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龙涎·作家专栏】尚永琪:仰望弥勒菩萨的双狮子 ——狮子文化溯源之十

 RK588 2017-12-23

简介

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以狮子影像东来之路为主要线索,将雄猛的狮子与宁静的莲花相牵,将智慧与慈悲相连,讲诉欧亚文化交流中宽厚相容的一面。中国并不是亚洲狮的栖息地,但是从东汉时代开始,狮子作为贡 品被西亚、中亚的国家进献到中国皇宫,自此之后,历代都有狮子被 贡献到朝廷的皇家苑囿,而狮子文化也随之而来。随着佛教的传播,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器物上,狮子图像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吉祥装饰 图样,在影壁、窗户、屋脊、抱鼓石、柱头、柱础及桥梁的栏杆等上面,演化出千姿百态的狮子图样。上层统治者用狮子的图样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仁厚,而底层百姓则用艺术化的可爱狮子造像来守护自己对生活的信心与理想。

仰望弥勒菩萨的双狮子

——狮子文化溯源之十

尚永琪


在隋唐之前的佛教造像中,弥勒是以头盘发髻、遍身璎珞的菩萨身出现的。狮子也是弥勒菩萨的护法神兽之一,从犍陀罗时期的造像中开始,弥勒菩萨就有坐在狮子座上的形象,只是到隋唐以后,随着完全中国化的大肚布袋弥勒佛的出现,坐在狮子座上的弥勒菩萨就退出了中国的佛教造像体系。

据《贤愚经》波婆离品第十五的记载,弥勒是波罗奈王辅相之子,后来成为了婆罗门学者波婆离的弟子;而《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则说弥勒出生于波罗奈国的大婆罗门波婆利家,是波婆利的儿子;在《弥勒下生成佛经》中则说弥勒是婆罗门善净与其夫人净妙之子。虽然说法不一,但是这些记载都表明弥勒是实有其人的,是出身于婆罗门的佛教菩萨。

在早期印度佛像中,有肋侍菩萨的释迦牟尼佛造像中,站在两边的菩萨一般都是观音和弥勒的组合。我们今天要追溯弥勒菩萨造像的早期源头,就不能不提到犍陀罗佛教艺术家的创作。

犍陀罗古国的大概位置在今西北印度喀布尔河下游,五河流域之北。公元1世纪时,贵霜王朝兴起于印度北方,渐次扩张版图,并有喀布尔河一带。迦腻色迦王即位时,定都布路沙布逻,就是今天印度的西北边省白沙瓦白沙瓦地区、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谷地区,犍陀罗王国的佛教兴盛区,这里是佛像等佛教早期艺术品产生的一个主要发源地。

犍陀罗艺术中的弥勒菩萨造像,与婆罗门形象及印度大梵天神的形象密切相关。在犍陀罗造像中,婆罗门作为寻求解脱的修行者,其形象一般都是头发梳束成卷,或者是绾成髻,长发披垂,手里总是提着水瓶——因为是出家人,所以不佩戴饰物。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这尊弥勒菩萨造像,就是犍陀罗时期弥勒菩萨的经典形象。

▲弥勒菩萨立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犍陀罗艺术中早期的释迦三尊形式的造像,释迦佛居中,左右两侧侍立的是婆罗门装束的大梵天和王公贵族打扮的帝释天,后来演化出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作释迦佛的肋侍菩萨。按宫治昭的研究,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分别代表了释迦佛“上求菩提”与“下化众生”的两个侧面。

按佛经中的描写,弥勒菩萨身紫金色,光明万丈如百千太阳,于兜率陀七宝狮子座结加趺坐,顶上肉髻发绀琉璃色,眉间有白毫相光,流出众光作百宝色,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正是因为佛经中有弥勒菩萨坐在狮子座上的描写,所以弥勒菩萨单尊造像或以弥勒菩萨为主尊的造像,往往也将其塑造为交脚坐在狮子座上的形象。

这尊收藏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博物馆的交脚弥勒菩萨造像,就是坐在狮子座上的。弥勒菩萨面带微笑,坐在铺着厚重锦幔的台座上,台座两侧的锦幔下各有一头双目炯炯的雄狮守护。菩萨右手扬起作手印,左手放在膝盖上,指间夹着一个小巧的净瓶。在弥勒菩萨的右手边,一个供养人也交脚而坐,左手按膝、右手持莲蕾,满怀崇敬之心仰望着弥勒菩萨。这块片岩半圆雕作品虽然已残,但弥勒菩萨坐在狮子座上的形象还是比较完整,神态栩栩如生,是犍陀罗狮子座弥勒菩萨的经典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交脚弥勒菩萨,基本上都沿袭和秉承了这一造型风格。

