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看懂文艺复兴

 遨游嗷嗷 2017-12-23

1. “业余画家·芬奇

 

艺术清单

1. ·芬奇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在众多领域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成果。甚至可以说,将达·芬奇列在艺术大师的榜首,对他依然是一种委屈,因为达·芬奇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远不止于绘画艺术。他的头衔包括数学家、音乐家、工程师、建筑师、武器制造师等等,因此,天才是对达·芬奇的最基本的形容。

2. ·芬奇,全名为列奥纳多··皮耶罗··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生于1452年,在文艺复兴三杰之中是最年长的“50;米开朗基罗生于1475年,是“70;拉斐尔是最有朝气的“801483年生。达·芬奇所生活的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正值我国明朝后期,这一时期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达到了空前顶峰的状态。北方有丢勒,威尼斯有提香,各地都有大师能人,这是以三杰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

3. 在遍地都是艺术大师的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能够被称为三杰,是因为他们三个的艺术作品达到了完全自洽的境界。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有自己的绝活,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三杰虽然艺术风格互不相同,但都能够自圆其说,形成一套挑不出毛病的艺术体系。所以他们都在绘画艺术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而对达·芬奇来说,只是他众多成就中比较小的一项。

4. ·芬奇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高,而他的天才恰恰在于,绘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达·芬奇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早年和师父韦罗基奥合作,画了一幅画。画中两个小天使,一人负责画一个。结果,二十岁左右的达·芬奇画出的天使比师父画的要更正确、更生动。传说,韦罗基奥因为这幅画,从此封笔。可是,在达·芬奇的另一幅早期的肖像画中,我们又能看到非常明显的缺陷。这幅画不满足最基本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原则,甚至画中女性的鼻梁都是歪的,并不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因此,可以看出早年的达·芬奇尽管很有天赋,完全有能力画出优秀作品,但他并不是很专注于绘画,没有把所有精力放在绘画上。

5. ·芬奇的业余,还表现在作品数量上。除了最著名的《蒙娜丽莎》以外,达·芬奇的代表作能被人们想起名字的,基本上就只有《最后的晚餐》和《岩间圣母》。按照达·芬奇的绘画造诣和在世寿命来看,这位天才画家应该能给我们留下很多作品才对。事实上,目前能完全确认是达·芬奇作品的,不到二十幅。可见,达·芬奇只是在用他业余的精力和时间,随便画一画。

6. 即便是业余的,达·芬奇也在绘画技法上贡献巨大,独创了不明觉厉的晕涂法。所谓晕涂法,就是让局部变得模糊的绘画技法。《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就来源于晕涂法,因为她的嘴角是模糊的,给人不确定的感觉,所以也就自然而然有了神秘感。这一技法,直到现在依然是绘画常用的一种技巧。

7. ·芬奇的业余绘画作品,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是《最后的晚餐》,而不是《蒙娜丽莎》。这幅作品体现出达·芬奇对戏剧性效果有着特别敏锐地把握。在他之前,很多画家都画过这个题材,但是画中的人物都非常僵硬。而达·芬奇画的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非常真实、正确,完美地展现出了耶稣说被人出卖了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惊讶和不解。此外,通过戏剧效果的刻画,达·芬奇还能让人一眼看出哪个是犹大。画面中,其他人都是身体倾向耶稣,或者手指向耶稣,只有犹大整个人向后倾,做出逃离状,达·芬奇完美地捕捉了这一戏剧性的瞬间。

8. ·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解决了当时很多画家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既保证透视正确,又让画面整体构图非常和谐。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明,给画家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描绘自然的工具,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在这之前,多人物的场面只要保证画面和谐就行,不需要考虑透视关系。要既符合透视法,又让画面和谐,非常困难,但达·芬奇天才般的做到了这一点。

9. ·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为了解决饱和度低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将油彩的技法融入到湿壁画中。这种全新的颜料,既保留了湿壁画的恒久性,又克服了饱和度不够的缺点,让这幅壁画的颜色非常鲜艳。

