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出现2个信号,说明血糖在一天天升高,2大法宝降血糖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7-12-27

由于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所以当患者腿脚有轻微的麻木或感觉迟钝时,一般不会引起重视,常常被误认为是年龄大了,腿脚不好使了。殊不知,这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条线索。

手足麻、皮肤痒,莫忘查血糖

1、手脚麻木

神经组织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代谢,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神经组织因能量供给不足,而发生营养障碍;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尿,排出较多的维生素B1,造成体内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缺乏加重了糖代谢障碍,使丙酮酸不能彻底被氧化,丙酮酸及乳酸在神经组织中堆积;由于维生素B1的缺乏,妨碍了乙酰胆碱的形成,末梢神经髓鞘变性。

基于以上原因,使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病人有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手足皮肤麻木,虫爬、蚁走、灼热、触电样感觉,后期可呈手套型或短袜型感觉丧失,拿东西不稳,特别是做精细动作不灵活。严重者有腕下垂和足下垂,行走困难,四肢肌肉可萎缩,膝、踝反射迟钝或消失。因此,发现有不明原因的肢端麻木时,应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糖尿病,赶快去医院查一查血糖和尿糖。

2、皮肤发痒

糖尿病病人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增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的能力减低,尿量增多。由于大量排尿,病人常有失水表现。失水后的皮肤很干燥,病人常感全身皮肤发痒,夜间往往难以入眠。女性糖尿病患者还由于血糖增高,免疫力下降,外阴皮肤常被含糖的尿液污染,细菌、真菌也“趁火打劫”,可引起外阴炎,使外阴奇痒。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安,性情烦躁,痛苦不堪。因此,对于有皮肤瘙痒的病员,亦应考虑到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及早请医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防治糖尿病,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控血糖,二是改善微循环

首先是控制血糖,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延缓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严格而有效的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基础。

其次是要改善微循环,糖尿病神经病变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积极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提高组织特别是神经细胞的血供及氧供,可促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生。

下面推荐一个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的方子——荞麦桑叶饮品

具体方子:取荞麦、决明子各10克,桑叶、槐米、枸杞各6克,菊花3克,洗净煎水,去渣取汁饮。

荞麦桑叶饮品用到的都是一些降糖、降压、降脂、养血管的食材,药食同源,三高人群经常饮用,可降血糖、血脂、胆固醇,有稀释血液,预防动脉硬化,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想要效果更明显的,可以直接服用荞麦桑叶发酵液,代替此方,相比熬煮造成的流失,经益生菌发酵酶解后的药用成分含量能提高几十倍,且将植物大分子分解成活性小分子,更有利于吸收转化,吃20毫升比吃几十斤食物还要好。

最后,糖友们应该坚持每天锻炼,比如快走。人体适当活动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这样,既能活血化瘀通络,又能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对身体是很有益的。而快走,可能是老年人最佳的锻炼方式和养生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