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嗣同绝命诗疑遭梁启超删改,原作者竟是这种人

 hongzhuanyidui 2017-12-27



文 | 心路独行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拉开帷幕,然而步子迈得太大,竟然扯疼了诸多旧官僚和满清贵族的蛋蛋。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百日维新戛然而止。面对此剧变,摆在维新派人士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逃跑以保存力量,康有为和梁启超果断地选择了跑路,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还有一条路是留,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警醒后人,谭嗣同断然选择了这条死路。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画像与《狱中题壁》诗

谭嗣同死后,他在狱中写给康梁的绝笔信经报纸刊载而广为流传,并被收入《谭嗣同全集》。他的《狱中题壁》诗更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该诗最早由梁启超刊布,他在《谭嗣同传》中写道:“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后来,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又一次刊载此诗,只是把首句的“望门投宿”改为了“望门投止”,从此这首诗伴随着谭嗣同的英雄事迹为亿万国人广泛传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然而,此诗自诞生之日起就聚讼纷纭。早在1908年出版的《康梁绣像演义》便把诗的作者归到了林旭名下,记载是这样的:“十四日一早,康广仁等六人官犯……知道要伏法,心内一惊,彼此相视,一言不发。唯林旭忽吟诗两首……另一首: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虽然后两句与谭诗差异颇大,但要说前两句是两人不谋而合似乎说不过去。作者到底是谁,吃瓜群众眉头聚成了一堆小山。

梁启超先生去世后,此事再起波澜,有个叫王照的人在写给江翊云和丁文江的信中揭发谭嗣同的绝笔信为梁启超、唐才常、毕永年三人伪造。并言之凿凿地说此事是唐才常当年透露的,并讲到绝笔信是梁启超伪造的,目的是“欲藉以图勤王,诛奸贼耳”。伪造,伪造,伪造,吃瓜群众的隐形眼镜跌落一地。

谭嗣同照片

1995年6月剧情再次反转,朝着原点迈进。清史专家孔祥吉先生宣称找到了原始证据,即谭嗣同《狱中题壁》诗之戊戌年刑部传抄本,当事人现身说法了,你说牛不牛?这个传抄本保留在《留庵日钞》中,其作者唐烜当时为刑部司员,1898年10月10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廿五日,晴……在署闻同司朱君云:谭逆嗣同被逮后,诗云: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除了个别字有所不同外,竟然与梁启超公布的谭词如出一辙,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吃瓜群众齐唱姜育恒的《再回首》: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我才发觉。

绝命诗是谭嗣同原创也好,经过梁启超删改也罢,但是一个金句岿然不动,这句最令吾辈振奋为之击节的便是“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看看人家谭嗣同的豪气霸气勇气骨气,还有那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风度视死如归的淡定与从容,谁人能及?只是,只是……版权之争就出在这句话上。他的原作者竟然是三十多年前趴在墙头草上的一只超级变色龙,他有一个很绿色很补水的名字叫做苗沛霖。即使简略地了解此人一生也需要费许多的笔墨,因为他的一生都在毫无原则毫无底线毫无羞耻地变变变。下面我们打开月光宝盒,离开谭嗣同狱中作诗的现场“啾”的一下回到一百年前,来了解一下这只变色龙,额,不,苗沛霖。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生于1798年。我列个参照坐标大家就清楚了,苗沛霖出生在嘉庆3年,次年乾隆挂了,他的同省南部老乡李鸿章生于1825年,小他27岁;与他经历志向类似的洪秀全生于1814年,小他16岁,这样一算,苗沛霖还真是革命老前辈。苗家八辈贫农,根正苗红。他青年时期的经历可以参照洪秀全,但从他的诗文中也可以看出,其才华比只会写打油歪诗的洪秀全高出一截。科举制度还是公平的,苗沛霖在30岁时终于考中秀才,而数年后的洪秀全却因名落孙山对政府心怀不满,走上了对抗朝廷的革命道路。

脱去童子身份的苗沛霖依然是贫困潦倒,家徒四壁。秋夜独坐,悲从中来,读书原来不能改变命运啊,于是他写下《秋霄独坐》一诗:“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本来苗沛霖的人生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平庸度过了,可巧洪秀全救了他。何出此言呢?太平天囯一折腾,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放手发动地方乡绅组织民众武装了。1856年已是58岁高龄的苗沛霖竟然迅速成为网红,成功的起点是他打出“御捻”的旗号组建苗家军。并高调提出“高筑寨,广积粮,先灭贼,后称王”的政治策略,这分明是想克隆他的老乡朱元璋的成功经验啊。苗沛霖也不是浪得虚名,他发明的“圩寨”成为聚众御敌坚固堡垒。此后四年间苗沛霖的网红效应收到奇效,他十二次被加官晋爵,很快由一个五品官到知州到知府再到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督办淮北团练,官居二品。


苗沛霖像

苗沛霖知道清廷授与他的官阶虽高,却并无实惠可匹配。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出走,国势堪忧,苗沛霖误判形势,竟然与清廷决裂,建立天顺王国,称“河北天顺王”。1861年2 月,他派人与捻军达成谅解,并派人去庐州与陈玉成部联络,并向太平天囯表示“蓄发”归顺,被封为“奏王”,三股力量围困寿州,这是他的第一次反清。次年1月,苗沛霖又汇合张乐行部捻军,马融和部太平军联合进攻颍州,困安徽巡抚贾臻于在城中,从而掀起第二次抗清高潮。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862年3月清军云集皖北,苗沛霖看到进攻颍州无望,又转向投靠胜保,要求反正。胜保上奏朝廷为其开脱,同时命令其部队“剃发”以明反正之心,并暗中向颍上集结,准备从背后攻击天捻联军。4月颍州之围虽解,但捻军首领张乐突围而,苗沛霖的“无间道”功夫还未表演到家。为了将功折罪,他竟然将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诱骗到寿州,献给钦差胜保以求自保。不久,陈玉成被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和捻军主力被消灭后,作为叛将的苗沛霖并未感到高枕无忧,面对清廷的猜疑和冷淡,苗沛霖时常感到自己命不久矣,兔死狗烹的顾虑令他在1863年再度反清,5月苗沛霖在凤台誓师,称:“我辈所为,终难一死,不如先发制人。”这次飞蛾扑火般的举动是其第三反清。半年后苗家军被清军剿灭于淮北蒙城,苗沛霖也战死军中。

看完苗沛霖的一生,笔者一声叹息,这厮太过复杂,四年之间三度反清,两次变节,多次上演无间道,是标准的纠结帝,他既仇视反抗朝廷的太平军和捻军,又不满清王朝的腐朽与没落,首鼠两端,毫无原则可言。可巧的是他的殒命地蒙城号称“中国楹联之乡”,而苗沛霖生前曾做一幅楹联极尽谩骂之熊势,上联是:什么天主教,敢称天父天兄,丧天伦,灭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搅得天昏,何时伸天讨天威,天才有眼;下联是:这些地方官,尽是地痞地棍,暗地鬼,明地人,可怜福地名区闹成地狱,到处抽地丁地税,地也无皮。”这样后来,苗沛霖得此下场也属于罪有应得吧!


苗沛霖诱捕陈玉成剧照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