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构现代中国 开始篇

 瑞德阁楼 2017-12-23
2015年12月12日,主席开了一场题为《重构现代中国》的小型讲座。人数很少但绝对可靠。在讲座上,主席纵横捭阖,言无不尽。但主席一直不敢把所讲的内容全部整理成文字,毕竟受众面不一样了。思量成熟,主席终于动笔慢慢整理。就用根据这一次讲座所整理的文案作为2015年最后一天推送的内容吧。



当下最流行的政治口号叫做“中国梦”。当我们谈论中国梦的时候,我们所谈论的中国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很简单,中国古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当我们停下脚步,回望我们的国家、民族、血脉,我们能够想到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国?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涉及面太广,涉及点太多。而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是在当今的政治语境下非常敏感而不太方便提的。不过小寒还是想从三个角度试着阐述一下构成现代中国的几个点,至于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则是读者的事情。
角度1
有关领土和主权问题的追溯——以中亚为中心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广阔的领土,最东到乌苏里江,北到黑龙江,南到南海诸岛,西到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在陆地上接壤的国家有:朝鲜(조선)、俄罗斯(Российская)、蒙古(Монгол)、哈萨克斯坦(Қазақстан)、吉尔吉斯斯坦(Кыргызстан)、塔吉克斯坦(Тоҷикистон)、阿富汗(افغانستان‎)、巴基斯坦(پاکستان)、印度(भारत)、尼泊尔(नेपाल)、不丹(འབྲུག་ཡུལ་)、缅甸(မြန်မာ)、老挝(ເມືອງລາວ)、越南(Việt Nam)。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古书中琉球国那霸港的场景
什么叫领土?一般的定义是:领土是国家的一部分,形成国家的必要条件,国家行使主权的地域及显示出国家独有的主权的方式。什么叫主权?一般的定义是主权(sovereignty)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主权和领土的概念源起于西方,传播到中国的时候,世界历史已经全面进入近代。我们当然不能认为古代中国不知道主权和领土的概念,主权和领土就不存在。用现代的观察视角看中国历史,则古代中国就不存在明确的主权和领土概念。最终奠定现代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范围的时间只是最近两三百年的事情。
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疆界变迁图
中国的中亚地区简史
纵观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当中,最末一个被纳入进来的地方应该就是中亚了。也正是把中国的中亚地区最终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下,中国在现代意义上的领土和主权才最终形成。中国的中亚古称西域,蒙古入主中原之前中国二十四史明确有帝王世系记载的在中亚建立的政权仅有西辽。这里历史上曾经有匈奴、汉、柔然、突厥、唐、回鹘、哈喇契丹、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等政权对此地实施过控制或者统治。
大清帝国征服中亚的过程
大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噶尔丹获“博硕克图汗”称号,致书清廷要求名义上的“宗主国”大清确认其汗号。因噶尔丹姓绰罗斯,并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故无资格使用“汗”的称号。清廷理藩院以厄鲁特部称汗者不得入贡的先例为辞,指斥噶尔丹“擅称汗号”,但又准许其纳贡。此后数年间,噶尔丹出兵降服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汗国,征服了吉利吉思(布鲁特)、塔什干等地,击破哈萨克部落,称霸中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趁喀尔喀蒙古内乱大举入侵,并乘胜进兵至内蒙古,威胁京师安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兵分三路北上,拉开了征伐中亚的战争序幕。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经过长达六十年的战争,清军终于占领伊犁,俘获准噶尔首领达瓦齐,准噶尔汗国灭亡,古代被称为“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设置道府州县和驻防将军,受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平定准噶尔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首。19世纪,这里正式建省,中央政府的政治存在已经与中原的“本部十八省”在形式上没有任何不同。
这一幅康熙全览图清楚的表明了康熙年间大清帝国的疆域是不包括中亚的
古代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和影响
中亚地区古代中国称之为“西域”,意思是西方的疆域。顾名思义,这里应该属于中国王朝的势力范围。但又为什么如前文所述,直到1755年这里才被正式纳入中央王朝政府的版图呢?还是只举两个例子说明——汉和唐。
汉代的西域经略
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顿单于统一漠北消灭月氏,降服了西域三十六国,取得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决心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遂使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后,中原的皇帝第一次获得了来自中亚的直接信息,中原人第一次拥有了对西域的普遍了解。经过一番征战和纵横,最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轮台建立西域都护府。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原王朝对西域开展统治,把西域纳入“中国”的“版图”的一个重要标志。
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汉代经略西域的物证
随着对汉都护府研究的深入,我们今天大概知道了,都护府是一个军事机构,它管理着在都护府所在地周边的绿洲进行半戍半屯的部队。都护旗下有一些行政官员,负责管理部队内部的行政事务。至于都护府驻军数量、完整的官员编制、辖区居住的平民情况目前都没有很详尽的资料。都护府的存在是否意味这对西域各国进行统治呢?