10. “业余画家·芬奇为后世对艺术成就的看法,给出了最典型的案例。我们看待艺术家的成就时,要看是否有表达方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作品的数量并不重要。业余画家·芬奇的绘画作品很少,曹雪芹一生只写了一本《红楼梦》,伟大的数学家黎曼一生只发表了八篇论文,但数量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影响巨大、地位极高的大师。

图片区

 

师父韦罗基奥和年轻的达·芬奇共同创作的作品

左边的天使是达·芬奇画的,非常生动,右边的天使是师父韦罗基奥画的,手太大,比例失真

·芬奇早年的肖像画作品,不满足最基本的透视原则,甚至画中人物的鼻梁都是歪的

·芬奇 - 《蒙娜丽莎》

·芬奇 - 《蒙娜丽莎》局部,因为使用晕涂法,嘴角模糊,充满神秘感

↑ 吉兰达约 - 《最后的晚餐》

乔托 - 《最后的晚餐》

·芬奇 - 《最后的晚餐》 左起第四,身体后倾者是背叛者犹大

每日小贴士

《最后的晚餐》番外

·芬奇画这幅画的时候拖了很久,因为他一直在纠结叛徒犹大应该画成什么样。

然而,因为实在拖了太久,修道院院长非常生气,就跑去对达·芬奇的雇主,也就是米兰公爵抱怨,嫌弃达·芬奇画得太慢。达·芬奇知道后,很生气,威胁院长,如果再去告状,就把犹大的形象画成院长的模样。

 

2. 两幅《蒙娜丽莎》

 

艺术清单

1.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被人们称为神秘的微笑。法国政府把这幅画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关于这幅画的艺术成就、原型人物、作画背景等等,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蒙娜丽莎》在艺术价值上,只能说是达·芬奇的一幅优秀作品,但在各种离奇故事的叠加下,价值被无限放大,成为当今无可替代的名作。

2. 《蒙娜丽莎》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原型人物是否存在,经过多年考证,可以断定确有其人。2006年,有学者在德国一座图书馆中发现了一本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书,书中有一位曾经阅读过这本书的人写下的一句话,大意是:这一段写得很好,就像达芬奇给蒙娜丽莎画的画像一样好。写下这句话的年代差不多1503年左右,读书人可能是见到了达·芬奇为蒙娜丽莎作画,基本可以确认作画的年代和人物原型。

3. 证明蒙娜丽莎确有其人的证据,还有两份来自佛罗伦萨的官方证明。一是在佛罗伦萨的档案馆中,能够查到当时的下葬记录,里面明确记载了蒙娜丽莎的葬礼。另一份证明是有学者找到了一份房屋契约书,能够证明达·芬奇的父亲把房子租给了蒙娜丽莎的丈夫。这些证据都能说明蒙娜丽莎这个人物真实存在过,而不是人们猜测的达·芬奇自画像或者其他。

4. 事实证明,达·芬奇画过两幅《蒙娜丽莎》。文艺复兴三杰中年纪最小的拉斐尔有一幅临摹《蒙娜丽莎》的素描,是没有颜色的速写炭笔画,从中我们能够明显发现人物形象差距巨大,而且画面旁边有两根罗马柱。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在他的著作《艺园名人传》中,把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有点儿名气的艺术家生平都写了进去,其中对《蒙娜丽莎》的描绘,除了有罗马柱,蒙娜丽莎还有眉毛,这两点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里都没有。

5. ·芬奇画过两幅《蒙娜丽莎》,从时间上判断也更合理。1503年创作,1519年去世时还带在身边,而且未完成,从时间上看十多年的跨度不太可能。因此,可以断定1503年左右,达·芬奇创作了第一幅《蒙娜丽莎》,有眉毛,有罗马柱;1519年之前,达·芬奇创作了第二幅《蒙娜丽莎》,现在挂在卢浮宫供世人参观。

6. 很多学者奉献毕生精力,就为了找到第一幅《蒙娜丽莎》。在寻找的许多年中,各种传闻中最接近的有两幅画。先是传说新加坡一位富商购买了第一幅《蒙娜丽莎》,符合拉斐尔和瓦萨里的描述,而且和卢浮宫《蒙娜丽莎》很像,但无法完全确认;又传说俄罗斯发现了第一幅《蒙娜丽莎》,最终经技术判断颜料与达·芬奇的时代不符合,所以是假的。

