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里程·微课文稿】林方皓:婚姻暴力常见的错误认知(看见暴力微课系列三)

 tuzididie 2017-12-28

3

    

      长期以来婚姻暴力议题因爱 ,和谐 ,和忠诚之名义,被忽视,淡化,和合理化了 。使得心理卫生专业在指认婚暴 ,和处理婚暴过程中,常面临许多困惑和两难 ,甚至伦理的困境。

      本讲座将浅谈婚姻暴力的本质在于权力控制 ;暴力的责任归属和婚姻冲突二者必须区分开来的重要;受暴妇女特质和施暴者特质的运用和盲点,以及其他容易有迷思的议题 。

——林方皓


系列微课:看见暴力

 主题微课三

 


婚姻暴力常见的错误认知

  


主 讲 人


林方皓



美国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硕士

台湾台北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咨商心理师

台北婦女救援基金會前董事長



大家好,我是林方皓,欢迎大家今天晚上在这里一起讨论婚姻暴力这个议题。


01
造成婚姻暴力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对婚姻暴力会淡化,会合理化。跟我们这个社会上对于性别上面的差异的那种接受程度是有关系的。因为这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婚暴跟家暴它基本上是属于这个社会问题,那它其实也属于犯罪问题。比如说你在街上,大街上突然有一个人冲过来打了你一巴掌,那这个人是一个陌生人,所以你一定会觉得不能够接受,你旁边的人也不会接受,大家会去制止他,但是如果这个人说这是我老婆,我是她的先生,那很多时候旁边的人就会犹豫。所以这个就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因为婚姻暴力或者家庭暴力是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关系里面,所以我们的社会看待的方式就是会有不同,那这也会影响到我们比较更直接的去面对暴力的这个议题。

女孩子的话家里面就会觉得是一个赔钱货,那为什么会这样的呢?第一个原因其实就是上面讲的,社会文化的原因。那么这个社会文化基本上是相对的接受或者合理化男性对女性的暴力,接受男性跟女性两种不同的性别之间的权利也不对等。而且这个权利不对等会分配了我们根据性别的分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这些角色的期待。所以当那个角色期待没有按照那个角色期待去走的话,比如说不是一个好媳妇儿,也会让对方激怒,认为他应该可以用暴力的方式来控制。第二个原因是暴力行为常和婚姻关系冲突混淆了,以为是因为关系不好才发暴力,就急着协调关系,暴力行为的责任就被忽略了。

那第三个原因是对于这个暴力很多时候有旁边的目击者的沉默,那这个是反映出来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暴力的一种害怕,或者是抗拒因为暴力是我们社会文化里面的阴影的部分,那我们也会下意识的想要去回避这个阴影,或者帮这个阴影找到一些理由。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的时候旁边的人,明明知道有发生这样的情形,知道这对关系里面可能会有发生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太过紧张的事情。可是好象有很多的理由,比如说家和万事兴,毕竟是夫妻,这个关系还是很重要的。那这些种种的理由就会让这个目击者沉默下来了。那顶多可能会是和同情这个收害人,或者想办法要去帮忙这个受害人,救援这个受害人。而比较少想到是对加害人要怎么样给予他限制,去处理他。对加害人的干预就会变得比较少。


02
权利与控制轮

所以我想看一下在早之前传给大家的一个图,那个图叫权利与控制轮。那这个图是试图去表现出来说家庭暴力的一个核心的议题,其实是在于权利跟控制的性别结构的一个权利不对等的现象,才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所以前来跟控制是一个核心,你可以看到在这个轮的中心是那个权力与控制。

