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受寒恶心,肝受寒头痛,肾受寒脚凉!古人一招全解决

 二毛中医 2017-12-28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本文作者系国家级健康管理师,中医方剂学研究者,健康教育专家)

列位看官,今日为你说上一事,关乎寒邪。



提起寒邪,许多人将其和“冷”、“凉”、“感冒”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这是外感寒邪给人的最初印象。在这里,我们暂且不提。

我们说什么呢?说一说寒邪对肝、胃、肾三经的影响。关于这一层,您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胃经一旦感受寒邪会怎样?我们知道,胃以通降为顺。胃经受寒,胃失和降,我们就会呕吐、吃东西恶心、食欲不振、胃部冷痛。这样的病症,在一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身上是常见的。



肝经一旦受寒会怎样?要知道,这肝经夹胃上行,直入巅顶。肝经有寒,我们一般就会头痛。而且,肝寒犯胃,我们也会有呕吐的冲动。这样的现象,在一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患者身上十分常见。



再看肾经。肾经有寒会怎样?肾主元阴元阳。寒邪入肾经,元阳之气被郁遏,我们的身体就失去阳气的温煦,于是就会手足发凉。当然,如果寒邪上逆犯胃,我们同样会恶心欲呕、食欲不振。因为寒湿没有了阳气的温化,所以容易下侵,人就会出现腹泻、下利的症状。

看官,这就是寒邪病犯阳明、厥阴、少阴三经的症候。它们有一个特点,这就是都能引发呕吐、干呕、食欲不振。

上述文字,您看了或许有些发蒙、眼晕。实际上,此类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



比如说,有些头痛的患者,巅顶疼痛明显,一旦疼起来,就伴发恶心欲呕。这就是典型的肝胃受寒、阴浊上逆的表现。

再比如说,有些慢性腹泻患者,吃了生冷食物而发作,大便每天数次,腹部冷痛,吃东西恶心,四肢发凉。这就是少阴肾经有寒,清不升浊不降的表现。

还有一些眩晕症的患者,一旦发作,立即呕吐恶心,头痛,四肢发凉。这也是肝胃虚寒、肾经阳气被遏的表现。

当然,最典型的体现,就是那些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什么症状呢?那就是胃痛、干呕、吐涎、吃东西恶心,同时又手脚发凉、喜温怕凉,头痛。

这些时候该怎么办?其实,在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宝库里,有一张方剂,对于上面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化解之能。这就是接下来要跟您详说的千古名方——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源于哪里呢?源于《伤寒论》,是仲景先师留下的一张经典温里剂。这张方子的主治,就是胃寒呕吐、肝寒上逆、肾寒上逆。所以说,它对于肝、胃、肾三经的寒邪,都有很好的温散化解之能。组方如下——

吴茱萸9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水煎服即可。



这里面,吴茱萸的角色特别重要。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肾经,功在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它一可以入胃经,胃经寒邪得解,我们就不会呕吐。它还可以入肝经,散肝寒而行肝气,这样我们就不会头痛。它还可以入肾经,肾经寒邪得以温化,我们就不会四肢发凉、腹泻。可以说,吴茱萸一药入三经,果然神通广大。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生姜。生姜是止呕、降逆、散寒的良药,协助吴茱萸发挥温降之能。而大枣和人参,补脾胃之虚,既能益气还能养阴,属于扶正之举。

总而言之,这吴茱萸汤,能够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寒在肝、在胃、在肾所致的恶心、欲呕、吐涎、胃痛的症状,用它治疗是十分恰当的。同时,对于其他的一些症状,比如畏寒、四肢发凉、头顶疼痛等,也都可以起到治疗效果。



所以说,这吴茱萸汤作为一张千年古方,在散寒方面是的确拿手的。列位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舌淡、脉沉、弦、细是辩证之要点)。如果能应用得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很多疾病,比如眩晕、头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腹泻、浅表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等等。只要是出现了干呕、呕吐、吐涎、舌淡苔滑,脉沉弦细,以及其他里寒之症的,就可以应用。

好了,这就是关于古方吴茱萸汤的应用常识。不知“精诚名医汇”说明白没有,请看官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