▲交脚弥勒菩萨造像,巴基斯坦斯瓦特博物馆

这种交脚弥勒坐在狮子座上的雕像,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如龙门石窟第1443窟“古阳洞”之北壁第135龛北魏“比丘惠感造弥勒像”就是这样非常典型的造像,这区造像下面的题记明确标出这是弥勒像:“比丘惠感造弥勒像记:景明三年(502)五月卅日,比丘惠感为亡父母敬造弥勒像一区……”这区造像雕刻于502年,虽然主尊头部已残,但是交脚而坐并且穿的是菩萨装,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两头狮子回首仰望弥勒菩萨,而弥勒菩萨的左手则放在膝上自然伸出,似乎是在抚摸狮子的口吻部。这样活泼的造型,使得菩萨与狮子之间的关系顿时显得亲密无间,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

▲ 比丘惠感造弥勒像,龙门石窟第1443窟“古阳洞”之北壁第135龛

一般来看,这种交脚而坐的穿菩萨装或穿佛装的坐像,基本都可以断定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

如山西博物院收藏的这尊北魏时期的四面造像石中的交脚菩萨,应该就是弥勒菩萨,其座下的两头狮子也呈回头而望的姿势,似乎在听法,又似乎在同菩萨交流——总之不是那种平视前方的造型。在这种造型中,我们显然可以这样解读:即狮子关注的是菩萨,而不是菩萨对面的崇拜者——这种意蕴真的是很耐人寻味的。

▲四面造像石,山西博物馆

如果再看一下这尊西魏时期(535556)创作的交脚弥勒菩萨造像,我们就会对菩萨座下狮子的神态之截然不同有一个鲜明的印象了。这尊造像雕刻比较粗燥,是造像塔上的其中一节,其表现的显然也是弥勒菩萨交脚而坐的形象,但是这两头狮子是直勾勾地面对着我们,而不是回头仰望菩萨的造型。因为这件造像是台北私人收藏品,虽然被作为艺术品著录,但是其来历显然也值得我们再斟酌。如果其真实性无误的话,那么它显然是北朝时期这种狮子座交脚弥勒菩萨造像中的一个特例,因为这一时期的此类造像基本上都秉承了双狮子回首仰望菩萨的造型。

▲交脚弥勒菩萨造像塔节,台北私人收藏

这种双狮子回首而望弥勒菩萨的最典型的单体造像,我们还可以找出1例来。即陕西长武出土北魏延昌二年(513)郭伏安造像,通高53cm,宽30cm,厚9cm。这是背龛式造像,主尊为交脚弥勒像,有二护法狮子。两头狮子不但都回首仰望菩萨,而且看起来有将嘴放在菩萨膝盖部,轻吻衣裙的而感觉。

▲交脚弥勒与二护法狮子,北魏延昌二年,陕西长武出土

当然,这也可能是观者的一种错觉。但是在北魏时期,狮子座的雕刻上确实流行这样的一种风格,就是无论是弥勒菩萨的狮子座还是佛像主尊的狮子座,双狮子都呈回首仰望状,且部分狮子确实像是在咬住了主尊佛像或菩萨像的衣裙。北魏延昌二年(513)造佛三尊像碑就是个典型样本,此像砂岩质,84×52cm,台北私人收藏。此尊造像雕刻精美,两头肥硕无比的狮子轻轻咬住中间主尊佛的衣裙。

▲三尊佛像碑,北魏延昌二年,台北私人收藏

显然,这种回首而望主尊的狮子座造像,不仅仅限于交脚弥勒菩萨造像,北魏时期的部分佛像或其他菩萨像也有这样的造型,如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两尊北魏时期的观音造像也是这样的风格,我们将在讲述观音的部分详述。而交脚弥勒菩萨造像在东传过程中,当然也不仅仅这样一种带狮子座的造型,如在新疆龟兹石窟的弥勒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壁画中,弥勒菩萨虽然也是手执水瓶的造型,但是并没有坐在狮子座上。

作者:尚永琪,1969年生,甘肃张掖人,历史学博士,现任《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在科学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沈阳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宋元生活掠影》、《鸠摩罗什》、《胡僧东来》、《窦融世家》等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