7. 最终,研究者发现第一幅《蒙娜丽莎》就隐藏在第二幅卢浮宫《蒙娜丽莎》下面。在一位法国物理学者的建议下,用非常精准先进的照相技术,对卢浮宫《蒙娜丽莎》进行扫描研究,结果竟然发现了第一幅《蒙娜丽莎》。

8. 第一幅《蒙娜丽莎》和证据指向完全符合,眉毛、罗马柱、相似样貌等都具备,年轻的程度也符合两幅画年代的差距,而且从肖像画的眼神、姿态上来说,也更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委托作画的常理。甚至还有一项铁证,一位专门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专家,在蒙娜丽莎衣服两种不同的布料拼接处,发现了达·芬奇的签名。

9. 在研究者不懈努力下,很多谜题被解开,但依然有无法解释的谜团。《蒙娜丽莎》是一幅委托画,画作完成后应该交给委托人,但达·芬奇却带在身边,还在上面画下了第二幅。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恐怕世人永远无法知道。

图片区

 

·芬奇 - 《蒙娜丽莎》,收藏于巴黎卢浮宫,是他的第二幅《蒙娜丽莎》

拉斐尔 - 《蒙娜丽莎》速写

新加坡商人收藏的《蒙娜丽莎》

收藏于俄罗斯的《蒙娜丽莎》,后来对颜料的分析发现年代不符,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隐藏在卢浮宫《蒙娜丽莎》后的第一幅《蒙娜丽莎》,经电脑技术复原后的样子

每日小贴士

去卢浮宫参观《蒙娜丽莎》的小建议

如果你真的到了卢浮宫,想去看《蒙娜丽莎》,不要期望能够停下来慢慢欣赏,因为这幅名作前,永远有无数游客在等着参观。

你不妨在排队的时候,换个角度,看看《蒙娜丽莎》对面的另一幅画《加纳的巡婚》,这是整个卢浮宫最大的一幅画,内容非常丰富,艺术价值也不低。

 

3. 米开朗基罗:大师少年成

 

艺术清单

1.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是一位长寿的伟大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以西斯廷天顶画为分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有很大不同。创作这幅画之前的青年时期,是米开朗基罗极为旺盛的创作时期。他十几岁时就选择雕塑作为艺术道路,从此开始展现极为耀眼的才华,为世人留下了很多艺术价值极高的雕塑作品,包括《圣母哀悼基督》、《大卫》等。

2. 米开朗基罗的祖上是贵族,还出过伯爵。他的家庭在当时算是中产,父亲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在米开朗基罗小时候就送他去学习文学,所以米开朗基罗文学功底深厚,诗人也是他的艺术身份之一。良好的家庭条件,给了米开朗基罗相对殷实的物质条件,让他能够去追寻自己的艺术道路。

3. 米开朗基罗13岁时就加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吉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初次接触到绘画艺术,并且以神速掌握了它。紧接着,又跟随文艺复兴雕塑之父多纳泰罗的徒弟贝尔托尔学习雕塑,算是多纳泰罗的徒孙,由此正式开始了雕塑艺术家之路。

4. 和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一样,米开朗基罗也受到了美第奇家族资助,不同的是,他当时还只是个孩子。年仅十五六岁的米开朗基罗,因为才华超群,受到美第奇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洛伦佐的重视和爱护,甚至让他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宫廷中的生活经历,给米开朗基罗很多机会可以向当时最优秀的学者、艺术家学习,给他的艺术创作生涯打下了基础。

5. 米开朗基罗已知的最早期的雕塑作品《梯边圣母》,是一件浮雕作品,是他15岁时创作的。这件作品艺术价值可能不是最高,但是对于理解米开朗基罗来说意义重大。最大的特点就是圣母的左手非常大,对于女性来说,那是一只太过粗壮的手。在他未来几乎所有的作品中,这种充满阳刚之美的审美形象,贯穿始终。这算是米开朗基罗开宗明义的世界宣言,用这件作品说明了自己的审美观。

