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不除,你只能又胖又丑

 张东键 2017-12-22
​湿气不除,你只能又胖又丑
疯鱼张12-13 19:17

在中医里,湿气被称为湿邪,然而民众通常是十人九湿。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久而久之会让人感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严重的还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1.头部

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如裹;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


2.关节

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3.消化系统

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便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4.小便及妇女带下

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5.舌苔

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经典表现。

祛湿中药

几乎人人都要祛湿,一提到祛湿,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其实薏米并不是祛湿效果最好的,而是——芡实。

脾胃的正常运作,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而寒凉的食物和药物,会影响气的运行,所以这类人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湿气分很多类型,有一种类型是湿热,薏米属微寒性,服用了寒凉的薏米,把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炒过的薏米才能健脾。)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想气血充沛,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脾主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的现象,而且脾还主运化水液,如果脾的功能失常,水液停滞体内,就会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出现水肿。如果你有这些现象,就很适合吃芡实来调整脾胃功能。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可调整消耗的脾胃功能,补益脾胃,让它获得动力;另一方面,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对于人体来说,芡实既给力,又加油,任何季节食用都很适合。

芡实功效

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芡实跟莲子都是属于睡莲科的。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从《本草中国》中可以看到芡实的采摘是非常辛苦的,在夏季的凌晨到水田中采摘,因为叶子背面有刺,还需要戴手套,可谓“粒粒皆辛苦”。芡实因为外形酷似鸡头,又名鸡头米,古药书中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也被誉为“水中人参”。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

芡实的食用方法

芡实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也是药食两用的佳品中味道最好吃的,香甜软糯,百吃不厌。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非常喜欢吃芡实。苏东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思维敏捷,他对养生很有研究,著有《东坡养生篇》等书。

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刚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

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

据说苏东坡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米粥”,并称之“粥即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红枣芡实粥

材料:芡实50克,粳米100克、红枣6颗。

做法:将芡实洗净后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片刻后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红枣,煮至熟烂,成粥后即可食用。(干芡实比较坚硬,所以可以用高压锅煮粥或者在熬粥煮汤之前,不妨先在水里浸30-60分钟,煮的时候就会熟得更快些)。


芡实排骨汤

材料:芡实250克,猪排骨500克,葱、姜、料酒、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把排骨斩成小块,洗净,沥干水分,放在开水锅中汆5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净。往锅中倒入排骨,加清水淹没,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葱段、姜块,倒入料酒,煮约10分钟,加入芡实,用中小火煮至排骨熟烂(约1小时),加入食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


芡实选购及保存

挑选:芡实应以粒大、圆整、均匀,色白质净、干燥、粉性足、入口松糯清香者为佳。

保存:平时应贮存于干燥密闭的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并注意防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