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的经脉脏腑相关研究

 ZHAOZHONGYI14 2017-12-28

*

  1△,周美启2*

(安徽中医药大学,1.研究生院,2.科技处,合肥 230012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又称体表脏腑相关,是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一种双向联系,即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可反映到体表相应经脉或穴位,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刺激体表一定的经脉或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调节作用。它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1

经脉脏腑相关是体表和内脏的联系,而二者沟通的途径即为经络。传统观点认为,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是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途径。而奇经八脉由于无特定的脏腑属络关系,未纳入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范畴。然而,十二经脉的形成与天人相应理论密切相关,古人将经脉类比十二经水,从而形成十二经脉理论,尽管以跷脉为代表的其他经脉也具有典型的经脉特征,但以三阴三阳命名的十二经脉理论框架无法将其纳入,其余经脉只能采用其他命名方法并归入别类。

《黄帝内经》中并未提出“奇经八脉”一称,只是散在记载了“任脉”“督脉”“跷脉”等名称。《难经》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直至明代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对奇经八脉进行深入研究,其指出十二正经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2。此外,奇经八脉与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奇恒之府联系密切,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黄龙祥3101指出,经脉脏腑相关中的“脏腑”,即有形脏器,奇经八脉中的任、督等脉亦有可能与脏腑存在一定联系。现就奇经八脉的经脉脏腑相关性进行探讨。

1 督、任、冲、跷、维、带脉与脏腑相关性

1.1  督脉与脑、肾密切相关

1)督脉循行 

《素问·骨空论》载:“督脉者,起于少腹”“合篡间”;《难经·二十八难》云:“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贯脊属肾”。上述经文明确指出,督脉与脑、肾有直接联系4,其上络于脑,下络于肾,是转输精气的重要路径。

2)督脉病证 

《素问·骨空论》载:“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脉经》载:“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痫病,小儿风痫疾”。可见,督脉病证主要表现为癫、痫等神经系统疾患,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3)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5-7认为,督脉与脊髓密切相关,相当于脊神经中枢系统,督脉的循行与大脑皮质脊髓束的走行一致,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四肢运动,其病变表现也与督脉病候类似。督脉腧穴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所支配节段脏腑疾患。针刺督脉经穴可改善脑血流量,调节相应神经递质,从而对功能进行调节。武峻艳等8针刺督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脑退行性疾病,取得一定疗效。孙培养等9、柳刚等10运用“通督调神”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显著。此外,督脉“贯脊属肾”“循膂络肾”,其腧穴也具有升阳益气和温阳补肾之功效11

1.2  任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

1)任脉循行

《素问·骨空论》指出,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上颐循面入目”。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据黄龙祥12考证,妇女妊娠时腹正中线变化可能是古人提出任脉循行的依据。尽管任脉循行未提及肾,但其行于前正中线,尤其是气海至关元段,为《难经》“脐下肾间动气”所在之处,关元、气海等任脉腧穴亦是临床培补肾气的要穴。且任脉主胞胎,肾系胞,二者在生理上亦密切相关。

2)任脉病证

《素问·骨空论》及《难经·二十九难》均指出,任脉病证表现为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即任脉病证多为生殖系统疾病,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

3)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6表明,任脉可能是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在前正中线上的反映。任脉腧穴位于腹正中线上,为两侧胸神经前皮支末端的交界处,穴位排列与胸神经前皮支分布相吻合。研究13显示,任脉腧穴常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其中月经病最多,尤其是痛经,其次为产后病、妇科杂病,妊娠病再次,带下病最少,常用穴位为神阙、关元、中极、气海、会阴等。

1.3  冲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

1)冲脉循行

根据《素问·骨空论》《灵枢·五音五味》《灵枢·逆顺肥瘦》等相关文献记载,冲脉循行路线有5条:胞中→脊里;小腹→与足少阴并行→弥散胸部;胸中→鼻部;肾下→腿内侧→足底;小腿内侧→内踝→足背→足大趾。冲脉起于肾下胞中,在腹部及下肢内侧皆与足少阴肾经并行,表明其与足少阴肾经关系密切3。此外,《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可见冲脉与肾间精气的充盈、天癸的盛衰、男女生殖功能密切相关。

2)冲脉病证

《脉经》载:“冲脉……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冲脉禀受肾所封藏之先天之精和水谷精微化生的后天之精,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故其主生殖系统病证。此外,“冲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故妇科疾病又大多与冲脉相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凡女人月水诸络之血,必汇集血海而下,血海者,冲脉也,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

3)现代研究

牛文民等14从冲脉循行推测冲脉相当于门静脉系统,认为门静脉通过侧支循环沟通,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环节,符合“冲为血海”的特性;门静脉与脐静脉和髂内静脉相连,为生殖系统提供血液来源。目前,许多医家从冲脉着手,论治妇科某些疑难病症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亦取得一定疗效15