6. 《圣母哀悼基督》是23岁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雕塑作品,一经问世,就震惊了世人。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创作这尊雕像。因为实在太过精美,人们都不敢相信这是他的创作。恃才傲物的米开朗基罗竟然半夜潜入,在圣母的胸口处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虽然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常见的一个宗教主题,但是米开朗基罗非常出彩地完成了这件作品。如果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排名,它一定位列前三。

7. 《圣母哀悼基督》完美地展现了一个柔弱的女性形象,对一个高大的男性形象的公主抱姿态,不别扭,甚至还非常和谐自然。米开朗基罗将圣母的腿部有意放大,裙摆的处理适当地夸张,让整个雕塑的底座更稳,此外,他还让圣母胸口的衣服有很多褶皱,以此来吸引视线,达到密度上的平衡,从整体上看,就支撑住了

8. 《圣母哀悼基督》还体现出了米开朗基罗超现实的艺术观。在一般的艺术作品中,圣母是一个哀伤的老妇人,但米开朗基罗刻画的圣母还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形象。他认为,人世间邪恶的情欲会让人衰老,而圣母应该始终是纯洁的处女。米开朗基罗的艺术能力,让他超现实的艺术观念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9.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29岁完成的最知名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体格雄伟健美的大卫被认为拥有理想化的男性美。但是,大卫雕像的右手有着米开朗基罗刻意为之的不完美。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右手比例过大,青筋暴露的样子过于苍老有力,而米开朗基罗刻意这么做,是为了表达在上帝的祝福下,大卫才能以弱胜强。为了在雕塑中表现这一点,米开朗基罗就给了大卫一只上帝之手

10. 在完美的《大卫》雕像中,米开朗基罗甚至雕刻出了瞳孔的高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卫的瞳孔是两个桃心的形状。当时的肖像画中,开始有了画龙点睛的方法,在瞳孔中点上一些白光,显得眼睛更加有神。米开朗基罗为了在雕塑中表现出这一点,就用了这种凹凸的雕刻方法,给大卫的眼睛雕刻出了高光的效果。

图片区

 

米开朗基罗 -《梯边圣母》

米开朗基罗 -《圣母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督 - 《圣母哀悼基督》局部,圣母胸口衣服的褶皱以及米开朗基罗刻下的字

 

齐白石的水墨画作品,用虚实画法来平衡画面密度

米开朗基罗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大卫》局部,过大的右手是米开朗基罗刻意雕刻的上帝之手

米开朗基罗 -《大卫》局部,桃心状的瞳孔是米开朗基罗为了表现高光的效果

拉斐尔的肖像画作品,瞳孔中画出了高光的效果

每日小贴士

圣彼得大教堂参观攻略

建议要去圣彼得大教堂参观,到达后第一站就去。因为刚刚到达的你,还会有时差,可能早晨三四点就醒了,就可以出发去看《圣母哀悼基督》。否则,到了人多的时候,和在卢浮宫看《蒙娜丽莎》一样,排队拥挤,根本没法近距离慢慢欣赏。

 

4. 西斯廷天顶画:雕塑大师的绘画神作

 

艺术清单

1. 西斯廷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画,1508年开始,花费了长达四年的时间,是米开朗基罗著名的绘画代表作之一。壁画分布在教堂长36米、宽13米的巨大屋顶上,内容是《圣经》中创世纪的九个故事,绘画总面积接近500平方米,场面宏大,非常震撼,是艺术史上无可替代的伟大杰作。

2. 西斯廷天顶画对米开朗基罗来说是一个重要成长过程,让他和他的作品从一个优雅和谐、身材匀称的少年,长成了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魁梧的壮年。作为一个雕塑家,他的艺术分水岭却是这幅壁画作品。在西斯廷天顶画之前,他的雕像作品以优雅和匀称为主;之后的雕塑中,人物形象更加硬朗,肌肉也更加发达。

