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潮阳篇》:鲜美红肉

 风吟楼 2017-12-24



潮汕人喜欢把小颗粒的东西叫做“米”,比如将茶叶叫做“茶米”、将小虾仁叫做“虾米”等等,另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米”是潮汕独有的,分别就是薄壳米和红肉米,它们也都是潮汕地区常见的佐餐佳品。与薄壳米相比,红肉米更接地气、更具乡土气息,但或许也因为太常见了,以至于人们没有仔细去探究它的来源。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对于红肉米,潮汕人都不陌生,但太熟悉的食物,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很多人知道“红肉醭”这个俗称,却很少人知道它的真正名字叫做“红肉河篮蛤”,很多人知道红肉米是“红肉醭”经过脱壳加工而成的,却很少人知道它是如何脱壳的。在潮汕,现在批量生产红肉米的工场已经不多。在潮阳区关埠镇的桥头村找到一家规模较大的红肉米加工点。



桥头村位于关埠镇西北部,于明洪武年间在榕江南岸潮水溪边创寨。这个村庄流水环绕,有一座石桥立于村旁,所以取名“桥头村”。4千公斤左右的“红肉醭”刚运到这家红肉米生产工场。农历九月过后,这些“红肉醭”基本来自台山、珠海等地,一直得到农历五月之后,汕头本地才有“红肉醭”。“红肉醭”在潮汕地区是传统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已有数百年的养殖历史。这种贝类密集地栖息在较平静的港湾潮间带或者浅海的泥滩之中,过去,榕江出海口、汕头港内湾就盛产这种贝类。




黄东文在这家红肉米加工点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了,据他介绍,这个加工点做红肉米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不过以前制作红肉米都是纯手工的,俗话叫“打红肉米”,非常辛苦。


现在虽然改用机械生产,不过制作的原理却是相同的,“红肉醭”经过高温蒸煮后,壳、肉分离,较轻的肉浮上水面,较重的壳则下沉。经过蒸带加热,再入大鼎煮,脱壳的红肉米随着水流冲出来,而壳则被另外一条运输带带走。这些贝壳经粉碎后可作家禽饲料,也可烧成贝灰,当作建筑材料。红肉米则被运入一个小池子中,工人会往里面加盐调味。



整个机械加工红肉米的过程,不断有流水清洗,过滤的关节也有好几道,与以前手工操作相比,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更加干净卫生。黄东文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守住燃煤的大锅炉,他需要不时往里面增添煤炭,他说,锅炉其实是影响红肉米产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虽然这个工场是半敞开式的,但当红肉米出炉装入竹篓的时候,不用走得太近,就能感受到扑鼻而来的鲜甜味。



黄东文说,4千公斤的“红肉醭”最后只能制作成大约20公斤的红肉米,原材料和产品大约是200比1的比例,完全可以说是取其精华。现在,这家红肉米加工场每天大约可生产红肉米100斤,产量最大的时候达到200斤,主要销往临近乡镇和揭阳一带,生意还不错。



在潮阳,红肉米一般用来搭配白粥,吃法一般是即食或者炒制两种。而关埠人家对红肉米的喜爱似乎更突出一些,有些人甚至三餐都离不开它。体现在烹饪上,花样也比较多。

葱油拌红肉米

最简单也最家常的吃法,是用咸菜汁先将红肉米清洗一遍,再用葱油、生抽和豆酱调味,早餐配上一碗粥,非常可口。


红肉米煎蛋

在香炒红肉米的基础上,如果再加上鸡蛋,则可以做成一道香喷喷的红肉米煎蛋。色泽诱人、营养丰富。


红肉米炒饭

红肉米炒饭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将红肉米和紫菜这两种食材加入炒饭里面,迅速翻炒而成,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口感软糯,散发着浓浓的海洋风味。



红肉米,经过创作,无论是在精巧的私房菜中,还是在家常乡土的菜色中,它都能增添光彩、唤醒味蕾,成为一种触动人心的潮汕味道。

红肉米跟薄壳米一样,它也来自海洋,它也需要经过养殖、收获、煮熟和脱壳,所以,它也跟大米一样,称得上“粒粒皆辛苦”。而将如此细小的贝类脱壳加工成一种口感柔软、食用方便、味道鲜美的佐餐食物,我们的先辈也实在是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潮汕人精细用心的性格特点再次得到印证。

来源:汕头电视台《美食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