1.4  跷脉与肾、脑密切相关

1)跷脉循行

《灵枢·脉度》《难经·二十八难》相关经文表明,跷脉由足少阴肾经别出,沿内踝、下肢内侧上行至阴部,经过腹、胸部、头面,止于目内眦,肾精循跷脉入脑充髓,跷脉是肾与脑之间的重要联系。

2)跷脉病证

《灵枢·热病》载:“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跷脉与肾密切相关,故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跷脉与脑关系密切,具有主肢体运动、眼睑开阖及调节神志的作用,主治头目、四肢、脑部疾病16。《千金方》指出,阳跷主“百邪癫狂”,《奇经八脉考》认为“阴跷则发癫”“阳跷则发痫”。

3)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17表明,跷脉为病可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内侧或者外侧的痉挛、拘急,从而导致平衡功能障碍,这与现代医学脑卒中后遗症等类似,说明跷脉与脑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宋毅等18、王舰等19运用针刺跷脉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平衡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1.5  维脉

维脉与脏腑并无直接联系,阳维脉沟通督脉与诸阳经,于哑门、风府穴交会;阴维脉沟通任脉与诸阴经,于廉泉、天突穴交会。《难经·二十九难》载:“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程建斌20认为,阳维脉下起于绝骨,上循风府、脑空等穴,应为骨髓的经络;阴维脉从筑宾经漏骨与胫骨骨髓相通,维脉是骨髓的经络。

1.6  带脉

《灵枢·经别》载:“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表明带脉亦为足少阴肾经别行之经。带脉通过与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等经脉会合,与肾、脾、胃、肝、胆相联属21。程建斌20指出,带脉从前阴经会阴络于长强,而从命门至长强这段脊髓正是自主神经中枢部位,是带脉约束诸经的神经学基础,故带脉是脊髓的经络。《难经·二十九难》载:“带之为病,腹满,腰痛溶溶如坐水中”。带脉病证主要表现为腰痛、腹部胀满、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然而,黄龙祥3469指出,带脉很有可能是某一穴位的名称,而非经脉,因此,带脉与脏腑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可见,督脉、任脉、冲脉、跷脉与脏腑具有明确的相关性,维脉、带脉与脏腑的相关性尚不确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八脉隶于肝肾”之说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八脉隶于肝肾”之说,认为奇经八脉与肝肾存在紧密联系。任、督、冲三脉“一源三歧”,皆起自胞中,督脉与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相通而属络于肾,冲脉、任脉、阴跷脉、阴维脉亦与足少阴肾经相通,带脉从足少阴经别分出,阳跷脉、阳维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通,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故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均与肾发生联系。而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巅顶,三阳经又交会于督脉,督脉又与任脉相通,因此,肝与八脉也有一定联系22

3  八脉交会穴在经脉脏腑相关中的特殊作用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元代窦汉卿的《针经指南》,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现代经脉脏腑相关研究3124表明,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与其所属经脉具有相对特异性。《医学入门》指出:“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可见八脉交会穴的重要意义。其中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与冲脉通过足阳明胃脉相通,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与阴维脉在胸中相通,冲脉和阴维脉通过脾、胃、肾经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胃、心、胸部。足少阳胆经腧穴足临泣与带脉相通,手少阳络穴外关与阳维脉相通,带脉和阳维脉通过手、足少阳经的联属关系,而合于目锐眦、耳后、颈肩、胸膈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申脉为阳跷脉所起之处,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后溪于大椎穴与督脉相通,阳跷脉和督脉通过手、足太阳经的联属关系,相合于目内眦、项、耳、肩部。足少阴肾经之照海为阴跷脉所起之处,手太阴肺经之列缺与任脉相通,阴跷脉与任脉通过手太阴、足少阴经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4  研究奇经八脉脏腑相关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4.1  弥补目前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受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理论的影响,现有关于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十二经脉展开。十二正经中各经均与脏腑直接联系,阴阳经互为表里,构成经脉脏腑相关内容的主体。然而,十二经脉并未涵盖所有内脏,如脑、女子胞等重要的实体脏腑并未与之形成联系,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直接与脑相连,与精神、神志疾病密切相关,冲、任、督一源三歧,均与女子胞或精室直接联系,与男女生殖系统功能密不可分。因此,奇经八脉与脏腑相关弥补了现有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的不足。

4.2  为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十二经脉学说是古人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类比古代十二经水而提出的经络理论。奇经八脉理论的形成晚于十二经脉学说,因此未纳入十二正经系统,而另设“奇经八脉”之称。事实上,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跷脉与肾、脑、女子胞等脏腑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方面均有密切联系,亦属于经脉脏腑相关的重要内容,而带脉、维脉是否存在脏腑相关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5 小结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跷脉与脏腑关系密切,带脉、维脉与脏腑的关系尚不确切,“八脉隶于肝肾”说及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为奇经八脉与脏腑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佐证,研究奇经八脉脏腑相关性可弥补现有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第1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