3. 米开朗基罗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一开始对这项教皇要求的绘画任务是拒绝的。之所以后来答应,是因为教皇准备用一笔巨款为自己修建陵墓,米开朗基罗希望能在陵墓建造中,把自己在雕塑方面的毕生绝学都发挥出来。他为这座陵墓设计了非常宏伟的蓝图,有四十尊像《大卫》一样的雕像。非常可惜的是,后来教皇听信谗言,陵墓修建的事被搁浅,米开朗基罗就被调去画了这幅天顶画。

4. 西斯廷天顶画的最早计划并没有这么恢弘雄伟,只是打算画上《圣经》中耶稣的十二使徒而已。委托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天顶画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是一个审美品位不高,又喜好政绩工程的人,只想完成西斯廷天顶画这个政治任务而已。米开朗基罗心心念念原本计划的陵墓雕塑,本来也想草草了事。但他后来幡然醒悟,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不能这么敷衍,把几乎要完工的壁画全部推翻重来,才有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幅无与伦比的巨作。

5. 米开朗基罗虽然是雕塑家,但是素描功底极为深厚,因此才能出色的完成西斯廷天顶画。由于当时雕塑材料的成本太高,需要在正式雕塑之前,先在纸上对一尊雕塑进行详细地描绘,包括各个角度的造型。米开朗基罗只接受过一年正规的绘画教育,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在雕塑中积累下来的极强的素描功底,这才以一个雕塑家的身份完成了原本不可能完成的西斯廷天顶画。

6. 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雕塑技法融入到了西斯廷天顶画中,画面中的人物都有很强烈的雕塑感。由于平时的创作都是摆弄三维的雕塑,所以米开朗基罗对画中人物的形象和动作非常有想象力,形态各异,充满戏剧性。整个西斯廷天顶画,面积巨大,但在布局和构图上堪称完美。

7. 西斯廷天顶画中所有人物都肌肉发达,哪怕是女性人物,这体现出了米开朗基罗的审美观。很多人猜测米开朗基罗迷恋男性身体,也有可能是个直男癌。其实,他对男性人体之美的刻画,应该是源自于他对上帝的信仰。《圣经》中明确说到,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但上帝又一定是优于人类的,米开朗基罗为了表现这一点,就将人物形象处理成正常男性体型基础上的理想化。

8. 米开朗基罗塑造的肌肉发达的形象,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就是对普通人的一种神化。文艺复兴时期虽然社会进步,但物质还是不够丰富,就连皇室都有可能营养不良,所以米开朗基罗笔下壮硕的形象,在当时绝对属于一种理想化的人体。

图片区

 

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天顶画的素描草稿

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


↑ 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

↑ 西斯廷天顶画中女先知形象,同样也是肌肉发达

西斯廷天顶画中亚当夏娃的故事,不论男女,都肌肉发达

每日小贴士

推荐一部电影《痛苦与狂喜》

这是一部六十年代的电影,主要讲的就是米开朗基罗的一生,中间详细讲解了西斯廷天顶画的创作过程,很多戏剧化的内容非常有趣,有助于你更多地了解米开朗基罗这位大师。

互动区

关于西斯廷天顶画,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但是你可能都没有机会静下心来仔细观赏它。今天把九幅讲述创世纪九个故事的画都放在这里,供你欣赏。

 

创世纪-大洪水

创世纪-诺亚的献祭

 

创世纪-诺亚醉酒

创世纪-上帝分开光和暗

创世纪-上帝分开水和陆

创世纪-偷食禁果

创世纪-上帝造日月

创世纪-上帝造亚当

创世纪-上帝造夏娃

 

5. 自学成才的小鲜肉大师拉斐尔

 

艺术清单

1. 拉斐尔生于1483年,在文艺复兴三杰中,是充满朝气的“80后小鲜肉。他是一位综合型的艺术天才,吸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两位艺术大师的精髓,调和出了自己温厚成熟的艺术风格。拉斐尔凭借自己超高的情商和超强的自学能力,成为一位少有的性情平和却造诣极高的艺术大师。

2. 拉斐尔,全名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出生于距离佛罗伦萨不远的乌尔比诺,他的父亲乔万尼·桑西是当地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艺二代。拉斐尔虽然位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但三人并不是并驾齐驱,他的身上有很明显的另外两位大师的痕迹,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两位大师的吸收学习。