喀什市的西域都护班超像
都护是一个军事职务,史书上记载的历任都护事迹,大多是应某国请求,出兵帮助该国平定叛乱、击败外敌等,我们没有证据证明都护有权干涉西域各国的内政。即使有干涉,也是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对西域国家行使一种军事霸权,并不能够宾服。再者,都护的活动范围有限,一个都护府也仅仅能够对西域的局部地区施加影响。这样看来,把都护府当成是汉廷对西域地区实施统治的机构,似乎并不妥当。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其中包括了大量汉朝与西域关系的内容
小寒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都护府可以看作是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之后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和驻伊联军联合司令部。美国并没有对伊拉克实施统治,只是部分的军事占领和政治扶持,没有人会认为伊拉克在那个时期是美国领土。
图为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汉朝时期,只要都护府运转,只要丝绸之路畅通,汉廷对西域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控制是始终存在的。
唐代的西域经略
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杨广亲征吐谷浑胜利,隋朝的控制范围向西超越了河西走廊,这也拉开了中原王朝西进的序幕。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在高昌设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设置庭州,又设立安西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此后,唐灭西突厥、征吐蕃,该地区几度易主,最终由武周收复了西州和庭州。702年设立北庭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西域东部地区的军事;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地区。开元年间,曾于大都护府之上设置碛西节度使,位八大节度使之一。由于常年与周边民族进行征战,安西都护府之下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都督府驻扎了重兵,史称安西四镇。安史之乱后,安西四镇相继完全陷落,至唐末再也没有恢复。直到18世纪中叶安西四镇所管辖的地域才重新为中央王朝所控制。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中的客使图,描绘了西域来使的形象
安西四镇所属本来都是西域的绿洲城邦国家,当他们的国王臣服于唐朝后,朝廷在此设立了都督府。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唐代的羁糜制度。羁糜意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统治。唐朝边疆地区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官僚序列,羁糜地区对内称王,对朝廷称府或州。安西四镇就是羁糜都督府。这些国家被称为内属国,被朝廷封为都督或郡王,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权的册封,不能完全自主,唐廷将其视为臣下。
总的来看,唐代的都护府内涵已经超越了汉朝。汉朝的都护府是一个纯军事机构,而唐代的都护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是羁縻府州的直接上级。羁縻府州的内政虽然朝廷不干涉,但朝廷对羁縻府州所在的国家施加了“强宗主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殖民地性质,控制和影响都大大加强了。但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认为这可以等同于统治。
大清统治中亚与前代之异同
我们已经知道了大清对中亚的直接统治和前代是非常不同的。之所以说异同而非只说不同,因为其实还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先说相同的吧。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形与城邦国家分布(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古代没有现代的地缘政治概念,也不了解、不需要现在人们所争夺的各种自然资源,农业文明时期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就是土地。古代中央王朝开疆拓土,既要考虑开拓新土地获取的收益,也要考虑统治远方疆土所要花去的成本。西域中亚地区就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西域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这里位于蒙古草原的西端,天山北麓是茂密的森林和草原,常有草原游牧民族活动。而天山南路则不同,这里有面积广阔的沙漠,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绿洲在沙漠中星罗棋布,水源来自于天山融化的雪水。人类不必深挖地下以求得水源,因为天山雪水自然形成了一些河流和湖泊,养成了沙漠中的一个个绿洲。沙漠绿洲适宜农耕,条件成熟时就会发展成灌溉农业,人类依靠灌溉农业生存,聚集形成一个一个的绿洲城邦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在技术不能明显进步的古代,绿洲的粮食供应显然是不能够自给自足的。这也是城邦国家积极与外界联络拓展生存空间的原动力。这里的人们需要行商,与东亚、南亚、西亚的文明沟通,逐渐形成所谓的“丝绸之路”。
