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三级第六课.畲文化

 动力实体能 2017-12-22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畲文化。前面我讲过古濮语概念中有西南为僰、东南为畲的内容。当时将畲写为奢了,这个问题不算大,汉字只是音译词而已,但在濮文中有严格的表达,畲是东方和南方的中分,“畲”这个读音就是“分”的意思。中分为东南面,东南读奢,东南面的族群称为畲族。我读了有关畲族起源的介绍,涉及面很窄,实际上畲族应是一个泛指东南区域的族群,他可以指整个潮州、闽、越的族群,即东南古濮族群。但一直坚持畲族概念表达的,只有起源于潮州的畲族,其它的东南族群则称为闽、越、粤等族群了。粤有趋南的意思,越有趋东的意思。而闽只是强调为水边的支系。

   有学者说,畲族是一个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族群,这个观点是容易被否定的,因为畲族人的刺绣纹明确显示,畲族是一个会应用濮文文字的族群,他们清晰地在刺绣纹上显示着“畲纠”二字,这个词不是谁能胡乱地发明的,而是古濮文化的传承。畲族忘却了大多数的濮文,但他们的族名却永远没有忘记,并且由畲族的女人们将其传承下来。我之所以能够识别这个“畲”字,是因为在其他读物中接触到“分”概念的“畲”字,了解这个字的构字原理。以前的汉文化相关资料介绍,畲是刀耕火种的意思,畲族是刀耕火种的民族,这种解释是很差强人意的,畲虽然含有种植的概念,但刀耕火种并不只是畲族人的专利。还有说游耕的问题,畲族虽然有迁徙的情况,但都走得不远,主要的族群仍然居住在东南范围内。

   关于“畲”的汉文化概念,商朝在为其造字时,以“田示人”来定义畲的含义,“田示人”读为bo niulin,意思是“农业的种稻人”这个定义虽然不能清除表达畲族是指东南民族,但却肯定了畲族是较早从事水稻种植的氏族。畲族人传唱着一个史诗般的《麟狗王歌》,有的记为《麟豹王歌》,其是既不读麟狗,也不读麟豹,而是要读为雷勾。“雷勾”是濮文“潮城”的意思,《雷勾王歌》是专门记录潮州畲族起源的的叙事歌,被写为《麟狗王歌》是受到了槃瓠神话的影响,我们解读畲族古文化,首先必须拨开神话笼罩的迷雾。其实有许多汉文化学者已经发现,南方和东南少数民族的槃瓠崇拜,远早于春秋时期发生的那个叫槃瓠的人建功立业的历史,虽然那个槃瓠很有可能是苗瑶盘姓族人,但在他的历史之前,槃瓠族系的雷、蓝、钟姓氏族早已枝繁叶茂了。因为汉文化记录不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历史,所以就将甲骨文产生之前的濮文化表达的姓氏起源推到商周时期来记录,即使早一点的,也只是在五帝时期,这就给华夏的大多数族群的姓氏起源造成了一个假象。畲族的姓氏起源也有这个假象,盘古王的后裔们纷纷将那位春秋时期的盘古的不知多少代后裔的槃瓠奉为始祖。于是盘古王就无法再古了,南方和东南的远古氏族,连新时期时代都没有经历过,这不成了笑话吗,还谈什么盘古开天地呢。因为华夏的僚夏民族是东亚的本土远古民族,所以才称为开天辟地盘古族,畲族是盘古族的一个支系,他的起源要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氏族相提并论。从畲族人的二次葬的葬俗来看,他们与越南人一样,都是太平洋的南岛族群。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三级第六课.畲文化

                                 畲族姑娘

 

   僚夏民族以盘古为祭拜的祖先,这个具象的形成是因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夏族的则柯氏在陕西临潼建立了以夏族部落为主体的部落联盟,这个联盟称为骊华联盟,谐音称为女娲联盟。称为女娲联盟的另一个原因,还因为远古的僚夏族群崇拜生殖能力强的蛙类。他们有的称蛙为“补”,有的称蛙为“哈”,如畲族就自称为山哈。以蛙概念的哈为族称的民族,一定是夏族盘古系的族群。盘古原意是指夏部落,槃瓠的含义是指部落王,也有表示原始概念的“盘”,这个字原是指攀爬的“攀”,也读ha音,这就是读为“攀达”的大熊猫也读“俄胥哈”的缘由,攀与哈在濮文中是同一个字,一字多音。盘瓠也指盘濮,即古老的濮族。畲族是古老的濮族的一个支系,所以畲族需要祭拜盘瓠。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三级第六课.畲文化

                      畲族的四姓图腾柱

 

   畲族文化中有一个错搭车的现象,就是我前面讲的祖先四姓起源的错搭。潮州的畲族祖先四姓起源于
潮州,而不是起源于春秋时期荆楚地区的盘瓠战犬戎的历史。潮州的“潮”字在濮文中读为lei音,以潮为姓音译为汉姓就为“雷”,因潮州地处热带,向北迁徙的族群,以热为对故乡的怀念并取之为姓,读音为莱和蓝。钟姓为女婿之姓,不论是那一个氏族,只要是濮文化系列的族群,都会这么解释,因为女婿的“婿”在濮语中读为“钟”这个钟不是撞钟的“钟”,而是指能给自己的女儿温暖之意。“婿”在濮文中也读“照”,指照顾着女孩的意思。当我们见到畲族的盘瓠崇拜和四姓表达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有没有错搭车的现象存在。比如明明是潮州四姓的畲族,却要去寻颍川的根,颍川在河南,潮州在东南,二者相去甚远。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三级第六课.畲文化

                               畲族的图腾

   潮州地处东南凤凰山的南面,潮州人仰仗凤凰山,得一良好的风水座势,因此人丁兴旺发达,畲族人在人口拥挤的情况下被迫向外扩展,于是便开始了迁徙的旅程。先到福建,然后再到江西、浙江。于是东南沿海都有了畲族族群。为了纪念祖籍,除本姓盘姓外,就有了表达潮州和热带的雷姓和蓝姓,加上女婿族群的姓氏,就有了盘瓠四大姓氏,所以东南族群的蓝姓与陕西蓝田的蓝姓是没有关联的,陕西蓝田是古代博灌部落的国度,博灌是蓝田的倒装句,蓝读guan音。虽然四大姓的汉字写法相同,但是内在的濮语含义和读音是不相同的。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三级第六课.畲文化

                            畲族女孩

   浙江景宁县是全国为一的畲族自治县,但在畲族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上所做的功课明显不足,对于刺绣表达的斜纹,未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濮文,甚至不敢承认畲族是有文字的民族。还有一种变异的现象,有的刺绣斜纹已经融入了现代的拼音字母,虽然也伴有表达种植的畲概念,但这种融合会给远古的畲文化的研究代来干扰。有的畲文化旅游景点,为了展示刺绣文字所具有的文化氛围,也不管文字之间的文理是否相通,毫无章法地用于房屋的装饰。我个人的看法是,畲文化需要有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补充,也需要有水边部落概念的闽文化的补充,畲文化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文化,他应是整个东南区域的泛概念的文化,既然是泛概念的,就包含了闽、越、粤文化内容在内的整体文化形象。当然,要做好畲文化的了解与传播工作,首先要认知濮文的“畲”字和“盘、雷、蓝、钟”四姓濮文,要向来访者作相关畲文化的濮语文字介绍,这才能将畲文化生命力显现出来。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有关畲文化的濮语词汇以及与刺绣斜纹的对照,请读者参阅。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三级第六课.畲文化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三级第六课.畲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