分享

这个嘉定人,对中国茶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昵称39636210 2017-12-22
嘉定发布 2017-09-24

他性嗜茶,有“茶仙”之称

写的一部《续茶经》

连《四库全书总目》都称其很实用

他就是清朝时嘉定南翔人

陆延灿

陆延灿做过福建崇安县县令、候补主事,等同于现在的武夷山市的大boss。他一生写过很多书,诸如《续茶经》、《艺菊志》、《南村随笔》等等。其中,《续茶经》最有名。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陆延灿的《续茶经》的目录与《茶经》完全相同,即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个门类。

不过从唐朝到清朝,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茶器具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续茶经》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进行了考辨。虽然名字叫“续”,其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述。《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陆氏是一个好德乐施,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家族。陆廷灿的曾祖父陆春园与抗清志士黄淳耀是金兰之交。陆春园60岁时,黄淳耀曾赋诗《寿陆春园六十》一首,诗中称陆春园喜爱绘画,赞誉他有“儒侠”之风。

陆廷灿的父亲陆培远6岁丧父,由母亲一手养大,后陆母被朝廷以立贞节牌坊表彰。陆培远性格豪爽,乐善好施,每逢灾荒之年,常“出粟麦散给贫民”。康熙四十四年,嘉定遭遇大灾年。陆培远与里士乡绅程时彦、陈范等捐粮,并在南翔寺开设粥厂,每天供应灾民两餐,整整4个月。康熙四十七年、四十八年,嘉定又连续两年发生严重洪灾,陆培远又积极救济灾民,对因灾而死的灾民,购置棺材,入殓安葬,做了不少善事。

更值得赞扬的是,陆培远具备了传统士人的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还积极参与了嘉定士民发起的“折漕为银”运动,出钱出力。

“折漕为银”运动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下诏减免地丁税,但户部却以嘉定已实行折漕为理由,坚持不同意减免,相比邻县,嘉定的税赋负担又要高出许多。时任嘉定知县的闻在上是一位清官,又勤政爱民,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和民生利益,他与嘉定诸生张凝祉、汪燧实商量后,决定派代表赴京向朝廷申辩理由,争取嘉定与苏松太的其它县同等待遇。

嘉定代表到北京后,受到嘉定籍新科进士孙致弥和赵俞的热情接待和支持,赵俞、孙致弥还为嘉定代表在京中活动上下打点,垫付了巨额银子,此款系孙致弥从公款中借出的,事后嘉定乡绅们立即筹款汇至北京予以垫补。事情办得还算顺利,朝廷批准了嘉定的诉求,嘉定上下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之际,居心险恶的奸民曹明、陶京却上书江苏巡抚、两江总督,诬告参与折漕的有关人士是“抗税骗款”。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朝廷震怒,当场逮捕了36人,株连三百余人,陆培远也因积极参与这个事件,“三载惊涛,几遭不测”。

陆廷灿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立下了读书报国的志愿。还在童生时,陆廷灿就以他的聪颖和才华,受江南督学李振裕的赏识。然而,陆廷灿中诸生之后,却屡试不第,科举道路颇为坎坷艰难。后来,因陆廷灿的人品和学问出众,被录取为贡生(明清时期挑选府、州、县诸生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之为“岁贡生”。)。

在京求学期间,陆廷灿结识了王士祯、宋荦等文化名流,成为入室弟子。(王士祯,清初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宋荦为著名诗人、画家、收藏家。与王士祯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在王士祯、宋荦的教导下,陆廷灿学业大进,明理解人,并深得吟诗作文的窍门,逐渐养成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以及兴趣广泛、好古博雅的艺术修养。

有了贡生功名,陆廷灿终于走上了仕途。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皇帝第六次下江南。这一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康熙在苏州召见苏州地区的在籍官员,陆廷灿也在召见之列。事后,陆廷灿在《南村随笔·克食》中,对这次召见作了详细的记录,从文中可以看出,陆廷灿在受到康熙召见、接受康熙赠送的精美点心后,心情非常激动,甚至有点受宠若惊,产生了干一番事业的抱负。然而,康熙的召见不过是对官员们表示关心的一种恣态罢了,奇迹没有出现,陆廷灿仕途并无大的起色,直至10年后,陆廷灿的官运才迎来转机。

