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冬至阳生春又来

 唐宋自在鸟 2017-12-22



  丁酉年十一月初五,2017年12月22日,0点28分,冬至。

  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又名“一阳生”,亦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

  此时,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霜寒降枝

残红欲尽

寒谷春生

  一候蚯蚓结。蚯蚓,阴曲阳伸之物。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麋角解。糜,角后生,阴兽也,得阳气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 冬至祭天 —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的一种方法,是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国泰民安。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年。”

  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国内只有潮汕地区延续此习。

— 南吃团子 —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 北吃饺子 —

  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亦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之事。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祛寒娇耳汤”。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 消寒会 —

  《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

  后人在冬至之后,招集朋友,轮番聚饮,称为消寒会。

  《金陵岁时记》记载:“吾乡当冬至节后,九人相约谦饮,自头九以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日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

— 献袜履 —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

  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言:“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

  后唐《中华古今注》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

  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一风俗,寓意“阳生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

  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 窖花 —

  宋朝时,北平人在冬至后,挖地为窖,以焰火熏烤,在窖中种植花卉瓜果,时常浇灌,使其生长。

  明代张置的《疑耀》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述:“京师风俗,入冬以地窖养花,其法自汉已有之。汉室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茹,覆以屋房,昼夜嫌温,火得煌气,诸菜皆生……今内家十月即进牡丹,亦是此法,然在汉止言覆以屋房而已,今法皆掘坑堑以窖之。盖入冬土中气暖,其所养花木,借土气火气相半也。”

  冬至正午之时,卖花声便在街巷中到处响起,女子争相购买。山茶、茉莉、慈兰、珠兰之类的鲜花,用铜丝编制成别致的形状,或如半环,或缀成圆环,可在鬓边斜挂或襟前点缀。而芍药、碧桃、海棠、玫瑰等花,选取鲜嫩待放的花苞,围插成巨球或者制成彩篮,悬挂在帐中,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解:杜甫这首诗,思绪是安之若素的,没有大起大落的孤痛凄伤,只有浮生难得的闲适清欢。这一回,他放下以往写萧凉冬景时心中孤寂悲怆的愁,添了些极为欢妙明媚的因素,在诗中,字里行间都能读到诗人期冀春日赶快到来的迫切心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解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跃然纸上。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解:诗人以本身的感触来揣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弟弟是否安好?是否及时添衣加被?尾联更加显示了兄长的心境之繁重。飒飒的寒风已让人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呢?思念关切之情演化为更深的惆怅焦急,层层推动,逐步增强对亲人的关心之情。

冬至后

宋·张文潜

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

梅知相见喜,雁有欲归声。

老去书全懒,闲中酒愈倾。

穷通付吾道,不复问君平。

  注解:此诗先写景,之后接着言情,后表明自己的志向,全诗自然,简洁,一气呵成。


来源 / 阅读公社综合整理

总监制 / 振华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家筱

制作 / 兰宇 跃升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