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与易经

 书蠹之家315 2017-12-26

       道家第一部书就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是把柔作为存在的本质,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把阴阳作为现象学,把人格上的谦卑作为人道的。老子的《道德经》在《易经》之后,虽然老子未曾提及《易经》,但是《易经》的基本的概念----阴阳,变化,刚柔,进退,祸福,吉凶,都提及了。在《道德经》中不是把主要的目的放在占卜学,而是放在道德修养上的,道德修养的本质是依据道是宇宙的本源,因而也是人道的本质,道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是“德”,天道人德,这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一致的,是以天道的作为人道的依据,这样就是有本有末的。

     《易经》是占卜术,《易经》出现了阴阳辩证的思想方法,但是易经不是为了讲解这种方法,而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学术的问题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在《道德经》,老子的目的是思考形而上的层次,不是为了一时的占卜,中国文化中,专门思考形而上的道的第一人就是老子。甚至在易经中也不是把主要的目的用字形而上方面。《易经》的图式和《易经》的文字---爻辞是不同的层次,八卦六十四卦是一个图式体系,而文字是周公和孔子的完成的,是另一个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不是另立门户,而是以宇宙图式为依据的。卦辞和图式是一致的,这就是易经的伟大。而在老子不是以图式说明宇宙,而是以思辨说明宇宙是来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底是怎么生的,没有说,但是宇宙的演变的数理却是清楚的。所以,这是比《易经》深刻的地方。其次,老子把占卜淡化了,“善占者不以筹策”,完全相信道德的力量会与占卜一致。甚至可以把占卜中的不利方面消除,只要有道德,入于虎狼也不会危险,这样人类不是进入更加危急的时代,而是更加安全。对于吉凶祸福,老子的思想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吉凶祸福具有无条件的转变规律,“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认为天道是抑制过度的事情,补充不足的事情,“损有余,补不足”,这和《易经》中《损》《益》卦是一致的。

      老子的人道是以“德”为依据的,“德”是以“道”为依据的。这样人只要以道德为依据,就会安全无忧。对于不道德的行为,老子说“不道早已”,道德是须臾不能离开人的。老子也对儒家的思想进行批判,“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复孝慈”,对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进行批判,说“浮词淫志,骄气多欲”,老子提出安静与自然秩序的休养生息,不要对人民进行禁忌,禁忌愈多而民愈贫。老子的人生观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与世俗来往。入于世俗而不与世俗同流。这是自然主义的人生观。

      在《易经》中,自然是有秩序的,人只有顺应自然,在社会上守住自己的合理的位置,才能吉利,凶险是出于不利的时间和空间造成的,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空中具有不同的吉凶结果。《易经》也把适应自然,社会,王道而坦然无惧的生活作为美好的生活。《易经》是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作为现实的依据,人是在社会上生活的,只有顺应社会,积极变革,革故鼎新才能吉利。《易经》是关键是“趋吉避凶”,《易经》是哲学思想是革故鼎新,易经的宇宙观是《既济》《未济》既是局限的也是无限的,最终宇宙是无限的。一切事情都是具体的,但是具体的事情是无穷的,这也是现代哲学的思考的问题。《易经》的图式在文本中并没有见到,图式是后来道家加入的,是另一个体系。《道德经》采取的不是占卜、图式、卦象的方法,而是采取道的第一次的建立,把道看成是宇宙万物的唯一的原因,万物的本质是道,道是弥散在万物之中、独立存在的东西,而且是无限永恒的。老子第一次把本体论的思想建立起来了。道就是万物的本体,万物之中都有道。万物是道的具体的表现,道与万物是独立的,即使万物毁灭,道还是永恒存在的。道的无限性在实际是运用中老子是变成了“天”的概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里不是说道,而是说“天”,天是道的具体化,道是产生天的,天网恢恢,何况道乎?

       所以,道家与《易经》不是完全一致的,《易经》是以趋吉避凶为目的的占卜术,其中夹杂着道的元素,但是不是把道作为文本的主要核心,而是把具体的占卜作为实用,所以,《易经》中引而不发的东西----道,在老子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形成一种专门的观念,概念,进入到对宇宙演变,人生观,世界观的全方位的思考,这就是中国独特的道学,后来形成了道家这个宗教基础。道家作为宗教是按照《易经》“神道设教”的思想建立的?道家是中国真正的宗教,道家认为世界的最高层次是元始天尊,其次是太上老君,人的出路是得道成仙,与世界超越脱离,道家也是讲究出家,学习经典,但是道家不像佛家禁忌多,主张顺应自然,保持原始本色,返璞归真,并不与世间形成对立。道家的方法是画符念咒,解除人们的疾苦,道家也接受占卜,预见未来的技术方法。