3.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市政厅的世纪之战,展现出太过耀眼的大师才能,让当时意大利的画家都非常沮丧。只有拉斐尔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年轻的他在常年自学摸索之后,积累了非常强劲的自学能力。在观战的过程中,拉斐尔对两位大师的技法和艺术理念有了非常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把达·芬奇的理性审美和米开朗基罗的感性审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4. 除了自学能力,让拉斐尔在两位大师之间游刃有余的,还有他温和的性格和超高的情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当时都居住在佛罗伦萨,地位如日中天,各成一派,而且性格都很古怪。年轻的拉斐尔为人谦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见人爱,竟然同时得到了两位大师的指点和认可,最终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成长。

5. 在佛罗伦萨得到了两位大师指点后,拉斐尔的作品开始展现明显的不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草地圣母》和《金翅雀圣母》中,有明显的成长痕迹。比如圣母和耶稣以及施洗者约翰两个婴儿的形象,在画面中形成三角形构图,这和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如出一辙。而且,圣母面部刻画开始用到了达·芬奇发明的晕涂法。再比如,这两幅画中人物的动作一改传统画法中的僵硬形象,动作幅度比较大,同时还保证了画面的平衡,这来自于米开朗基罗雕塑技巧的启发。

6. 拉斐尔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师父,很多人都说佩鲁吉诺是他的老师,但实际上,拉斐尔和佩鲁吉诺并不是正式的学徒关系,而是互相交流学习的关系,时间也非常短暂。如果真的是师徒关系,拉斐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画出和佩鲁吉诺同样主题的画作《圣母的婚礼》,而且从各个方面都要强于这位传说中的师父。

7. 拉斐尔的自学能力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显现。作为艺二代,拉斐尔起初是和父亲学习画画,但是,他父亲的画作过于僵硬和规程化,而同一时期少年拉斐尔的画作,非常生动有灵气。可见,他从父亲身上学习了绘画技法,却在艺术表达上取得了超越。此外,13岁时拉斐尔父母双亡,此后的绘画学习都是靠他自己。

8. 拉斐尔的高情商也和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有关。父母去世后,年仅14岁的拉斐尔就不得不接手了父亲的画室,开始接来自贵族、皇室的订单,打理画室的生意。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少年,自然也就练成了八面玲珑的高情商。

图片区

 

↑ 拉斐尔 - 《草地圣母》

↑ 拉斐尔 -《金翅雀圣母》

·芬奇 - 《岩间圣母》,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拉斐尔从中学习到三角形构图的绘画经验

↑ 乔万尼·桑西 - 《与基督复活的神圣对话》,拉斐尔父亲的画作虽然技巧成熟,但太过程式化

↑ 拉斐尔 - 《圣母的婚礼》

佩鲁吉诺 -《圣母的婚礼》,对比之下,在人物构图和细节刻画等方面,拉斐尔的作品更为生动

每日小贴士

拉斐尔故乡旁边的圣马力诺共和国

圣马力诺共和国非常小巧,就在拉斐尔的故乡乌尔比诺旁边,人口不到3万人,并且对中国免签。但是,由于是意大利的内陆国,而且没有自己的飞机场,所以要去玩还是得办签证。

这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小国家,非常有趣,如果有空去意大利玩儿,可以顺路去看一看。

互动区

我为你准备了几张不同画家画的圣母,请你欣赏,看是不是拉斐尔画的圣母最好看?好看在哪儿?欢迎留言讨论。

 

安吉列柯作品

弗朗切斯卡作品

·芬奇作品

拉斐尔作品

 

6. 《雅典学院》:文艺复兴第一画

 

艺术清单

1. 历史上有不少才华横溢却寿命不长的艺术家,可谓英年早逝天团,而拉斐尔堪称团长。这样一位天赋异禀、集众家所长的文艺复兴大师,只活了短短37年,非常令人惋惜。然而,他在短暂的艺术创作生命中,留下了三百多幅作品,艺术价值极高。其中,创作于教皇四个房间里的壁画可以被看作是所有作品的缩影,代表了他不同阶段的成就。

