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学总结】骨与关节感染

 好大水 2017-12-28


骨与关节感染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感染途径有3点:

①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散播至骨骼,称血源性骨髓炎;

②开放性骨折发生了感染,或骨折手术后出现了感染,称创伤后骨髓炎;

③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称外来性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病因

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本病的致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或粘膜处,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2、★临床表现:

儿童多见,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髂骨,脊柱与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肋骨和颅骨少见。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但找到原发感染灶,或在病史中询问出原发感染灶者却不多见。


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宁,呕吐与惊厥。重者有昏迷与感染性休克。


早期只有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痉挛,因疼痛抗拒作主动与被动运动。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数天后局部出现水肿,压痛更为明显,说明该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可以发生病理性骨折。


3、临床检查

⑴局部脓肿分层穿刺选用有内芯的穿刺针,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

⑵X线检查:起病后2周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用过抗生素的病例出现X线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1个月左右。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1、临床表现 

皮肤可以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有窦道口,长期不愈合,窦道口肉芽组织突起,流出臭味脓液。窦道口可排出死骨。  


长期多次发作使骨骼扭曲畸形,增粗,皮肤色素沉着,因肌挛缩出现邻近关节畸形,窦道口皮肤反复受到脓液的刺激会癌变。


在X线片上死骨表现为完全孤立的骨片,没有骨小梁结构,浓白致密,边缘不规则,周围有空隙。


2、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特别是有经窦道排出过死骨,诊断更易。摄x线片可以证实有无死骨,了解形状、数量、大小和部位。


3、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称为病灶清除术。

⑴手术指征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应手术治疗。


⑵手术禁忌证  

a.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

b.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

c.开放性骨折感染而骨折尚未愈合者。 


⑶手术方法

手术前需取窦道溢液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最好在术前2日即开始应用抗生素,使手术部位组织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