      《易经》是独立性的,道家对易经是借鉴吸收的,但是不是完全照搬,道家的理论基础在《道德经》道德经的依据在《易经》中对道的引而不发的那个点,老子独具慧眼,看到了《易经》之所以引而不发的东西----道,认识到古人对这个秘密的东西故意沉默,揭示出道才是万物的真实性,万物来自道,道保持了万物的各自的存在。道,独立与万物而存在与万物之中。

      《易》《道》一体,而各有不同,前者在占卜吉凶,后者在修养道德,以人的操行与自然的契合度作为真实性,前者以术数与自然的契合度作为吉利的保证。合起来,人类社会的吉凶祸福与时空关系是一大依据,与道德修养是有更大关系,老子认为“善占者不以筹策”,只要有符合自然大道的行为就是无往而不胜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的玄秘性、微观性、导致其神秘性,道似乎至今是存在的“秘密”。即使是揭示了还是“秘密”,因为揭示了一部分还有更大的难以揭示,道的玄之又玄,就是机密加机密的无限玄乎,这正是人们破除了一个秘密,又遇到新的秘密的历史现实,人类永远不可能揭示全部存在的秘密,就像现代科学虎视眈眈,要把一切存在的秘密都泄露出去,但是科学自身却掉在玄乎之中。道的机密性是无限的,人类揭示的可能会重新加密,道的存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道的作用“神乎其神”,道的力量“用之不尽”,所以,中国人至今不能说研究破解了道的秘密,而是被这种秘密的东西吸引----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易经》以六十四卦把宇宙万物的演变,人类社会的演变,人类心灵精神的演变揭示出来,似乎是重现了宇宙的进化史,“易与天地准,”似乎是无所遗漏的,但是易经最终是留下了玄学的点-----《未济》卦,《易经》是在具体性中把历史性的存在作了尽可能的演绎,但是最终还是留下了“不了了之”的余音。就是“未济”,道的出现是在“履道坦坦”这样的卦辞中,还有“荷天之道”,这里再没有别的解释,结合最终的卦《未济》,说明,道就是这种具体而抽象的存在,是局限而无限的存在,这个东西《易经》引而不发,这个秘密被老子看见了。

       《易经》是“使隐而显”,再没有什么秘密,但是留下的秘密就是“道”---无限性。既然存在的、具体的一切在六十四卦中,那么未来的一切是在哪里呢?《易经》说“穷上反下”,有一种循环机制,周而复始,但是宇宙毕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革故鼎新的,这样新的世界是在哪里呢?新的世界是如何演绎呢?六十四卦似乎仅仅是一个“事例性”的东西,而不是穷尽万物的,未来是怎么样的?就是道的玄秘,《道德经》中对道的玄之又玄做了解释,对道的非语言解释可以解释也予以解释,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无限性的,语言无不是局限性的,所以用局限性的工具不能达到无限性,但是人类只有借助语言这种符号载道,没有语言甚至连最现实的东西也不能表达,这样语言就是道不得已而用之的,而不是语言会穷尽道。道是无限永恒的,语言是变化的暂时性的。这样后世出现了“言语道坏”的说法,道被语言所破坏,讲究非语言的“默示”。

     道本体的玄秘性,道的作用又是实在的,道的驾驭只有在符合道的行为中,所以,道是独立不羁的,万物依赖道,而道不依赖任何物。这就是难点。既然道存在与万物之中,又是与万物孤立存在的,那么万物毁灭之后,道还是存在的,这就是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在中国老子第一次思考了“无限、永恒”这个范畴,在孔子那里,形而上的东西的思考被阻止“未知人焉知神,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思想范畴是在具体现实,而老子的思想是在超越具体现实,进入“无限永恒”,这就揭示了“道”是无限永恒的。已经出现的是有限的,未来是无限的,未来是一种玄默的存在,虽然存在,但是无人知道是怎么样的存在,这是至今的科学也不得不接受的,未来的幸福不不幸都是科学无法达到的,科学只是事后诸葛亮。老子说“善善若水”,最大的善就像水,已经流出来的看见了,但是未曾流出来的是无限的,谁也不知道黄河源头内部有多少水,谁也不知道人的未来潜力是多大,谁也不知道具体存在中的潜能是多大,科学是停止在已知的知识中,但是道是在未知的知识中,人类的未知世界是无限的,已知的世界是局限的,科学在已知的世界,道是在未知的世界和已知的世界。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老子第一次思考这样的问题,道。

      道学是不是哲学?哲学是不是道学?不是。道学是道学。哲学是哲学。道学是把已知和未知都纳入其中的,而哲学是把爱智慧作为核心的,哲学是在已知的空间展望未知的空间,具有推理的预见性,但是道学是把重点放在未知的世界,具有独断性。比如“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就是道学的特点,而哲学则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哲学是单向的判断,而道学是双向的判断。所以,道学具有超越哲学的地方,是把对立面都纳入体系之中的,这样道学就比哲学高深。

