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鱼杂货店

 linqiaozhi 2017-12-28


 

文:康洁

编辑:肖国辉

图:肖国辉、米鱼杂货店提供

 

今年夏天,在东直门外大街的某个老居民区一层,悄然出现一家特别的杂货店。店前有两块小草坪,旁边还有颗树,作为老居民区的标配掩映着生活气息。透过小店的玻璃门,时而能看到一个头上包着布发带的女生,在白墙绿植和精致摆设中穿梭。那是老板米鱼,她给店也起了自己的名字:米鱼杂货店。

 


米鱼杂货店位于东直门外大街的某个老居民区一层

店内摆满了老板米鱼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器物

米鱼说,这家诞生在夏天的小店一开始来的客人多是爱做饭的姑娘,挑些食器带回家,后来又有朋友特意过来喝咖啡,小店就这样逐渐被更多的朋友知晓。随着一点点的积累,这家带着“手作和家的温暖”的杂货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长着,等待着被更多懂的人发现并爱上。

 
老板米鱼在开店之前

专程学习过手冲咖啡的制作



生活区的自在生活感

-

“当时一眼看中这个地方。”

 

在年初的时候,米鱼和这个家一样的空间偶然相遇。她没有选择小店密集的胡同,那个似乎文青扎堆的地方。“我想要店就在楼下的感觉,让顾客走几分钟就能到店里转转。”当被问及为何青睐居民生活区时,米鱼回应道。她觉得,虽然老居民区的一层会在空间上给小店一些限制,但从位置上看店离三里屯和几个大的住宅区很近,生活气息浓又闹中取静。从店里的玻璃门向外看,街上车辆来来去去,却听不到什么喧嚣。

 

街上车辆来来去去

却听不到什么喧嚣

杂货店内的装饰是米鱼一手包办的。没有设计背景的她“把喜欢的东西聚在一起”,于是在店里你会看到日式刨冰机、油画、新中式木门……小店在风格上既混搭却又神秘的和谐统一,酷似女孩收藏宝贝的精致小箱子。按米鱼的话说,在这里“店与家的边界是模糊的”。一次有位好奇奶奶指着开放小厨房旁边的门问米鱼,“你是不是住在这里头?”,米鱼称这是她从客人那儿听到最好的褒奖。

 

小店在风格上既混搭却又神秘的和谐统一

伴着清淡的日本动漫电影音乐,从器物陈列区向里走,开放小厨房便映入眼帘,米鱼在这里制作手冲咖啡和食物,拿到旁边的休息区招待客人,随便聊上几句……自然得像招待朋友来做客一般。果然如米鱼所说,店是自家“客厅和厨房的延伸”。

 


日用即道

-

米鱼笑称自己有恋物癖,“器物收藏得太多了,用不过来”也成了一条最初开店的理由。被喜欢的器物围绕是米鱼开店的一大乐事:各种陶瓷、木质的器物们从杭州、景德镇、日本和波兰等地的手作匠人那儿汇聚到店里,现在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呈现一种安静的有序感。

 

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器物

在店内呈现一种安静的有序感

“不管你图片照得再精美,文案写得再好,都比不上真正触摸到器物时的感觉。”其实早在一年多前,米鱼开过一家同名微店出售器物。但当时她就知道,微店只是用于过渡的“初级版”,看看会否受到“懂的人”欢迎,而总有一天自己会开“进阶版”的实体店。

 

对于市场,米鱼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比较成气候的杂货店,都以出售日本的知名作家款为主,但它们并不是一个二十多岁刚步入社会,又喜欢给自己好好做顿饭的孩子能够买得起的东西。”她希望更多的客人能够把器物带回家去体验,“我们的器物更多来自国内手作人,价格上会相对接地气儿。”从器物类型上看,杂货店里的出售的食器更多,而不是市场上更常见的高级茶器。“其实吃饭跟喝茶相比,更是刚需。我希望看到一个像我当时刚上班那样的姑娘,一个月能挑上一两件,带回家自己做顿饭。”

 


当被问及一件器物在什么情景下最美时,“被使用的时候”,米鱼肯定道。“什么东西再贵也好,千万别供着”,她希望更多人能真正使用这些美丽的器具,而不是作为摆设。“一件器物你不用,只是当摆设,就失掉了创作者当时制作器物的初衷。”在店里的咖啡区,有一处非卖品咖啡杯收藏柜。如果客人点手冲,可以选一个喜欢的杯子使用。这让很多平时不怎么用也不懂陶瓷的客人有了新的体验。食器与食物、使用与欣赏,在小店里形成了默契的平衡。



在店里的咖啡区,有一处非卖品咖啡杯收藏柜

如果客人点手冲可以选一个喜欢的杯子使用



手作:从手到手传递温度      

-

每一组器物的旁边,都会有一张介绍手作人的小卡片,上面的内容来自米鱼一次次对手作匠人的拜访。所以如果客人问起,他听到的不仅有介绍,还有故事。

 

