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铁血老枪 2017-12-25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菲利浦·德·巴盖

比利时收藏家

从18世纪开始,西方传教士发现了明式家具吸引人的魅力,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对明式红木家具的关注达到过一个高点。很多很多珍品甚至是孤品的明式红木家具在这一时期被西方人带出中国,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是明式家具收藏最集中的几个地方。

菲利普·德·巴盖(Philippe De Backer),比利时人,全球策略咨询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高级合伙人,1989年开始致力于收藏中国古典明式家具。

2006年4月28日至6月15日,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德·巴盖先生(Philippe De Backer)的部分私人收藏——71件明代黄花梨家具重返中国大地,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举办专题展览,以纪念中国和比利时王国建交35周年。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梳背六方玫瑰椅

让世人重新认识明代家具的艺术价值

在德·巴盖的收藏经历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中国著名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王世襄先生。他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不仅使早已钟情于中国文化的德·巴盖认识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美学价值,更让这位外国收藏者为明代家具大方简洁的风格和挺拔高雅的气韵所折服,使他产生了收藏中国明代硬木家具的愿望。

当德·巴盖的收藏初具规模时,王世襄先生又亲自为他的收藏命名“侣明室”,寓意德·巴盖与他的明代家具收藏结伴而居,英文注释为:“Living with Ming”。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菲利普·德·巴盖家中一隅,中间为黄花黎透雕靠背玫瑰椅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从1989年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以来,德·巴盖已经走遍了中国的27个省,数十次中国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走街串巷收购古董,而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民俗和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艺术吸引我一次次地走进中国”。

经过研究,德·巴盖发现,与对字画和瓷器的收藏相比,中国人对古典家具艺术价值的认识是较晚的。

上世纪40年代,旅居北京的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Custav Ecke)在当时的北平出版的英文《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堪称中国明代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作者将自己收藏的明代家具拆散,并严格按照比例绘制了节点构造图,使人们得以了解明代家具的内部构造。可惜艾克的著作并未引起中国人对明代家具的关注。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菲利普·德·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些美国人将部分明代家具带回美国,捐赠给博物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现在能在美国的纽约大都会等博物馆看到中国明代家具的藏品。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家美国人安思远(Ellsworth)的著作《中国家具》一书出版后,在整个西方掀起了中国家具收藏热。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世襄先生的集大成之作《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明代家具的艺术价值才逐渐被中国收藏界所重视。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独板云纹牙头翘头案

与中国明代家具相伴而居

德·巴盖对中国明代硬木家具的喜爱算得上如醉如痴。在现实生活中,他与自己的收藏品朝夕相处,同室而居。

近几年,一件黄花梨木明代家具的拍卖价动辄就是数百万人民币,与百余件如此名贵的家具相伴而居,有人说他疯了,但德·巴盖却只是淡淡一笑。

“我不是商人,我看重的是中国明代家具的审美价值,而不是它们的价格。”在德·巴盖看来,收藏不是为了占有艺术品,对艺术品而言,每一位收藏者都只是匆匆过客,收藏的意义在于培养收藏者的鉴赏品位,而收藏品则是收藏者鉴赏品位的结晶。在文物收藏中,雄厚的经济基础自然可以为收藏提供很多便利,但真正的收藏绝不仅仅靠金钱。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菲利普·德·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德·巴盖喜欢引用一句中国的老话,“小收藏家靠耳朵,大收藏家靠眼睛”,如果没有独到的眼光,仅靠人云亦云是永远无法成为收藏大家的。

对于自己的藏品,德·巴盖如数家珍,尤其是对一件明代储物柜有特殊的感情,这不仅因为它是德·巴盖的首件藏品,更因为它是中国古典家具对西方家具设计理念产生影响的良好例证,在展出期间,它将与德国维特拉家具并肩亮相。

德·巴盖的另一件得意藏品是一把明代折椅,据鉴定它是明代君主的御用之物,目前世界上此类折椅存世的仅有10把,其中8把已被博物馆收藏,另两把属私人收藏,而他收藏的这一件便是二者之一。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交椅式躺椅

德·巴盖介绍,由于明代的工匠无权在家具上署名,所以这些传世之宝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如今已无处查考。但由于明代允许使用名贵硬木制作家具的作坊数量有限,掌握制作手艺的工匠屈指可数,且仅有少数达官贵人有权享有此类家具,因此仍可以根据家具的样式大概推测出它们的产地和最初使用者的阶层和身份。至于这些艺术珍品在数百年间如何经历沧桑变迁,最终辗转流落海外的故事,恐怕只有留待有心人一一探究了。

中国文物正在回归本土

从1989年算起,德·巴盖钟情于中国传统家具收藏已24年有余,在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明代家具中,绝大部分质地为黄花梨和紫檀等珍贵硬木,其中百分之九十为明代珍品,仅有一两件产于清朝初期。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藏品没有一件在中国成交,而全部是由德·巴盖通过伦敦和纽约等地的中介,在海外的文物市场上购得的。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及桦木长方香几

德·巴盖算过一笔账,据史料的记载,明代中国的硬木家具用料主要来自海外,而当时来自东南亚和海南岛等主要产地的黄花梨和紫檀等木材的总量有明文记录,加之明代对制作凳、桌、柜、床、屏等各类家具所需的木料也有一定之规,且明代礼制对各社会阶层使用名贵的硬木家具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确规定,根据以上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算,明代生产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总数不过2000件,能够流传至今的约为1000~1500件。

近几年人们对中国明代家具的收藏热情日益高涨,购买需求大幅增长,但文物的数量却又极其有限,这就使海外市场的拍卖价格节节攀高。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四面平几

德·巴盖坦言,自两年前他购买了最后一件藏品后,至今未有新的收获,目前市场上明代硬木家具的价格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此外,中国买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异军突起,也对文物价格起到了一定刺激作用。

“现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的拍卖行,购买中国文物的最大买家都是中国人。”德·巴盖认为这一现象非常正常,因为没有人比中国人更了解和喜爱中国艺术品,既然现在中国人有了将本国艺术品买回国内的经济能力,那么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本土的趋势便是无法阻挡的。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有束腰炕桌展腿式半桌

与更多的人分享收藏的喜悦

当被问及收藏中国古典家具最大的收获时,德·巴盖仅用了一个词:喜悦。对明代家具的喜爱激发了他探究中华文化内里的愿望,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又使他对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的痴迷与日俱增。

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收藏的喜悦,引发民众对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德·巴盖先后在法国和瑞士举办了专题展览。展出期间,德·巴盖混迹在参观者之中,听取他们对展品的评价,观察人们的反应,让他兴奋的是,大部分参观者都认识到了中国明代家具的美学价值,“这些人并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甚至对中国艺术一无所知,但他们都被眼前的东西触动了,是美感染了他们,艺术品就是最好的文化大使。”

收藏大家314期菲利普·德·巴盖:跟王世襄学习收藏明代家具的比利时人

德巴盖家中的平头案,上置湖石、香炉,后衬中国水墨卷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