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非这个意大利小子,当今世界将缺个“角”

 方珺逸 2017-12-22

意大利的那些人和事第1期

随着14世纪文艺复兴的蓬勃发展, 欧洲人文主义先驱们从古希腊“遗产”中惊讶的发现门“全新”的学说——地圆说,该学说目前已知的最早提出者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真可谓“老古董”是也。

然而虽然学说诞生很早,但由于古代工具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流意识都无法理解笔直站立的人怎么可能是站在一个球上,“地圆说”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因而“地圆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抛弃在社会主流意识的“阴暗”角落里,但是它的传承并没有断裂,公元前3世纪“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在其著作《地球大小的修正》中明确提出了“地球”的概念,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他的《天文学大成》中也强调地球是个“球”。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文艺复兴之前的“地圆说”几乎没有任何足够说服全世界的实践,大多数是停留在纸张上的理论。直到15世纪末期,由于中亚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垄断了欧洲和东方印度、中国的贸易线。

且土耳其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要求欧洲商队支持高昂的过路费,致使丝绸、瓷器、茶叶、印度香料的价格在欧洲火箭式的攀升。为了赚钱!很多欧洲航海家开始探寻去东方的新道路。

而“地圆说”将地球确认为一个圆,这正好符合了这群航海冒险家的需求,毕竟实践总是要先有理论基础嘛,于是在钱的驱动下,一大批冒险家开始为了证明“地圆说”而去努力、

在这些前赴后继的冒险家中最传奇的莫过于来自意大利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虽然没有完成环球旅行,进而为“地圆说”正名,但是他第一次系统的探寻了一块被地球社会主流意识所遗忘的“世外桃源”——美洲。

1492年哥伦布以“地圆说”为理论基础,加上开辟新航路后能够为资助方带来源源不断的丝绸、瓷器、茶叶、印度香料等价比黄金的务实投资回报,成功取得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信任。

女王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出资3艘船和招募百余船员的资金,并授权哥伦布为西班牙特使向中国、印度的统治者提交国书,建立稳固的新东西贸易线。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经过数月的准备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他的舰队一路向西于10月12日看到了陆地,哥伦布看到陆地的那一瞬间热泪盈眶,原来东方印度离我们如此之近。

随后哥伦布先后登陆了今天的巴哈马群岛、古巴岛,但是那时的哥伦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登上了一个对于欧洲人来说的全新大陆,他坚称自己到达了印度,因为它的这个错误认识,如今在加勒比海与墨西哥湾之间才会有了所谓的“西印度群岛”。

但是他的这个错误,并不能抹杀他在“人类全球化”上的贡献,因为他对所登陆陆地和海域的详细记载,让欧洲人第一次全面了解了“美洲”,加上他西班牙皇室的背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欧洲开始了政府主导的第一次“美洲大开发”。

正是由于这次“大开发”,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才最终连成一片,而没有缺失美洲这么大一个‘“角”,与此同时欧洲借此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期,整整一个大陆为它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始资源支持。

当然“一山难容二虎”,欧洲人的狂欢对于美洲原住民来说就是灾难中的灾难,他们被驱赶出肥沃的土地,数千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而空,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对于这样的悲剧,小袁想说这可能就是“发展的代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