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拥有这三大品质,比985、211的文凭更重要!

 月下竹溪 2017-12-25


茫茫学海无涯,茫茫人生无边。

我们似乎一生都在探索着,能让自己更好地发展与提升的能力。

学子希望找到学习方法,便可以轻松提高成绩,而不必苦于无边题海。

职员希望找到工作方法,便可以轻松升职加薪,而不必忙于无涯职场。

商人希望找最高效的赚钱方法, 便可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而不必愁于无情商战。

……

各个领域的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提升的方式,可有没有一些通用的能力是可以帮助每个人都能受用一生的?

我们研究了古往今来众多优秀的人,发现他们都拥有这四种重要的能力。

只要拥有了这四大能力,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获得大成就,大作为。

01

学习能力:闻

闻就是听课。

假如培训的讲师只是为了讲课,讲完课就离开,我们就要考虑以后是否还要请他讲课。

因为不用听其他老师的课,自己讲完课就走的人,是不是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学习了呢?

我们的水平如果不是已经登峰造极,那三人行还必有我师,多听听其他老师讲课,才能吸收更多的教学经验。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林语堂将这句话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所以,一个不爱读书学习的人往往是乏味的、不让人喜欢的。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要让孩子具有一个开放的思想,向一切优秀的人学习,就是不管对方是谁,只有学习才能够成长。

因为学习是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02

思考能力:思

思考能力就是要学会思考,思考的力量非常大。

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别人讲的东西我们先不要简单接受,首先思考一下问为什么,或者先听进来,再拿出来咀嚼思考,然后消化吸收,也可以先记录下来,过后再翻阅思考。

思考比喻成肠胃就是消化,如果肠胃没有消化能力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所以良好的消化能力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就不会消化人间的种种现象,他的精神就会缺少营养,生命也会缺少营养。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消化能力),当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消化能力)强的时候,无论有什么现象,都能通过消化后悟到,他从哪里都能看到财富。

如今很多人说挣不到钱,其实遍地都是财富,不是因为他们捡不到,而是看不到。

我们遇到优秀的人,直接把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全部了解后「消化」,再把好的精神吸收过来。

这样,你就知道如何能够有所成长。所以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比上大学的文凭还要重要。

当然,我们不是否定文凭,而是我们要看清楚文凭的作用。

很多人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拿文凭,就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学。

这样即使拿着高文凭,却不知道它能对生命、对生死、对生存生意产生什么作用,花了20多年反而只拿到一个简单的东西。

很多人的一生,就是用很复杂的方式和手段,却只获得一个非常简单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学会反思,其实现在很多人不用念书、不用文凭也可以活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步入社会以后,通过自己不断的拼搏和进步,让自己获得成功。

我们也不是否定念书,而是我们要清楚念书有什么作用。让孩子成绩好重要吗?

重要,但是你要知道孩子成绩好能带来的是什么?

第一,如果成绩好能带来自信,那么自信比成绩好更重要。

第二,成绩好也是在历练一种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成绩本身没有学习能力重要。

第三,成绩好,可以让孩子考到一个好的学校。

所以我们要用两条路来培养孩子。

第一条是通过上学培养,第二条是培养孩子的品质,孩子的品质比文凭更加重要。

过去我们认为不能没有文凭,认为成绩决定了人的一生,其实不然。

我们培养孩子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去应试,另一条腿为我们的生命服务,决定我们生命质量的是后面的一条,前面的腿只是我们生命所使用的工具。

工具和生命可以理解成锄头和农民的关系,假如农民生病了,即使是价值一万元一把的金锄头又有什么用?

农民都生病了,难道锄头会自己去农地干活?今天的教育就是把锄头弄得很好,身体都病倒了。

就等于我们的命不好却拥有很多知识,导致这些知识对我们生命没有贡献。

但是反过来说,假如我们的命很好,农民很健壮,即使他的锄头太差,就是效率低了一点,但是刀耕火种,依然能种出粮食。

因为锄头只是一个工具,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把关系理清了,教育用两条路走,农民首先身体要健壮,然后再把农具更新就行了。

这个世界上智慧和伟大的人,100%拥有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佛祖、孔子和历代圣贤拥有的大智慧,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思考,都喜欢观察这个世界,然后通过观察—总结—思考。

所以透过思考,世界的一切都能被看清楚,看清楚就不会迷茫,就知道人生该何去何从,不会被错误所诱惑。

今天人们缺钱、缺地位都是假象,真相是缺德、缺精神。

假如你发现有一个人没有成长,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享受,自私自利也不会思考,你会尊重他吗?

不会。

所以每个人自身的成长很重要,我们要把成长自己放在第一位。当我们追求成长的时候,别人看到都会非常尊重和敬佩你,因为他看到你的精神在增长。

精神,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宝藏,所以我们今天怎么能让自己、让孩子没有精神呢?

03

行动能力:修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门,佛家称为法门。

法门的意思就是从此进入会获得智慧之法,会获得财富。

我们插花可以从花里面获得财富,透过插花的动作,触摸到生命的东西。

假如你做了很多工作却没任何感觉,就是因为没用心。

没用心就表示你永远站在门口,有些人永远站在门口照相,这个门前面照完之后去另一个门口照相,永远不进房间,发现不了里面的宝藏。

生命就是一个房间,我们可以透过工作、透过家务、透过养孩子……透过一切动作来触摸生命,然后进入生命的房间。

首先,我们要肯定这个房间是可以进入的第二要通过学习进入房间

所以第三种智慧是最有力量的,我们光背别人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好比你从来没有吃过水果,却说水果很好吃,有力量吗?

