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中国最传统纸竹,连续 4 年做出爱马仕最美的橱窗

 外滩TheBund 2020-06-10

绒花、宣纸、竹椅......

频繁出现在爱马仕橱窗、米兰设计周

这位余杭设计师坚持着“中国式造物”

证明了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古人智慧,也是现代审美

最近,很多档关于“匠人”、“匠心”的综艺火了,大家似乎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手工艺。

而这位来自余杭的设计师张雷早在10多年前就捡起来了,还带着它们走向巴黎卢浮宫和米兰设计周。

他创造了“中国式造物”。材料是传统的,造法也是传统的,但设计却是现在也能用,并且符合当代审美的。

为此,张雷实实在在地用2年时间,走访杭州大大小小的12个村落,和传统工匠一起生活,试图让中国传统手工艺现代化。

他让“中国式造物”走向米兰

张雷设计的特点在于,先吃透了传统的设计原理,再用当代的设计呈现,展现了对自然主义、中国传统、环保主义的坚持。

先来看看这组“中国式造物”的作品。

这把椅子灵感来自传统的油纸伞,用天然胶水把皮宣纸一层层糊在伞骨上。

利用了宣纸细腻的质感和韧性, 既具备温暖的触摸感,又提供非常好的支持力。

Air 

这把椅子运用了中国的竹编工艺,使其重量和强度都很高。最大的特色就是轻便、耐用。

乍看之下,这是一盏平平无奇的灯,但亮灯后,就显得很有质感。

自然落成的肌理,仿佛雪花洒落在光晕之上,质朴而富有诗意。

鬲,是中国古代用于装水的容器,特点是其三足鼎。由于三足的设计,使水完全漂浮在空间中,可以更好的隔热和保温。

这是对极富功能主义的古老设计的延续。

这个盘子运用了余杭传统的造纸方式,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因为捞纸过程中的随机性,让其艺术形态非常自然。

没有工业制造的气味,反倒多了分随性的感动。


其中有的设计曾亮相法国卢浮宫,拿下过红点至尊奖。有的还让张雷的团队获得了2012米兰设计周的全场唯一大奖“Design Report Award”,成为第一个得到此奖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除了设计单品,张雷还有更大的“野心”。2009年开始,他提出了“From余杭”计划,如今已演变成一个走向米兰的设计展。

他花5年分别对竹、丝、土、铜、纸做主题展览。

2013年,融·竹的展览在米兰设计博物馆

看到张雷的这些设计,我是感动的。

我一直觉得,对于工业文明前的旧东西,持平常心就好。因为丧失了现代功能,被淘汰是自然规律。

坦白说,相比于油纸伞,我更愿意使用不锈钢折叠伞,只是因为好用。

但张雷却不断地去说,原来中国文明里精致的东西根本没有被淘汰。尽管不够主流,但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着。

他是爱马仕的御用橱窗设计师

有人说,大牌为什么奢侈,看看爱马仕的橱窗设计就知道了。它的每一个橱窗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而爱马仕选择了张雷。北方有7座城市、共10间店铺的橱窗都是张雷设计的。

他从2014年开始做橱窗,几乎都用到了传统工艺。像这根把丝巾牵起来的羽毛,张雷采用了南京的绒花工艺,耗时3个月。

他把颜色处理成黑白渐变,让中间变得更缤纷。而纵向上用了两根铜丝扎住。

爱马仕橱窗摄影 / 张桉梁

这些黄蝴蝶则采用传统的竹纸工艺。因为竹纸有很长的纤维,再加上颜料,让周边变得很毛燥。

这使得整个设计很有质感,也是爱马仕橱窗里颇为欢迎的一个装置。

羽毛、蝴蝶、花瓣全都是手工制作,而各样时尚配件均被摆放在橱窗前,实现了时尚品牌和传统手工艺的结合。

张雷还为H&M、Fendi等知名品牌设计过,也是法国标致汽车百年来合作的首位华人设计师,专门负责车内的纹饰。

张雷给这些大牌的设计更像是一个观赏性的复兴。他告诉我们,传统工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不仅没过时,反倒还代表着高端的消费眼光。

"在电视上看到的油纸伞没人用了”

个子高高的张雷,绑着随性的辫子,给人第一印象是随和、幽默,语速快。

但最令人深刻的印象还是——实在。

右下方是张雷

当谈到为什么要用中国传统手工艺作为设计线索,张雷的答案让我颇为意外。

“我并不是特意为了保护某一个工艺去做设计。我做的事情就是把纸伞、竹笛、搪瓷这些工艺整理好,那我在创作时自然就会用到,而不是狭隘地保护。”

早些年,张雷也随大流,想做大品牌的设计师。

1980年出生在天津的张雷,考上了浙江大学的设计系。

毕业后于2004年创办了品物流形,专注于工业设计。这个名字有着“开天辟地之间,万物初生”的寓意。

遇到瓶颈后,他跑去意大利留学,想着当法拉利的汽车设计师。

张雷在阿里西溪园区为“2017蚂蚁创想国际设计论坛暨5th蚂蚁创想研习营作品颁奖典礼”做演讲

直到有一次,张雷去了法拉利的故乡。这里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法拉利员工。小男孩的梦想,只是去做一名工人,而不是去做一个设计师。

这个回答刺激了张雷。他心想,“无论我的草图画得再好,也不及那群孩子们身上流淌着的法拉利血液,而我的血液里到底是什么?”

于是他带着来自德国的Christoph和来自塞尔维亚的女朋友Jovana回国了。3人一起打造了“品物流形”,来自余杭的设计。

第一站,他去了余杭做油纸伞的地方。

“对我来说既陌生又遥远,我们在电视上、书里都会看到的油纸伞,现在没人用了。”

就这样,张雷不断地思考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设计的平衡,并看作是一个长远的文化事业。

为此,2016年,他专门建立了一个“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

他做了一间杭州最文艺的图书馆

这家名为“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就在西溪创意园,离阿里的西溪园区很近。

走进图书馆,像进入了一个后花园。里面有小展厅,也有阅览区。

里面所有的摆设包括桌子、灯具几乎都是“品物流行”自己做的,连椅子也是回收再设计的作品。

这个图书馆是全世界第一个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把历年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陆续进行整理。

它也是设计师的书本收藏馆,里面有100位设计师推荐和捐赠的书籍,部分书籍是市面上买不到的设计师珍藏。

张雷说,这个图书馆很好地表达了他想要的生活。“这是我后半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期是30年。”

自从图书馆成立后,张雷的生活非常忙碌,从手工艺研究、到各地策展、再到图书馆的运作,连轴转。

这使得他非常忙碌,发信息一般都是第2天才会回,也是拖了最久的采访对象。

这个图书馆之前是一个衰败已久的老房子,建成后也是非盈利的,要维系下来靠的只是情怀。

“中国出现了很多顶级科技公司,但是砸100亿也出不来爱马仕。因为文化品牌不像科技可以被迭代。”

也许张雷希望,余杭融图书馆也能成为孕育这些百年文化的场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