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中国画的基本功——胡丰刚家乡写生系列

 laobing719 2017-12-27

胡丰刚写生

中国画的基本功决定和支撑着中国画的创作,基本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学习时注重基本功的练习,才能在创作时得心应手。多数画家平时可能有创作的时间,却没有训练基本功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悟性再好的人也需要基本功的锻炼,多数人想法很多,但画出来却不尽理想,主要还是基本功存在问题,面对美好事物没有办法将它画出来。中国画的基本功有眼睛的基本功,手头的基本功。前者指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区别好与坏的作品的能力;手头的的基本功,即笔墨功夫的积累。如人物造型、笔墨钩划等等。我们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常说“眼高手低”,但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只有眼界的标准高了,手头的功夫才能提、眼界与手头功夫提高是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他们互相促进。

一、眼睛的基本功。

眼睛的基本功的提高无非就是多看,多读,多听。只有在好的作品中各方位接受训练,受到耳濡目染,学习体会作品的细微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在练习眼睛的基本功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做到取法乎上,多看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品会给人以鼓舞和启示。相反,若看庸俗的作品,则会降低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在看、读、听的时候追根究底,弄清道理,分析作品的精妙之处。

1、细品作品的品味与格调,这样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也可以在创伤时才能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格调高的东西就是雅的作品,格调低的作品就是俗的作品。有些人虽然画的很熟练,但是画的格调却不高。这时他们画中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如何脱俗的问题。在细品作品的格调时首先注意的是眼界高,从思想上追求高雅。脱离庸俗,才能提高格调,而提高格调就要提高眼界。

2、看画的布局与构成,如各种线条的组成等。构画要出奇才能引人入胜,赢得一席之地,但眼界高才能出奇,各种线条的穿插运用也要靠高超的眼界才能实现。任伯年常被人批评,但他在画的布局与构成、线条的穿插方面也是独树一贴的,这是不容置疑的。

家乡小景

3、看形式语言。在形式语言上,中国画与其他视觉艺术一样,以视觉的存在为前提的,眼睛看不到的话就是不存在的,大师的画都是在形式上出奇的。潘天寿和陆彦绍都曾画过浙江的雁荡山,但二人的作品均有不同的出奇之处。潘天寿画的是雁荡山脚下的奇异之处,有奇花异草和各种飞禽走兽,有青蛙,有雄鹰。这是潘天寿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上自己艺术追求的综合体悟。这说明画家脑子中追求的东西与现实生活一旦相吻合就会产生艺术的灵感,艺术意识的来源一是来自自己的学问即古人的启发,二是来自于生活。而陆彦绍是画山水的,他的着眼点是高峰,而不是山脚下的东西,他看的是各种不同层层叠叠的山峰,给他更大的艺术震憾的是那些形态各异的山峰,他也从层层的山峰中领悟到自己的艺术着眼点所在。他的画风也受到此次创作的影响,晚年画风大变。如果说前者的作品是加法,后者的作品则是减法。关于绘画形式的锻炼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它一是来自古人的经验和借鉴,二是自己的创造。

4、研究结构造型。意识形象在作品中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意识形象即要讲究造型,造型就要讲究结构。通过对实地的考察可以发现潘天寿画的雁荡山中的花草都对原型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夸张,但这些夸张不但没有损害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反而形成了画家自己独特的艺术结构与造型。这也说明我们在分析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看到画家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创造,从这一点上来认识他们的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5、结构色彩。中国画的基本因素是笔墨,在研究古人作品时其中一个着眼点就是结构色彩和笔墨结构。中国画的意境要靠笔墨来表达,王维曾说“笔墨为上”,其实笔墨的颜色都是色彩,都是黑色而已。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构成色彩的和谐搭配,从而提高自己的眼界和眼力。

第三、既要看到整体又是看到局部。整体即是指气势,中国画最讲究气势的,局部则是指看到笔墨的综合运用,笔墨的动作,是指一种气质。在整体与局部之间我们寻找着一种平衡和妥协,通过二者的互动来达到中国画的整体意味的突现。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学会看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培养眼睛的鉴赏能力是我们练好基本功的首要因素。

第四、对好的作品要反复地看,仔细琢磨,做到常看常新。好的作品也总能给人一种深远之感,百看不厌。中国画的精深内涵有很多是相通的,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作品的仔细分析来深化对中国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的认识。

二、手头的基本功。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手头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多练多积累,尽管听起来有点老套,但也是一个不变的真理。由于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往往有人会轻视手的基本功,以为这是无关紧要的,这在我们的绘画创作中是非常有害的。