对于米鱼来说,拜访手作匠人的经历,给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她转过景德镇热闹的陶艺街和市集,感觉“表面上的东西都差点意思”。于是她循着那些自己用过并且喜爱的器物的线索,走到了那些作者的工作室之中。

 

“他们生活得特别纯粹。”让米鱼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去杭州拜访“黟舍”的经历。“他们夫妻俩是做木头的。我去他们家里做客,看到水果上插着可爱的‘小树杈’。他们告诉我说,这是他们从楼下小林子里捡来的香樟树枝,把头削尖就成了水果叉。”米鱼讲起这个故事,带着些许感慨:“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留意到这些。”

 

米鱼拜访“黟舍”时收集来的木器

手作器物与工业流水线的标准商品不同,“手作会带着温度,从匠人的掌心传递到使用者手里”。米鱼对手作器物的热爱,似乎也来源于这种温度。“制作者为了器物合手,会做出千百次的调整,同时使用者也会选择他们合手的器物,这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米鱼与器物的相互选择,让她精简需求,精选器物:“我之前也追过Instagram上的大热款,但是现在,我看到喜欢的会先回去睡一觉,再去想要不要把它买下来。我更加知道自己和店需要什么样的器物。”严格来说,这是一家同时带着匠人和米鱼双手温度的“买手店”。

 

店内收集来的器物

经过米鱼的重新混搭

产生了新的魔力与趣味

对于中国的手作传统,米鱼有着满满的信心和使命感。“木艺、陶瓷原本都是中国的东西,为什么人家日本就能传承下来做那么好呢?”她认为日本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对国内很有借鉴意义:“日本传统的东西能保存这么好,除了整个日本社会非常尊重职人之外,民众也愿意购买传统的东西来用,另外到了五、六十年代,日本‘民艺复兴’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用新的设计和创意,帮老技艺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说回国内,“上次去过景德镇之后,我发现已经有年轻人把这些传统的东西捡起来了。”米鱼希望通过自己的店,“给手艺人和使用者搭一座桥,培养新的客人,让小小的生态系统不断成长”。“我感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又开始自己的‘民艺复兴’了”,米鱼的眼神中透着光亮。



射手座的处方 

-

米鱼右手臂上有一个漂亮的金鱼图样纹身,“这是辞职后给自己的礼物,疼一把”,米鱼笑道。

 

开这样一家小店似乎是很多女孩的梦想,但对于米鱼来说,它更像是一个给自己开的“处方”。米鱼很小就到英国留学,一呆就是10年。这个看似活泼开朗的射手座哈尔滨姑娘,在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感。

 

在外人看来,这是顺风顺水又令人羡慕的人生:在英国从高中读到硕士;武汉男友是大学同学,两人虽有一段异地,但最终在北京安家结婚,鱼米平时做做家事,给老公做饭,特别享受这种“家的感觉”。可是每个人都有不为人所知的“裂隙”:“我在外企做的是政府关系。其实这份工作跟我的学历背景和能力都很匹配,收入也满意。但是做着做着,我觉得自己内心消耗很大,但我又比较要强,总是硬逼着自己跟上节奏。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各种研究器皿吃喝,感觉白天跟晚上活得好像两个人,越往后越不好。”

 

“你把心里面的小孩忽视太久了。她想要的东西你一直没有认真听。”心理医生在一次催眠治疗后这样告诉米鱼。于是,相较于“我应该”怎样,她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分休息,四处旅行,收集器物,给老公制作美食,变身“美食博主”,同时萌生了开店的想法。“一开始开微店是自己跟自己玩,而实体店是重新把心门朝外开,跟不同的人互动。如果说微店是初级班处方,实体店是进阶版。”

 

在开店的这几个月中,米鱼用特别的方式治愈着自己。她从店门口“捡来”过被大雨和失恋双双拍中的恍惚女孩,“派发免费心灵鸡汤”;她在店中开设吸引故事的“交换区域”,用手作盘子和别人交换同样手作的东西,结交新的朋友和缘分……米鱼对自己珍惜的东西格外执着和坚持。她把自己交给小店,每天自己一人认真地打理,同时又努力地平衡家庭与事业,“我虽然要开店,但每天早上都会给老公做一顿早餐一起吃,因为早餐是我们俩唯一能一起吃饭的时间,他做金融晚上要看夜盘”。她还在开店之前专程去学习手冲咖啡,开朗明媚的她在制作咖啡时非常严肃,有一种当下的“仪式感”。

 

据米鱼说,“米鱼”这个名字是和朋友一块商量着起的,当时觉得顺口,和自己的微博的名字“melfish”也能对应上。“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名字引申的含义:碗中有米,心中有鱼。生活能丰盈充足,还能保护好心里那个好奇灵动的孩子。”下个月,米鱼会前往景德镇,不知她又会带回来什么好玩的器物!






米鱼杂货店

-

地址: 东直门外大街15号楼底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