康熙五十六年,陆廷灿升任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令,到任时,人们说他“衣冠举止,望而知非俗吏也。”在崇安任上,他勤政爱民,严明法理,惩恶扬善,奖励耕读,广辟财路,修复古建,编修方志,颇有政绩。他十分敬仰42年前曾任嘉定知县的清官陆陇其,家乡的这位清官是他的榜样,决心要做一个像陆陇其一样的清官。

陆廷灿在崇安任上颇为关心民生。一天,他漫步至九曲溪之一曲,这里是进武夷山泛舟九曲,下达建溪的必经之处。宋时曾建“趋真”亭,供游人休息、避雨之便,后塌圮。明万历时,县令顾士琦斥资重建。至康熙时,因年久失修,该亭而又毁塌。陆廷灿决定重建路亭,这个惠民的善举获得了崇安百姓的好评。

陆廷灿在生活中,本来就对茶事有浓厚的兴趣,他性嗜茶,有“茶仙”之称。到茶叶之乡崇安后,更让他有如鱼得水之感。崇安奇山异水,以盛产武夷茶闻名遐迩,自宋以来一向是著名的茶叶产地,明以后,武夷山一带又不断改进茶叶采制工艺,创造出了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乌龙茶,产品深得闽南及广州、潮汕茶人的青睐。

陆廷灿到茶乡崇安后不久,就萌生了写一部茶叶专著的想法,在崇安的6年中,为写茶叶专著,深入茶乡,作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工作。他说:“余性嗜茶,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

为了深入了解茶文化,他走遍了武夷的山山水水,多次深入茶园茶农中,访问老农,掌握了采摘、蒸培、试汤、候火之法,逐渐得其精义,并从书籍中汲取大量有关各种茶叶的知识,同时整理出有关茶叶文稿,着手编撰《续茶经》,赋闲后,他更专注于此书。

他在《续茶经》中说“曩以薄书鞅掌,有志未遑,及蒙量移,奉文赴部,以多病家居,翻阅旧稿,不忍委弃,爰为序次”。“仙山仙令六年住”,故乡文友张揆方钦佩陆廷灿六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以及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作诗《幔亭小照桐山以武夷山水补景》,赞誉他。

雍正十二年(1734),这部草创于崇安任上,编定于归田后的著作杀青定稿,历时十余年,洋洋七万余字的《续茶经》终于付梓面世,由寿椿堂刊印。自唐至清,历时近千年,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煮器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此书对唐以后的茶事史料收罗宏富,并进行考辨,虽名为“续”,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作。陆羽的《茶经》为茶事的开山之作,但集大成者当属《续茶经》。

陆廷灿任崇安知县共6年,至康熙六十一年任满,因他政绩显著,朝廷准备让其升迁,拟任候补主事,他却以“多病”婉辞,要求赋闲致仕,回故乡南翔,专心读书著述终老。鉴于陆廷灿的人品和政绩,崇安地方志将其列为“名贤”,称他“洁己爱民,旌别淑慝。陆廷灿也对崇安充满了感情,他的号“幔亭”,就取自崇安县内的胜景幔亭峰,说明他十分留恋崇安的山山水水。

《续茶经》对于中国茶艺、茶文化、茶经济影响深远,特别是对具有武夷山独特自然环境的福建省茶业起到了推动作用。福建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誉。茶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福建,福建茶看闽北。《续茶经》中很多地方都写了武夷山及周边的茶事,种茶情况、乌龙茶的制作技法、武夷茶的功效等等,为武夷山保存了大量稀见的茶文化史料。武夷人对陆廷灿无比感念崇敬,他们以陆廷灿为文化名片,还成立了“陆廷灿茶叶公司”。

来源:嘉定报

编辑:陈玉珍

点击播放 GIF/179K

点击播放 GIF/15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