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劝诫吃素的泣泪谏言诗:我哀篮中蛤!

 道法自然418 2017-12-24


来源:凤凰佛教


啖肉若狂的大文豪苏东坡何以后来止杀茹素?这一首五言韵诗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悲悯情怀?口腹之欲与生灵的苦难如何引发了诗人细致深切的感怀?诗中提到的人物和典故又有着怎样的传奇过往?一同品读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泣泪谏言,尤冀能在字里行间读出我们今天淡漠已久的生命思考,重新开启早已木然尘封的心灵内省。


《我哀蓝中蛤》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绞痛,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蒸壶似蒸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幂。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几赤;


璃璃载蒸豚,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宋·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东坡不但诗文俱佳,书法绘画也堪称一绝,他对美食方面的研究与喜好更是众所周知,并且写过无数的诗文如《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馋赋》来反应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和品尝佳肴美味的丰富经验,但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因为与佛法的接触,又一方面与质朴的农夫、渔民为友,以大自然为家,苏东坡的心性有了转变,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悟,在饮食上也渐由不杀猪、羊等大型动物,进而连鸡、鸭、蟹、蛤等都在禁杀之列,有人送他螃蟹蛤蜊水产物,他也投还江中,虽明知蛤无复活可能,但也比放在锅里煎烹的好。他并恨自己未能忘味,不能吃全素,只好“勉励”自己只吃“自死物”,不为口腹操刀杀生。


在被贬黄州的那段日子,一次苏东坡去岐亭看望他的好友陈慥(字季常),途中想起前一年去陈家时,陈家杀鸡捉鸭,盛罗酒食来招待他的情形,苏东坡不忍为口腹之欲而有杀生的残忍事情再次重演,所以一见陈慥便先声明,千万不要为他杀生。之后又做了这首《我哀篮中蛤》的泣字韵诗(即岐亭五首之二),寄到岐亭劝说陈慥戒杀。陈慥读后不但接受了劝告,甚至陈慥的邻里读了这诗,都说“未死神已泣”太可悲了,受此感化,多人不再吃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