      我们看看世界哲学,只要是哲学,都是做“单向判断”的。哲学为什么难以兼顾双向的判断?因为哲学把概念作为思辨的对象时,只能产生一个结果,在“知识就是力量”中,这种力量是双向的力量,既是正面的力量,也是反面的力量,这是从道学看的,而哲学只能说是正面的力量,而不能说是反面的力量(破坏力),这是因为哲学借助逻辑学限制不能陷入矛盾之中,而道学恰恰是在矛盾之中存在的,道是无所不在的,即在正面存在,也在反面存在,而哲学是故意限制真理在判断的反面存在的(这是很有问题的!),就祸福关系而言,哲学是会把灾祸淡化,而强化正面的幸福,追求幸福而不顾不幸的产生。世界哲学都是在单向判断之中。而道学是在双向判断之中。道学就比哲学更加全面。要全面的看问题,就要进行双向判断,兼顾利弊,兼顾生死,兼顾得失,兼顾进退,这种方法论实际是在《易经》中已经是常识性的,《易经》也是双向判断的。而且是阶段性的判断,先吉后凶,初凶终吉。这种判断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的事实,比如有的人早年好晚年不好,有的人早年不好,晚年好。

      老子的方法论是杰出的,是兼顾了存在的双方面而进行----阶段性判断,双向判断的。而这些在哲学,科学都是难以做到的。在西方的逻辑学,为了学科的严密性,故意“删除”矛盾的另一方,这样才能符合“不矛盾律”,这样虽然是符合学科了,但是违背事实了。而道学是兼顾事实,而不在意科学。道是没有任何学科可以限制的,所以,人只要兼顾双向判断,而不在乎矛盾。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矛盾的,但是这种判断是符合事实的。西方的哲学。科学都具有顽固的学科刚性,宁可违背事实,也要符合学科。这是叫世界服从学科,而道学是以学说服从事实,-----顺其自然。西方哲学、科学的特点就是顽固的学科精神,为此只有舍弃部分“世界”而完善其学科。这是比比皆是的,西方具有改造自然的精神,就是叫自然服从学科,也叫人服从科学,这样西方的哲学、科学给世界的是戕害,给人的是压抑。科学主义是对地球环境,大气最大的污染,这种污染是从刚性学科出发的,使世界服从了科学,而不是顺其自然。既违背了自然,也戕害了人类。为什么?因为西方的哲学。科学都是走单向判断的-----只见利而不见害。

     中国道学实际是符合事实而西方哲学。科学是符合学科精神的。按照单向判断,人类的任何行为只有利益,而没有危害,这就是单向判断本身违背事实的地方。中国的道学高于哲学、科学。就是因为道学是进行双向判断的。孙子兵法说“智者之虑,比杂以利害”,智慧是兼顾利害的双向判断,而不是单向判断。孙子兵法还说,比死,可杀也,必生,可辱也。任何单向判断都是危险的。

     在中国道学衰微的时代,历史陷入单向判断也是历史的灾难,儒家的学说中中庸思想是执两用中,无过不及,专制制度是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毒瘤,但是按照双向判断,专制制度也减少了内部的竞争,以和为贵为价值观,中国人也息事宁人。中国是三种思想混合的文化,儒释道使人们的思想在各种矛盾中的内耗很大,但是最对人有利的还是道学。儒,佛都有单向判断的迹象。

     一切存在因与人的实际关系而具有利害结果,所以,一切对人都不是纯粹的利害,而是兼顾利害的。出于对利的追求,人们就忘记了害,处于对害的规避,人们就淡化了利,这就是趋吉避凶的原则。价值观是人类进行思想和思维的核心,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人本质是处于单向判断----原始偏见之中。这样哲学和科学就是顺理成章的。道学虽然符合“事实”,但是不符合人心。哲学和科学符合人心,对一切做单向的判断,科学以利益一面掩盖了其危害性,科学每年杀的人是很多的,但是人们还是淡化这个事实。科学也是阶段性的利益,最终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因为科学是走单向判断之路,以利益掩盖危害,到这种危害集中爆发的时候就是科学扼杀人类的时候。

      中国的伟大就是在《易经》《道德经》,这二者的伟大是服从事实的双向判断。《易经》说“知吉知凶,知进知退”“与时谐行”,《道德经》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都是符合事实的双向判断,全面的观念都是兼顾利弊的,而单向判断“只见利而不见害。”哲学比道学低的地方,就是也是单向判断的,科学更是如此。我们看到单向判断无论如何都会因为躲避矛盾而陷入绝对的矛盾之中,而道学是兼顾矛盾而最终避免更大的矛盾。现代哲学、科学的刚性要世界服从学科,而道学是以顺其自然而以自身服从世界。这就是本质的不同。

     总结:道家来源于《易经》,发挥了易经引而不发的部分,形成了道学。道学的本质是从事实到事实,哲学的本质是从学术到事实,削足适履,科学也是如此。中国的道学如此深刻,而中国人熟视无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