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北京中考语文解析

 宏宇宾123 2017-12-25

试卷点评

名著阅读考查范围变大


今年的语文中考试题进一步体现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较之往年,今年名著阅读板块的考查有四个明显变化。一是更加注重对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考查,例如,让学生从阅读过的一部名著中找出中心人物,并结合整本书说明这一人物在作品中是如何发挥中心作用的。二是注重考查对作品思想的认识,例如,让学生从《论语》六则中选取一则谈谈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三是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后的个人感受,例如,让学生联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相关内容谈自己获得的启示。四是扩大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以往试卷一般仅在名著阅读板块涉及三部名著。今年在“基础·运用”板块中也有对名著阅读内容的考查,甚至在现代文阅读中也要求学生联系读过的相关文学作品作答试题。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这样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有助于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正确引导。







关注传统、关注学科联系


据考生反馈,中考语文试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也有不少体现。“老舍故居”“书法的颜体、柳体”“对联”等元素均进入了中考语文试题。

另外,今年语文试题还体现了在学科的相互联系中考查语文能力。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等专家表示,今年试卷中的多文本阅读板块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这个板块选取的是有关“新能源”的阅读材料,其中涉及到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物理、地理学科的知识。“试题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不但对’新能源’作出解释,而且对‘新能源’的发展作出判断。这些都是在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专家表示。


联系现实生活,设置整体情境

 

“基础·运用”板块采用了设置整体情境的命题方式。试题以参观名人故居为主题,设计了判断名人故居、书写参观感受、填写对联、修改展览前言等活动内容,将文学常识、修辞方法、标点符号、句子表达等语文基础的考查融入其中。这样,联系现实生活,设置整体情境,提高了对学生掌握语文基础以及运用语言的考查实效。






1.

一、基础·运用

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寓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         体(字体),其中“武”字第    笔的“(斜钩)”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名人故居足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位名人的故居。(1分)

名人故居分布图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训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心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横线处填写I司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    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创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巅峰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      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编老故事, 》乃历史剧先锋

答: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

 轻嗅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国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 这些名人故居的肃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3、默写(共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1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每句诗中允许有--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这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2分)



  • 显示解析

2.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川页,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避秦

B.地利不如人和   若至春景明

C.环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于朝廷

D.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委而去之           翻译:                    


6.依据全文,下面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只要有划定的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要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的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3分)

【链接材料】

勾践 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 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是故败吴于囿 ,又败之于没 ,又郊败之。


 【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 【更】改正。 【节】节制。 【劝】勉励。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 【囿】古地名。

 【没】古地名。


答:                                          

  • 显示解析

3.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8.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句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成;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改。'(《论语·学而》)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成。”(《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9.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在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的生活经历。他能够在孤岛上艰难的生存28年,靠的是______①_______(限4个字以内),这

从_____②________(限20 字以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来,你由此得到的启示是____③____(限20 字以内)。3分)


10.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准,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人物。清你从其中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显示解析

4.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3题。(共9分)


【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据推测,大阳的寿命至少还有几十亿年。因此,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_____①_______(收集  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形式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

    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据估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12 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 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上升,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

    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电在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已在河北张家口、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


【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灯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过程不断重复,永不停息,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海水的潮汐运动有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将潮汐能用于发电。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中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4×107 瓦。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_____②______(蕴含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源。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产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

    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容量4.72×106 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


11.三则材料中两个加点字鸣挃毒和在排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说(chǎn)    临(pín)       ①收集          ②蕴含

     B. 说(chǎn)    临(bīn)       ①收集          ②蕴藏

     C. 说 ( shàn )   临(bīn)       ①收敛          ②蕴含

     D. 阐说 ( shàn )   临(pín)       ①收敛          ②蕴藏


12. 相对于石油、煤炭这些常规能源而言,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被称为新能源。请

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解释什么是“新能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统计图,结合这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你对“新

能源'的利用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用一个四字词语表述)。(3分)


(二)阅读《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完成14-16题。(共12分)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抹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期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移笋瞧白,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式会社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

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们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科学领域的栋梁之才......认真听罢大家的讨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待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拖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颗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往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他也一定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4.  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4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17-19题。(共9分)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人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拨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

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7.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____和______。(2分)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人死


18.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19.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显示解析

5.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请你也描述一个曾带给你快乐的游戏(如下棋、猜谜、拼图、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捉迷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

  

     题目二:班级将要举办“讲述历史故事,传颂中华文明”主题班会。作为一个准备发言的同学,请你结合下面的连环画,拟写一段发言稿。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答案〗

     略

    〖解析〗

           今年的大小作文仍然采用“二选一”的形式,小作文一篇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在同学聚会中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一篇是实用文体写作,让学生结合给出的六福连环画,围绕“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的主题,拟写一段发言稿。大作文一篇是半命题作文“贵在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一篇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写出发生在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大小作文的选择,不仅意味着题目的选择,也意味着为具有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广阔平台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具体而言,今年的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践行。

      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特别贴近学生生活。每个人都拥有难忘的童年生活,小作文第一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聚焦童年快乐的“瞬间”——游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下棋、猜谜、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等游戏,都是中国传统的娱乐、体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而大作文题目一给出的核心词“贵在真”更是强调了追求真、崇尚真,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作文题让学生在作答试题时不仅接触到体现核心价值观和获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的试题素材,还让学生在作答试题时能够展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这样就起到了中考在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应有的作用,也才能引导课堂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重点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和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二、 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想象创新。

      大作文第二个题目属于想象作文,不仅考查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把故事讲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在与花草树木、飞鸟虫鱼、泉水山石对话、接触、交流中的想象,还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因为作文导语中有“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想象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不能信马由缰,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所以,这个符合初三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感性的题目,蕴含着思辨性。

      三、突出情景设置,在语言实践中考查语用水平。

      提供情景,搭建平台,凸显中考评价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更好地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直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坚持的路径。今年无论是小作文的聚会上回忆童年游戏的快乐,还是为主题班会写发言稿,又或是讲述森林王国中发生的故事,都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事物或现象背后的东西,凸显了中考评价在认识现实生活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对语文课堂教学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最好引领。

      四、尝试学科整合,突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特点。

      实现学科整合,是当下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2016年中考的作文题“奇妙的实验室”,在所给的导语中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今年小作文第二个题目既涉及到与当今热点的“一带一路”有关的题材,而且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张骞出使西域,是初中历史中西汉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但是这个史实是以连环画形式出现的,学生要想完成以“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发言稿,就必须读懂连环画的“图”与“图”下面的文字,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分析、提取和概括信息等阅读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这道作文题,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完美融合,同时又突出了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扩大眼界,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