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在吉布提问题上给日本松绑的真实意图

 昵称21405352 2017-12-25

美国为什么在吉布提问题上对日本松绑?

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往的文章和节目里,其实已经多次涉及。

美国一直非常清楚,自身作为一个远离欧亚大陆的国家,其最大的地缘优势和最大的地缘劣势都在于远离。因为远离,所以可以煽风点火,还可以隔岸观火、趁火打劫。但同样因为远离,美国又最有可能被孤立在欧亚大陆之外,空有一把好牌,却没有出牌的机会。

同理,站在美国竞争者的立场上,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都只能改变空间投送的方式,而无法消灭空间本身。所以,由近及远、远交近攻,是一切国家都绕不开的发展铁律。在近距离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之前,贸然远略,只能给强大的对手提供“人质”。一战前,德国贸然卷入全球海洋竞争,四面树敌。开战后,其苦心经营的全球殖民地迅速遭到海洋强国的瓜分,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日本绘制的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图

所以,美国从来不害怕德国式的愣头青,却害怕地区强国稳步成为主导型地区大国,再一步步成为真正具备竞争力和替代力的全球性地缘棋手。

目前,最活跃的经济体几乎都聚集在亚太地区。所以,美国最不希望看到这个地区产生主导型大国,而最希望这个地区继续一盘散沙、一团乱麻下去。

※根据2016年各国GDP比例进行缩放后的世界地图

故而,美国的亚太战略,追求的是让亚太群龙无首,然后美国才能发挥离岸制衡的最大效能。所以,无论是日本控制东亚,还是中国称雄东亚,都不是美国要看到的结局。

问题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在美国内部,一直有两种意见。

最好的方法无疑就是挑动中日撞车,让中日互相消耗。

但是,撞车的地点在哪里却大有分歧。

第一派主张在家门口撞车。

但是,第二派却反对这个策略。因为在他们看来,中美属于体量相当的大国,一旦对撞,就是两败俱伤,而且是深度互伤,最终徒然让局外方受益。但中日则不然,中日属于体量不对称,但各有绝活的国家,对抗结果取决于谁更能扬长避短。一旦一方率先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形成一边倒的结局。或者像唐朝蹂躏古代日本,或者像日本碾压近代中国。最终将从中形成新的东亚-西太平洋上的主导型地区大国。而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无论胜利者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无法接受。

解决策略只有一个:严防中日在家门口互撞,实质是通过无限期拖延中日摊牌,来达成无限期封冻亚太现状的格局。同时,引导中日在远离亚太的地区进行消耗、牵制乃至对抗。这样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布热津斯基严厉反对纵容日本挑衅中国的策略,相反,他在《大棋局》中特别强调,美国绝对不能让日本再度拥有切实的地区性势力范围,相反,要带着日本去承担世界责任。其实就是将日本的力量稀释到全世界,从而杜绝日本作为地区大国再崛起的可能性。

※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而布热津斯基没有或故意没有说透的是,美国不仅要稀释日本的力量,更要形成中日的远方互耗。

说穿了,中日在地缘格局上属于结构性矛盾,这个结构特指两国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处于一山不容二虎的状态。在只能有一个地区性主导大国的游戏规则下,在这个家门口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之前,中日在非洲之角这样的遥远地区展开的竞争不具有任何实质意义。因为从非洲到东亚,沿途密布美国的军事基地和盟友,海洋、天空、网络空间,全部在美国霸权的牢牢控制之下。中日在非洲的基地经营,其实都是美国地盘上的飞地,随时会被轻而易举地切断。

※美国的海外基地分布图

和平年代,这种远方基地的经营,可以热身、积累经验,彰显大国责任感,但进入战时状态后,显然不具备任何实战价值。

所以,吉布提就是一个局。美国貌似很着急,其实是变相的煽风点火,真实意图在于引导中日进入不得不互相较劲的限定车道。同时在远东则努力维持现状。日本挑衅过头,就谈中美友好;中国太强,就强化日美安保。再加上东盟,拉上印度、澳大利亚,就足以让这滩浑水越来越浑。这样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业已常态化的美日澳印四国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边大力推日本自卫队去非洲雄飞,一边又亲自操刀重返东亚,推进再平衡战略。这本身就是对日本不放心的表现,所以才亲自上阵,既盯着中国,又防着日本。实在平衡不动的时候,就要拉上印度。这就是再平衡的真相。

总而言之,中日在非洲对抗,符合美国的利益。中日在远东不对抗,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反之,中日在非洲不对抗,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中日在远东对抗,同样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就是隐藏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