2. “拉斐尔的四个房间是指拉斐尔在罗马期间,通过画壁画的方式,为教皇宅邸中的四个房间做装饰。拉斐尔在罗马的12年,是他最巅峰、最辉煌的时期。这段时间他基本上以每三到四年装饰完毕一个房间的速度,为教皇的宅邸画壁画。这些壁画记录了拉斐尔风格的演变,是后世了解他的最佳窗口,拉斐尔的四个房间甚至已经成为学术上的一个专有名词。

3. “四个房间中,第一个房间里的壁画《雅典学院》可以说是文艺复兴第一画。这个房间是教皇的签字大厅,用来签署与宗教大事相关的重要文件。拉斐尔在房间各处墙壁上都留下画作,其中这幅《雅典学院》最为重要。不是因为这幅画的绘画技巧、艺术成就最高,而是因为这是最能够代表文艺复兴精神的一幅画。

4. 从画面内容上看,《雅典学院》无疑是最能体现文艺复兴精神的画作。雅典,是古希腊最强盛的城邦;雅典学院,是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的主张下,兴建的历史上第一个可以供各个领域人才谈论学术、交流思想的学院。而文艺复兴就是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荣光,就是要让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重新繁荣,而最好的学习蓝本,正是画中在雅典学院高谈阔论的古人们。

5. 拉斐尔不知道古人长什么样,就把和他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大师,和古希腊时期的大师们对应起来,这里面虽然有他个人的好恶,也能从另一面凸显文艺复兴的灿烂。画面中间长长的白发,右手指天的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人物形象是达·芬奇,可见拉斐尔对达·芬奇的崇拜;柏拉图身边站着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人物形象是布拉曼特,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建筑家,他向教皇举荐了拉斐尔;画面下方坐在第一排台阶上衣衫褴褛的人,是犬儒主义学者第欧根尼,他靠在一个箱子上,人物形象来源于另一位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也有人说,这位靠在箱子上的是朴素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而第欧根尼是在其身后台阶上的光头学者。

6. 《雅典学院》对文艺复兴精神的彰显,还在于它所处的环境。这是一间教皇处理政务的房间,而基督教是一神教,排斥所有非基督的神学体系。但在这幅画中,除了这些古希腊时期的名人,拉斐尔还画上了古希腊的神,阿波罗和雅典娜的塑像,这无疑是非常大胆的文艺复兴精神体现。

7. 从绘画技巧上来看,《雅典学院》对成群的人物的处理不亚于达·芬奇。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刻画的13个人神态各异,画面透视正确的同时,还抓住了画面戏剧性的瞬间,成为达·芬奇绘画的巅峰之作。而拉斐尔这幅画中远远不止13个人,每一个人的神态捕捉非常到位,整体构图也处理得非常和谐自然,完全不亚于《最后的晚餐》。

8. 拉斐尔非常俏皮地将自己和疑似他的情人的形象,也画进了《雅典学院》。画面所有的人物中,要么是在讨论问题,要么是在自己思考,只有两个人是看着镜头的,画面最右边那位就是拉斐尔自己。他让自己和情人,同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师们站在一起,好像在对你说:没错,我们和他们在一起。

图片区

 

拉斐尔 - 《雅典学院》

拉斐尔 - 《雅典学院》局部,左边是柏拉图,人物形象是达·芬奇;右边是亚里士多德,人物形象是建筑大师布拉曼特

拉斐尔 - 《雅典学院》局部,坐在台阶上的犬儒主义代表学者第欧根尼(也有一说是赫拉克利特),人物形象是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 《雅典学院》局部,看着镜头的这位是拉斐尔自己

拉斐尔 - 《雅典学院》局部,看着镜头的是拉斐尔的情人

每日小贴士

如何快速判定这幅画是拉斐尔的?

你可以通过画中女性角色的脸型,来大致判断是否是拉斐尔的作品。拉斐尔笔下美丽的女人,大多是圆脸,与文艺复兴时期其他画家的潮流是不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