图为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统治这一片地区无疑是赔本的。桑弘羊建议汉武帝在轮台驻兵以备匈奴,多年穷兵黩武的汉武帝深知轮台驻军耗费巨大,驳回了这个建议并下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无独有偶,武周时期狄仁杰上皇帝武则天《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请求不要再在安西四镇屯重兵把守,理由也是耗费巨大,影响国本。总而言之,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控制西域都得不偿失,更不消说统治了。
那么历朝历代为什么要经略西域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还是从汉、唐、清三个朝代来看。汉朝最大的边患是匈奴,唐朝最大的边患一度是突厥,清朝最大的边患主要是蒙古和沙俄。汉唐的统治中心在关中地区。当中原地区把长城一线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时候,北方敌国不能够十分便捷地南下侵扰中原,他们能够选择的道路有一条,就是从西取道河西走廊进入关中。清朝的统治中心在东蒙古地区,蒙古草原没有天然屏障,西蒙古的敌对部落或国家可以很便捷的来到东蒙古,挥师南下则可以直抵京师。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训就是土木堡之变。不管是汉唐还是大清,要想防止敌对势力从西蒙古进入关中或者华北,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控制西蒙古。这就是汉唐清要将势力伸向中亚的共同原因。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汉匈对峙形势图
那么大清与汉唐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如前文所属,汉朝对西域只有单纯的政治、军事影响,以及经济层面有一定控制。唐代就大不相同,具备了对民政的控制权和对西域绿洲城邦国家的强宗主权。汉唐的发展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逐渐“主权”化的过程,从完全没有主权到实现了强宗主权,这是中原王朝自身在发展、进步所造成的,同时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变化所造成的。经过了宋元明时期的沉寂,大清帝国一鸣惊人彻底征服并统治了这一地区。大清在中亚设置了道府州县和驻防将军,大量向这一地区殖民,甚至把卫戍满洲的旗人也大批量迁徙到中亚,最终实现了建省这一终极目标。此时,中亚地区才正式成为大清帝国的领土,由大清皇帝对这里行使主权。并且被大清之后的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继承。
结论
分析中亚地区的历史,我们发现只有到了近代的两三百年的时候,才可以说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形成了。秦汉晋隋唐宋元明,这些所谓的“统一王朝”没有一个可以真正代表今天的“中国”,而今天的中国人也不应该按照今天中国版图所及的地域,把这些地方古代曾经有过的部族、政权视为“中国的朝代”,这都是片面的。只有大清帝国可以跟今天的中国划等号,大清就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中国就是大清。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今天的国际秩序是近代以来才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有固定的地域和疆土,也是近代才有的情况。大清帝国虽然是古代中原王朝的延续,但同时又是出现在近代国际秩序中的一个完整国家。随着整个世界近代史的发展,清帝国形成了它的领土、主权,清帝国厘清了它与域外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它成为了一个主权国家,一个民族国家,并且把主权移交给中华民国。
清帝国全盛时期疆域(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Chairman
2015.12.31
来篇预告
开始篇中提到了
秦汉晋隋唐宋元明,这些所谓的“统一王朝”没有一个可以真正代表今天的“中国”,而今天的中国人也不应该按照今天中国版图所及的地域,把这些地方古代曾经有过的部族、政权视为“中国的朝代”。
那么古代有没有中国的概念,如果有,古代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又有什么区别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