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昵称51267192 2017-12-23


————【原文】————


子曰:“知(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白话】————


夫子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解读】————


在《论语.宪问》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全文是:“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将智、仁、勇视为君子之道,也就是能够做到不惑、不忧和不惧,也就拥有了成为君子的品质。对于这三种品质我们逐一加以解读。

“智者不惑”,意思是智慧之人不会迷惑。而迷惑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动迷惑是个人主观方向的选择出了问题,理不清头绪,分不清是非善恶,从而陷入难以辨别的和决断的境地。而被动迷惑则是为外界现象所左右,从而导致疑惑不解,真伪莫辨。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反映在自我意识的茫然,也进而表现在行为之中。孔子认为:拥有真正智慧的人,自我主观判断是清晰而坚定的,首先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因自我意识和外界现象的搅扰而困惑不堪,以至于丧失了自我的立场和原则。

“仁者不忧”,心怀仁德也就不会忧虑。人之所以会有忧虑,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思绪过多,而面对难以预测和把控的未来,同时也因自己的欲求难以满足,便表现出忧伤低落和焦躁不安。究其根本还是没有一个平和与宽容的心胸,没有一个长远而确切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那么仁德之人,在孔子看来就是理想崇高、仁爱天下、德泽万类。正因为如此,仁德之人哪里又会有过多的思绪去关注那些与自我仁德毫无意义的琐屑之事呢?进一步的说,仁德之人胸怀宽广,内心通透,也就不会有无谓的忧虑了。

勇者不惧”,真正勇敢的人是不会有所畏惧的。夫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反之呢?有勇之人则一定是见义而为,有责任,敢担当,浩然正气也就无所畏惧了。孔子眼中的勇绝对不是匹夫之勇,有如子路一般暴虎冯河、死而无憾,夫子是不与之苟同的。由此可见,在孔子眼中,真正的勇,一定是符合义的,也就是正当的,符合人伦与礼法的规范。而漫无目的轻身涉险,暴虎冯河,这样的勇实则匹夫之勇,毫无价值。而真正的勇者,心怀仁德,浩然正气,大义凛然,如此之勇,又何惧之有呢?

事实上,不惑、不忧、不惧,这三种品质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而非独立存在的。智慧之人,参悟天地人生之大道,理想远大,方向正确,目标清晰,笃定自我,因而不会为外界所迷惑;正因为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孔子看来就一定会修养仁德,而仁德高尚之人正因为胸怀宽广,为人坦荡,又怎会戚戚忧虑呢?仁德之人,必定持守人伦礼法,匡扶正义,浩然正气,如孟子所云:“虽千万人吾往矣。”

孔子将智、仁、勇视为君子必由之道,认为修养自身这三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也是鼓励自己的弟子们,能够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崇尚仁德,趋义不屈,从而也就做到了不惑、不忧、不惧。同时,孔子也会对照智、仁、勇的要求来审视和剖析自己,从而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