第一、取法乎上。对自己的作品和要临摹的作品要仔细选择好的样本,之所以在练习眼睛的基本功和手头的基本功中都要强调选择好的样本,是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习好的作品及对好作品的欣赏分析都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第二、练习好书法。书法与画源同体异,他们都起源于象形文字,书与画在早期是分不开的,画到后来是壁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种种不同的流派和分支,与书法分道扬镳了。西方由于用字母来表示意义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可以说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画家应该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并且不要经常更换临摹帖子。因为深入了解一个类型的帖子后就会了解到中国书法的深意和内涵,书法艺术在中国从根本上说是殊途同归,无论各个支派在内容和风格上有多么大的差别,但总也有其不变的内涵和根基,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共通之处。另外在写书法的时候要慢,平心静气,要用心去写,当作一个平定心情的手段和方法,修身养性,、切忌有完成任务的心态掺杂其间,可以利用方格纸,在方格中仔细认真地写好每个字。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自己心性的养成和素质的提高,在自己不知不觉中就会实现自己艺术内涵的提升和锻炼。

第三个是临摹,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中国画的艺术是层次艺术,比如皴法有各种形式,但这都是为了表现各种不同的层次境界。首先要把中国艺术中的层次学到手,比如京剧中上楼梯和开门都有自己规定的层次和动作,是高度集约化和程式化的,在临摹的层次掌握后就不会离开中国画的范畴了,它可以算是中国画入门的技巧之一。层次是从生活中来的,学到后再回到生活中去验证它,然后发展新的层次,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贡献。临摹的作用除了是中国画的入门之术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掌握规范,中国画的规范是固定的,对于中国画的延续和评价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初入门者可以在临摹中看到欣赏和评价作品时应注意的事项。但是如何临摹呢?有以下几种方法:1、整体临摹,一丝不苟。这种方法对于全面理解画的精神与格调,学习布局构成,掌握形式语言和色彩都是非常有益的,但也个弊端,就是用时过长,而且一旦一个部份出现了问题,恐怕就要从头再来,就是相当费精力和时间的。2、局部临摹。这种方法只临摹好的部份,可以有选择的临摹,直取最精华、最精妙的部份。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缩短临摹花费的时间,但它的缺点就是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一个作品的全部内涵。3、背临摹,就是不看原稿凭记忆来临摹。在临摹完后再取出样本进行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这样的方法适用于有一定的临摹基础后进行,它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并为自己的创新准备必要的条件。4、拟临摹,是指用与它相同的笔墨方法来创作一个相反的或者不同的作品。这应该说已经超载了临摹的内涵和范畴了,开始走向独立的创作。我个人对于临摹的建议是首先是局部临摹,可以少走弯路,节省精力,更好地摸透它的内涵。然后再根据个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临摹方法和形式,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创作。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而非单纯地模仿。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创新,还是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形式。在临摹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唐宋元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进行临摹,因为这个时期是中国画发展的源流基础所在,到了明清时代中国画的发展只是因循前人的路子继续发扬广大而已,所以要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内涵还是要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个个认为可以先临解子元,再临任伯年,再临吴昌硕。因为吴昌硕是任伯年的学生,我们还可以看看吴昌硕是如何临摹任伯年然后又发展新的画法,独出心裁,创出自己的风格。

第四点是日积月累。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才行。黄宾虹是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开始临摹解子元,他的作品是先有基本功,再有风格。而潘天寿的画是先形成自己的风格后来再补上基本功。这是两种不同的路径,而潘天寿则提醒我们不要走他的弯路,提倡先从树石的基本功开始,这样才能遵循中国画的掌握和发展规律,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现在的国画教育中则是两种情况并重,改变了过去只以一种方法为主的情况,这对于国家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有很有益处的。

第五点是熟能生巧。要注重大写意,要注意气的联系性,不能生生切断,陆彦绍说笔笔生法,一气呵成,也正是强调的这个道理。熟能生巧也不是单纯的练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再到熟。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自己的创作中新的突破和发展。比如在齐白石的画的境界中,在自己的熟练中总有生的地方,每次都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尽管每次都是相似的,但是有内涵上却总有不同之处,总有发展和创新,这才是正是的熟能生巧,并非单纯的熟练的画匠。

第六点是笔墨要与时俱进。每个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出自己的特点。有了临摹的根底后,总是要寻求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格调。这是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在。我们临摹也好,学习笔墨技法也好,但最后还是为了创造自己的作品。我们所运用的笔墨虽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但是我们所想掌握和达到的是能够切合时代的特点,创作出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作品,给人们以强烈的震憾感。在切合时代主旋律的同时,深入浅出,最终实现作品为人民所接受,这才是每个艺术家在创作上所应持有的态度,也是我们的理想所在。

三丰堂整理

三丰堂 | 简介

三丰堂美术馆位于东莞万江 中安大厦7楼,毗邻金鳌洲主题公园,面积600平,可展作品80余幅,是一座融展览、收藏、交流、研究和普及美学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艺术展馆,将长期举办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展览、书画学习培训、艺术鉴赏讲座、艺术沙龙及学术讨论等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