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程规范、符合伦理的心理治疗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

 tuzididie 2017-12-27


一、非病态化的解读

更重视来访者整个人而非他或她表现出的问题,是非病态化解读的标志。这不是说来访者的问题不存在,而是不让来访者所表现的问题代表来访者这个人。以非病态化解读的方式工作,要求治疗师转换心理病理观——在对心理病理的理解和认识取向上做出相应调整。


非病态化的解读是:绝大多数前来寻求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出问题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这些问题是个体的心灵试图适应、生存、避免再度受到伤害——竭力应对某些生活经验的结果。诚然,那些让人们寻求心理治疗的非器质性问题常被称为某种“紊乱”(disorder),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常常是非常有组织、有规律、系统化的心理反应。由此可见,“紊乱”一词并不恰当,也容易引起误导;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被贴上“紊乱”的标签可能引发来访者的羞耻感与自我怀疑,让他们感觉更糟。


非病态化的咨询方法如下:处理软件问题需要好奇心和慈悲之心,去消解来访者内心对苦难形成的有组织、有规律的应对方式。处理软件问题并不是完全“切除”某个心理障碍——那是医学模式对病理问题的处理方法。若治疗师和来访者工作只着眼于消除症状而不是对症状做深入探索,那么治疗师很可能错过疗愈来访者的机会。应谨记的是,无论一个人如何自我摧残或伤害他人,在层层防御的背后,都是一个值得被爱又柔弱的灵魂——铭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不失公允地对待每一位来访者。


二、 促发力量感

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师致力于促发来访者的内在力量。治疗师们坚信,即使来访者之前从未发生改变,但他们具有发生改变的潜能,并且具备改变所需的内在资源。临床治疗工作基于以下信条开展——如果一个人有获得疗愈的意愿,并且能够为自我成长付出足够的、必要的努力,那么他或她就一定能够被疗愈。


然而不幸的是,特别是在医疗模式的治疗情境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将来访者视为有根本性缺陷的个体。若治疗师将来访者视为有缺陷的、无力改变的个体,来访者很可能会感受到这些看法,而后真的变成有缺陷的人。如果能越过来访者的伤痛和防御,看到其背后的信息,治疗师就更有可能发现来访者真实的内心。此外,还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克服某个问题、未得疗愈;治疗师则不应成为他们人生中额外的障碍。


三、 合作性的治疗取向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曾对合作取向的治疗做了总结,他写道:“每一位患者的心中都有一位医生,我们最佳的工作状态就是唤起患者内心的医生去工作。”


当来访者在治疗师的鼓励下成为联合治疗师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咨访双方建立起了合作性的治疗关系。遵循合作性治疗取向的治疗师相信,来访者能够比其他人更为理解自己(或者说,具有理解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调动自身的智慧、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伤痛。在合作性取向的治疗中,治疗的发展方向由来访者把握。然而,合作性治疗并非漫无目的去工作,也不会让来访者面临遭受更多创伤的风险。


四、治疗的焦点

治疗师通常宜人性较高,他们往往富有同理心又很包容。毫无疑问,大多数治疗师都认为临床咨询是一份极富意义且带来丰厚收获的工作。尽管会见证来访者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创伤(如情感虐待、心理或生理创伤),但治疗师也有幸能和来访者一同经历顿悟与自我转变等等人生最美妙的时刻。


优秀的心理治疗聚焦于来访者的需求,而非治疗师的需求。


的确,心理治疗的过程也许能满足治疗师的某些情感需求,有时甚至也会让治疗师受到疗愈。然而,一些治疗师无意中可能利用治疗过程或来访者去解决自己的心理创伤。这些在治疗中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多种多样,但大都是那些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否身为治疗师——都会面对的议题:获得力量感、感到自己精明强干、是善良的、被欣赏、被爱、被看见、有掌控感,等等。若治疗师在治疗中借助来访者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污染治疗的过程,并很可能对来访者造成伤害。接受个人体验的治疗师对自己加入助人行业的动因已有清晰的认识。通过个人体验,治疗师能够对自己的创伤和需求有所觉察并将之隔离在治疗之外,努力避免借助来访者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保证治疗不会对来访者造成伤害。优秀的心理治疗聚焦于来访者的需求,而非治疗师的需求。


