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切诺基 Cherokee

 LEON波格 2017-12-26
(转)Cherokee——探访印第安保留地



    切诺基(Cherokee)小镇,是游览大烟山的必去之地。小镇的名字Cherokee,是美洲大陆东部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印第安民族的名字,此民族是美洲原住民中的文明化五部族之一,他们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根据2000年的普查,切诺基人是经美国联邦认可的563个原住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以民族的名字作为地名,本身,就令人遐想和向往,渴望一去探访古老民族的神秘。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整个美洲大陆,都是印第安人的家园。而美国东南部,茫茫蓝岭群山和大烟山中,Cherokee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了几千年,他们在这里种植庄稼蔬菜,狩猎放牧。其中在密西西比时代(公元900年—1500年),他们还培育出了新品种的玉米。
    17世纪欧洲定居者涌入的开始,Cherokee人正处于民族的最繁华期,他们甚至开始与弗吉尼亚州和南卡罗莱纳州的英殖民者开展小规模的贸易。但是,随之而来的是18世纪连绵不断纷繁的印第安部落之间的民族纷争,瘟疫蔓延,Cherokee民族迅速衰退。同时,白人定居者的数量急剧增加,慢慢侵占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家园。最致命的打击,则是1830年,杰克逊总统签署的《印第安迁移法案(The Indian Removel Act)》,大批的Cherokee人开始了他们的“血泪之旅”,被迫向密西西比河以西迁移,他们中的大部分,迁移到了西部的俄克拉荷马州。Cherokee的历史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个部落首领——约翰·罗斯(John Ross ),因为他杰出的政治才能,保护了民族的部分权力,使得Cherokee人没有被完全从家乡迁移。内战结束以后,联邦gov-ern-ment又在1898年发布了所谓的《印地安保护法案(The Curtis Act of 1898)》,阻止印第安各民族独立,将已经所剩无几的印第安各部落,“保护”在有限的几块区域内,称之为“Reservation(保留地)”。大烟山中的这块,就是“切诺基印第安人保留地”,保留地的中心,就是小镇切诺基。
    廊桥,街边微笑着欢迎游客们的原住民,是小镇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这里,竟然也看到了水磨坊。
    古朴的街道,林立的店铺,即使在保留地里,融入了外部文明的印第安小镇,车水马龙。今天的他们,充分利用保留地内的自治权,开赌场兴旅游,已经相当商业了。大街上偶尔走过的盛装的土著,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经过的车辆不停热情地向他鸣笛问好,很是有趣。
    镇子里,除了小旅馆和快餐厅,多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商铺。逛了一逛,买了些小玩意,价格还算合理。吃午餐的间隙,外面已经飘然下起了雨。听当地人讲,这里天天都会下雨,看来果真如是。又到菊花开的季节了,细雨里,缥缈雨雾中青山环绕的小镇,格外的清幽宁静,Cherokee人的家园早已远离了杀戮和战火,和平真好。
    雨晴了,继续出发。这里,是他们的博物馆,我没有进去,而是选择去参观一个更为真实直观的切诺基印第安小村。
    这个小村,是完整保留的切诺基人真实生活的原始小村。小村坐落在密林中,开放给游人参观,居民大多已经不在这里居住,更像是一个原生态的博物馆。整个大烟山国家公园,都是免费进入,这也是我们所到大烟山中唯一收取门票的地方。
    小村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棚子,原住民在一一展示他们的各种手工艺品,陶器、织物、木雕、石器......
    看过这里,才知道他们是如何制作小木船的:一根原木,把需要挖去的部分用火慢慢烧,不用钉子不用锯,蛮智慧的!
    七边形的茅草屋,是村议事厅——村子里最神圣重要的地方,村子里所有的聚会和事务,都在这里进行。之所以是七边形,代表了cherokee民族的七个不同部落,各自有各自固定的方位,即使聚会也从不混坐。厅内的中心,是他们永远不灭的圣火,也是村里所有人家的火种。坐在厅内的木椅上,在幽暗神秘的火光中,听这位女士将她们的民族娓娓道来,知道了她们有点像我们泸沽湖的摩梭人,依然承袭母系氏族的传统,点滴了解了她们的传统和写满斑斑血泪的历史......
    这是他们居住的挂着兽皮的小木屋,小木屋很低矮,屋内的陈设,也十分简单朴素。
    村子的小广场,是全村在节日的歌舞庆祝之地,周围也有七个看台。印第安老人为游人讲述他们的乐器,装饰,和礼仪。
    临出门时,在小村的纪念品店里,看到一个四个月大的印第安小Baby,可爱极了。征得孩子母亲的同意,还抱了抱这个小宝贝。其实,只要你诚心去接触她们,就会感觉到这些原住民也非常和善,容易接近。
     离开小镇时,竟然看到了熟悉的红色门楼和熟悉的文字,“新乐园”,真不得不佩服我们这个勤劳的民族,竟然将中餐馆开进了印第安保留地。
     切诺基小镇渐渐远去,却给人留下了无限深思。印第安人是一个谜。人们只知道他们并非北美大陆上最原始的土著,但无人知道他们到底来自何方。最常见的说法是印第安人与中国人有着遥远的血缘关系,据说白令海峡还未出现前,美洲与亚洲大陆之间有陆地相连,一群北方移民迁徙到那里,定居下来。有人说印第安人祈祷时的跪姿与中国人相似,更有人说印第安人的骨骸最接近黄种人,是变异的结果......当现代科学和考古工作者正凭借各种被岁月湮没的蛛丝马迹来揭示印第安人神秘的面纱时,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印第安人却越来越少,成为濒临消亡的族类。史上,他们一次次地西迁,一次次放弃自己的家园,因为天灾,因为疾病,因为另一种文明的侵略和吞噬......1854年,最后一个印第安大酋长西雅图,在退无可退的美洲大陆最西端,发表了令人扼腕的《天鹅临终之歌》:“......我们的人们曾经一度像大风搅乱的大海覆盖着布满贝壳的河床一样覆盖着这片土地,但是,那个时代已同庞大的部落一道成为过去,而那些部落现在只不过是一桩令人忧伤的回忆......”今天,生活在美洲大陆真正的印第安人还不足20万!曾经创造过不亚于任何其他文明的文明的他们,不是家园远逝了,远逝的是他们自己。
    烟笼雾绕的大烟山,还有很多好去处没来得及走到,我一定会再回来,再次去好好亲近她......




[ 本帖最后由 曾大牛 于 2011-10-28 13:31 编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