只有真实的体验才最有力量。体验到的才能进入生命。

很多人感恩生命中出现的贵人,其实,你的贵人只是值1块钱的打火机,点燃了你价值100多块钱的蜡烛。

可能有些在知识层面上的人,会想怎么把蜡烛的直径造得最大,而走心的人直接用一根火柴就可以把蜡烛点亮。

虽然只是一块钱的打火机,但也很重要。

看一个人有没有燃起来,就是透过闻思修的能力,去实践和体会生命、触摸生命、触摸世界,当你触摸到了,力量就起来了。


记得我第一次出国读书时,最大的冲击就是国外同学都敢说,也愿意说。老师布置作业也不要求标准答案,只要你说的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就可以得高分。这对于从小接受国内教育,凡事都是往标准答案上靠的我来说,实在太不一样了。那时,我的老师一直对我说一句话,You need to have your point of view. (你需要有自己的观点)。


有了小D后,我会更加有意识地去观察其他孩子,发现国外的孩子有个共性,即使再小,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常常愿意表达和父母朋友不一样的观点。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我就特别好奇,怎样的环境可以打造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询问了小D在纽约的认知老师。




打造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开始会说话后就是个小小“十万个为什么”,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可以掌握一些提问技巧,启发孩子进行更多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错”或者“记忆”这个层面的话,就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D老师和我分享了一个思考能力模型,她告诉我这个是不少北美顶尖学校会提供给老师的培训课程之一,对于家长其实也是有很好参考意义的。




思考能力的六大分类


有位心理学家Bloom曾经对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了分类,从低阶到高阶一共有6大分类,并提出孩子的思考能力发展都是从底层开始,只有掌握了这个层面的能力后才能上升到新的层面,然后逐步提高一直到最高层。


下图这个模型从下往上展示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到最高阶的思考能力,由此可见,我们通常习惯问的“记住没有”、“对不对”等属于低阶的思考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到新的层面,这期间需要有“诱因”,也就是教育环境,而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老师或者家长是否有意识地针对这个层面的能力进行“启发式”提问,来鼓励孩子更好地发展掌握这个层面的思考能力。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1岁、4岁还是14岁,Bloom的这个思考能力的应用都是适用的,其实对于我们成人也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这张图看起来有点枯燥,那我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作为例子来说明,不同层面如何提问来帮助孩子发展相对应的思考能力。


  • 第一层:记忆


在这个层面,孩子通过记忆可以复述出书里提到的的基本信息,可以回答一些关于书里人或者物体的基本问题。


你可以这样提问:


  • 小红帽要去见谁?

  • 小红帽手里提的篮子里有什么?

  • 她穿了什么样子的衣服?


提问关键词是谁、哪里、什么、多少、什么时候、怎样等这些澄清信息内容的问题。




  • 第二层:理解


在这个层面,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含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非常简单地说一下故事大概。


你可以这样提问:


  • 为什么小红帽需要走过森林?

  • 大灰狼为什么要穿上奶奶的衣服?

  •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提问关键词是复述、主要观点、为什么、有什么区别等不再只是复述出表面意思,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回答的问题。




  • 第三层:应用


在这个层面,孩子有能力进行初步的融会贯通了,也就是说可以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类似知识和把她从书里学到的知识和信息联系起来了。


你可以这样提问:


  • 如果小红帽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外婆的会发生什么?

  • 森林里很黑,还有什么情况下也会很黑?

  • 小红帽是走这穿过森林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她也可以到外婆家?


提问关键词是:有其他什么情况是一样的;如果......会发生......;还有......方式。这个层面的提问精髓在于,启发孩子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知识拿来运用到当下这个场景,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 第四层:分析


这个层面的提问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充分收集各方面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你可以这样提问:


  • 如果你是小红帽,你做的会和她有什么不同?

  • 为什么独自走过小树林很危险?


提问关键词是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或者一致?我自己可以从中发现什么?这个层面的提问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场景,鼓励孩子跳出故事情节本身,而是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挑选出重要的信息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在学校参与的辩论就是这个层面思考能力很好的锻炼方式。平时在家,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这样的“辩论”游戏,而且可以在游戏中时不时地进行角色交换。




  • 第五层:评估


在这个层面,孩子会对自己得出结论的论点进行评估,或者维护自己得出的观点。


这个层面,你可以开始提问个人观点方面的问题:


  • 你觉得大灰狼欺骗小红帽这样做对吗?

  • 你会对小红帽提哪些建议?


提问关键词是你认为是对的/错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当孩子给了一个答案后,需要追问,为什么她觉得是错的或者对的。对于更大的孩子,可以问,他们觉得作者在描述这个故事时是否有什么错误?在整个故事展开的过程中,作者是否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 第六层:创作


在这个层面,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根据现有的信息重新创作一个新的结尾,或者完全改编整个故事情节。也可以鼓励孩子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一首小诗或者一首歌曲。 


在这个层面,我们需要尽力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同时也基于现在掌握的故事情节对故事进行“二次创作”。




小D老师的这次分享对我启发很大。回想我以前的学习经历和父母的教育,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提问的阶段最多就停留在最底层的三个层面,而且愿意问一下“为什么”的真的已经算很好了呢。


理解了这个模型后,我们作为家长的就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提问对话来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启蒙。归根到底,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思维模式,是需要从小从日常中培养的。


   如果觉得好,长按赞赏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