五、 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是一种此时此刻的状态,治疗师可以在治疗中将之具象化。里查德·施瓦兹(Richard Schwartz)将真实的自我定义为一种沉着、好奇、同情、富有创造力、勇气、积极与他人联结并保持自身透明的状态。真实的自我是优秀治疗的必要条件——在这种状态下,治疗师能够以非催促、非病理化的方式和来访者协同合作,一起开展治疗,并且不会在治疗中给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


六、治疗关系

治疗关系是高于治疗技术与理论的领域——治疗过程中真实的人与人的联结是促发来访者改变的基础。治疗关系是安全的容器,让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能够更为充、全然地进入真实自我状态。在治疗中具象真实自我状态、践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治疗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来访者,都能够营造治疗性的咨访关系。若没有治疗关系,则不存在治疗。


七、 深入

治疗通常应足够“深入”。在心理健康领域,存在着强调认知与强调情感或躯体的不同治疗取向。它们都非常重要。疗愈绝不只是对某个问题有所领悟、形成与固有认知相反的认知模式、表面行为发生改变。真正的疗愈,需要对创伤做深入的探索,探索那些激起极端的信念、体验和行为的深层部分,而不是回避、对抗或补偿我们心中的痛苦。若我们逃避或抗拒这些深层的痛苦,可能会生成别样的感受,但问题依旧,这常常会导致更多的痛苦。


另外,心理问题的疗愈需要治疗师去感受和体验。“如果能感受到它,我们就能治愈它。”许多偏激的信念、情感和行为之所以挥之不去、反反复复,是因为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在在回避那些潜藏于心的伤痛和重担。优秀的治疗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抚平那些难以释怀的伤痛。但是浮于表面、未能深入的治疗就像尚未取出子弹就缝合了的伤口,伤痛依旧存在,并且会不断蔓延,表现为种种引人关注的新的症状。


正如卡尔·荣格所说:“启蒙并不仅是看见光,还让我们能够看清黑暗;后者更难实现,所以它并不受欢迎。”


八、 好的治疗都有瑕疵

“优秀的治疗”这个词催生了一种误解,即存在着某种纯粹的完美疗法,某种没有任何缺陷或问题的疗法。正如良好的婚姻或关系并非从不出问题的婚姻或关系,而是能够消化、决绝问题婚姻或关系,优秀的治疗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全无困境。不存在完美的治疗师,也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被完美地被践行出来,无论理论中的治疗效果是多么的理想。即使是那些做的最好的治疗师——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清晰的认识,能够保持自己与治疗过程同频——依然会流露出某些他们不自知的部分,那些未被治愈的部分,因此他们在治疗中也会犯错。


优秀的治疗是所有内在、外在经验综合,是不甚完美的心理治疗历程的结果。优秀治疗可以促进自我觉知与个人成长,让偏激的感受、心理能量和信念释怀、消散。即使是最优秀的治疗,治疗关系中也难免会包含无意识的内容、犯下错误和面临挑战;即便如此,治疗仍可产生积极的效果。想一想治疗过程中你对来访者心灵创伤所做的精巧修复——深刻有效的修复可以促进咨访之间的联结、加深对彼此的信任。因此,让我们为治疗中、关系中和我们自己内心的坎坷历程干杯!


九、 有时,我们也无能为力

作为治疗师,我们所能做的十分有限。我们抱着最好的期望迎接来访者进入治疗。我们花费难以计数的时间进修专业知识、处理自己内在的心理内容、努力掌握咨询技术,以及学习如何陪伴我们的来访者。我们致力于帮助他人卸下心中的重担、应对苦难——我们希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因为我们知道助人的感觉很棒。然而,有时我们也无能为力。


我们坚信,一个好的治疗师永远不会放弃“人能被治愈”的希望;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这位来访者可能无法接受我的帮助:可能提供帮助的时机未到、也可能来访者还没做好接受治疗的准备——无论出于哪种原因,我们也许永远都难以将治疗做到我们期望的样子。优秀的治疗意味着放下咨询师自己的期望、放下我们预设的效果,但永不放弃来访者。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