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fjlhl 2017-12-26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航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当我们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全球化议程时,更能清晰的看到郑和七下西洋所折射出来的跨文化交流的巨大影响。

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当中,郑和的船队到访过三十多个亚非和阿拉伯国家,不但宣扬了明朝的国威,借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把中国的丝绸陶瓷带到全世界,也把世界各国的香料物品和奇珍异兽带回中国,用当代的话语来说,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

15世纪的东南亚,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世界,东来的阿拉伯和印度商人,率先带来了伊斯兰教、佛教和兴都教,随着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开拓者而来的耶稣传教士,则带来了基督和天主教信仰;毫无疑问,大明使者郑和的到来,则带来了中庸的儒家思想和伦理文化,使得这个地区在十五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开创了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各种族、宗教和信仰文化的大交融,堪称最早的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

郑和从第一次下西洋时的35岁,到不幸病逝在第七次回航中的63岁,可说是把一生最宝贵的青春,贡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航海实践。永乐皇帝的雄才大略,郑和的艰苦克难和不辱使命,终于成就了这项历史伟构。

位于我国南部边城新山的五福城广场集团,秉着回馈社会的企业文化责任,第三度举办了大型文化展:2009年的《陈嘉庚和李光前教育文化展》、2010年的《马来西亚美食文化展》以及今年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及其对亚洲之影响》展览会。今年的展览主题鲜明,内容前瞻,全部耗资45万令吉,预计吸引10万人前往参观,展品主要借自马六甲的郑和纪念馆,筹备半年时间,并由6月18日开始至7月17日为期一个月。

尤其令人满意的是,主办方不但精心策划了各种文字图像展览,更在展览期间的每逢周六和周日,邀请学者专家主讲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各种研究心得,涉猎内容非常广泛、精彩,包括:

《郑和精神与中国软实力》、《郑和下西洋与峇峇文化》、《郑和下西洋与跨文化的海上之路》、《在郑和之前的航海探险家》、《传统与民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郑和下西洋之谜》等,从而使这项文化展的精神内涵更上一层楼。

  • 新山五福城集团连续三年主办大型文化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典范,令人激赏。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三保太监郑和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都贡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航海事业。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肃立在五福城广场外的大型郑和立体塑像,夜间灯火照耀下,更显英武。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古代地图上标注的马六甲苏丹皇朝城区。中国古书上称马六甲为满喇加。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滔滔的马六甲海水,曾经见证了六百多年前航海家郑和船队的足迹。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展览场中特制的电动航行船队,浩浩荡荡,彰显当年中国造船业的先进技术。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设备齐全的郑和船队,夹着西南季候风和东北季候风往返航行万里:经商、文化交流。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除了主领的宝船外,更有上百艘各具功能的船只随行。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是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 第七次下西洋的时间是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今人书法家复抄的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手谕。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郑和的船队,不论是船只的规模、设备、配备以及船只总数,都是当年的世界之最。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郑和下西洋必经马六甲海峡,从而开始了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远久交往和通商。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展场中收列了大量文物、图片和影像,展示了郑和航海事业的跨文化交流贡献。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大明使者郑和拜见马六甲苏丹拜礼米苏拉的大型人物群塑:历史佳话。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到了马六甲,也在东海岸的登加楼留下痕迹。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身为穆斯林的郑和,更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回教国家无隔阂交往。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屹立在印尼三宝垄的郑和清真寺,又一跨文化交流的例证。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留在马六甲的郑和随行人员,最后葬身的三保山,也被当地人称为中国山。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纪念三保太监郑和神灵威武的马六甲宝山亭:香火鼎盛,绵延六百余年。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相传是郑和随行人员开挖和供应饮用水的三宝井,访甲游客必游之处。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屹立在马六甲古城区街头的郑和将军路:诉说历史。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马来西亚历史学者安焕然博士主讲专题:《郑和下西洋与跨文化的海上之路》。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 这位在非洲肯尼亚行医的“非洲中医师”,自称其祖先就是郑和随行人员的后裔。

郑和七下西洋和跨文化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