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消失的记忆——宜春旧城巡礼

 小伟摘手 2017-12-22

时光不老,记忆不散。偏偏有许多东西,随着时间流失消散在记忆深处。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老街旧城,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容的需要,逐渐的被拆建,记忆深处的道路再也不复存在。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道路。

汉景帝之孙、长沙王刘发之子刘发于公园前129年被汉武帝封宜春侯,立宜春侯国,并在宜春城构筑宜春台、凤凰台、仙女台、梳妆台、得月台等五台,称为“袁州五台”,其中宜春台最胜。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朝边境多事,武帝号召王公、列侯征战,竟无人响应。武帝大怒,乘当年诸王侯贡献酎金助祭宗庙的机会,以“坐失酎金”之罪将刘成革职。刘成死后葬于宜春台西侧。旧时的宜春人民为了纪念刘成,将禁令春台公园附近的中山中路上一条北段临河的巷道命名为“王子巷”。

与耀眼的太阳相比,群星是多么的暗淡。在宜春第一个状元卢肇的光芒之下,进士黄颇难免星光暗淡。但是在成名之前,黄颇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昔日与卢肇结伴赴京赶考时,袁州刺史成应元在离婷置酒践行,却只请了黄颇一人,卢肇只好骑着小毛驴默默前行。黄颇在亭内赏乐饮酒,待到黄颇成名之后,宜春人将“离亭”命名为“黄颇亭”,亭前的道路命名为黄颇路。

公元845年,宜春有一名叫易重的学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赴京赶考。在那个“五十少进士”的年代,他突出重围,在会试时蟾宫折桂,获得榜眼之名。但是由于当时的状元张濆是主考官陈商的亲戚,而易重又是当朝宰相李德裕的学生,一时之间,科举舞弊的谣言四起,于是唐武宗诏令复试,结果张濆等七人被黜,擢易重为榜首,这也是宜春在三年之内所出的第二位状元(第一位是卢肇)并赐御笔“进士及第”的匾额,感慨万千的易重在写给宜春诸弟侄的诗中写到““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折两重桂”,这便是重桂之名的由来。

提起“隐士”,首先浮现在世人脑海中的就是“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殊不知,早在东汉年间,有一位蜀郡太守,因为看不惯混乱的朝局,却又做不到兼济天下,只好隐身修行独善其身。当他行至袁州,发现这里青山多妩媚,鸟雀多啾鸣,更有一条秀美的河流,当即感慨“此乃吾所栖也”,于是在宜春城北五里山隐居下来,过着荷锄躬耕、抚琴引鹤、传经讲学的生活,以此清贫励志,朝廷多次派人请他出山,但他誓死不从,这个人就是袁京。袁京终老宜春,归葬五里山,宜春人民感怀他的高风亮节,为了纪念他,将“五里山”改名为“袁山”,将通往“袁山”的道路命名为“高士路”。

在宜春历史上,有一位“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的大才子——郑谷。郑谷从小聪慧过人,“自骑竹之年,则有咏赋”,大诗人司空图曾与其父同署为官,对他大为赞叹,抚其背道:“当为一代风骚主也”。光启三年举进士,官至都官郎中,诗家便称之为“郑都官”,列“芳林十哲”之一。因《鹧鸪》诗饮誉诗坛,诗曰:“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落花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被时人称为“郑鹧鸪”。乾宁四年,郑谷辞官返回宜春,隐居仰山,筑堂读书,为了纪念郑谷,宜春人民将鹧鸪亭所在的一条道路命名为“鹧鸪巷”。

图片选自 严兴河《宜春老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