然后透过旁边分成八块,这个是一个暂时的概念上的分法。所以我们如果慢慢看看这八块的话,那还有包括精神上面的虐待,去贬义去羞辱对方。甚至是用一些争辩,让对方是觉得自己的脑袋比较不清楚,自己的错,自己没有把事情搞清楚。那如果是情绪勒索的方式让对方觉得很有罪恶感。孤立也是一个在婚姻暴力里面非常常见的状况。把对方跟他的朋友亲人的关系孤立,然后控制对方,不再是他的行为,甚至是他的思考,都控制对方,利用男性的优势,或者是在经济上面的控制,胁迫对方,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胁迫对方,这都是这样常见的方式。也许你也可以再根据你自己的经验,或者是你所知道的朋友,亲友的经验,或者你的案例,你的来访者的经验,你自己可以再整理出其他的东西。但是重点是这些东西跟中间的那个权利跟控制的态度,其实它的价值观是相当有关的。所以我们看到最后的是身体的暴力,性的暴力跟精神的暴力,就是展现在这个外围,我们最后所看到的东西。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婚姻跟伴侣关系里面,这样的一些性别结构不平等造成了权利控制的关系才是真正滋养了暴力主要的原因。那平常我们所谓的因为生活的压力,像失业,这些,或者是夫妻之间的沟通不良,或者是施暴者他自己有一些情绪跟行为的问题,他很难承受压力这些,或者是他们有跟婆媳之间的问题,有婚姻冲突,这些都是暴力问题的一个表象。重点是不是这些问题造成暴力,而是人们选择用暴力的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也许这个时候调节他们的关系可能会短暂的有一些好转或者是缓和,但是事实上面他们关系中的权利控制还是继续生存。因为那个暴力行为的责任被模糊掉了,这个时候你要去调节他们的关系,其实是在一个虚假的基础上面,那其实没有办法得到双方当事人出自内心的一个同意,然后能够在安全跟信任的氛围之下去探讨他们的婚姻的困境,去解决他们婚姻的冲突。就是那个暴力是会不断的循环的,暴力循环是指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关系里面有很多现实生活里面没有办法解决的议题。那这个时候两个人中间的关系有一种张力,开始慢慢的不断的累计。等到到累计到了某一个点的时候,再也撑不住了,然后就爆发了。问题是这两个人中间有一个人是会使用暴力的方式去面对这种问题,或者是宣泄这样的压力。

在发生暴力事件之后有的先生的求和的方式是要求要有性行为,那很多时候受暴的另外一方因为不想要再回到那个紧张的关系里面,那可能也会妥协,会接受。但是是很痛苦的,这是一种。有另外一种就是夫妻两个都会进入到一种比较甜蜜的和解的一个时期,有的时候暴力循环中有人把它称之为蜜月期。不过当然这个是每一对婚暴夫妻很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暴力循环过程中都有这样的蜜月期,当情绪缓和再回去。这就是一个循环,可是基本上他们的关系没有改变,不但是生活上面的那些冲突没有解决,而且底下作为一对夫妻,先生跟太太他们两个人之间权利的位阶,这个是会牵扯到他们怎么样解决,怎么样共同合作,做一对夫妻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个也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他们中间的张力会慢慢的再逐渐累计,一直到下一次所再引爆的时候。在印度村落的那个研究里面,做的那个结论是当发现这样的循环经过三次以后,这个循环是一个螺旋式向下的循环。经过了三次以后那这个妇女可能就是会进入一个比较沮丧,绝望的一个状态,她可能就会接受,留在那个婚姻里面,去接受一个这样的权力控制的一个关系,一个状态。那当然很不幸的,因为在比较严厉的暴力的情况之下,有的时候有可能会在那个婚姻中死亡。


03
中断暴力的循环

中断这样的暴力循环是很重要的,我现在讲的其实是受害人是比较多,但是我并不是说这个是中断循环是受害人的决定。其实我想这个加害人他有更多的责任,只是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跟这个加害人工作,所以当我们很受限,只能够跟受害人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协助这个受害人去思考,我们怎么样可以中断这个循环,因为这个对于这个受害人把这个螺旋不是往下,而是改成往上,一直到他能够脱困为止,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可能会跟受害人一起来探索,什么是关系的张力,开始累计的那个情绪。在这个时候他可以怎么样去思考,能够保护他自己。包括一些自我保护的行动,那这个要能够做到自我保护的行动跟他是不是能够觉得自己比较有权利感,能够有增权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如果他真的是需要离开,那他可以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简单的一个安全的计划。她自己的慌张跟恐惧,开始比较能够稳定下来的时候,她开始学习到怎么样去觉察到这个先生的开始施暴那样的情绪起来,所以她就帮自己安排了一些退路。那她就在她们的公寓外面找了一个地方,偷偷藏了一些小包,那包里面就是藏了一些她逃命的时候需要用的一些东西,包括她的一些证件,一些零钱,或者是一些必要的跟别人通讯的东西。平常因为这个先生很孤立她,所以她跟朋友的一些联络也是很受限制,到后来她也必须要对这个先生隐瞒。所以当她发现那个先生回来的时候,骑摩托车声音不对的时候,她就当机立断就出去了,拿着她的小包包她就离开了家,就去寻求庇护。那当她第一次能够这样做的时候她的那个经验带给她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她会感觉到她自己其实是可以发挥一些力量的

现在比创伤后应激反应或者是应激障碍还更繁琐的一点的一些反应就是研究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跟婚姻暴力的受害人,他们在情绪行为认知跟对自己的负面的一个自我概念,还有在人际关系中间的困难,不信任或者是一些解离的一些状况。然后把它称之为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比PTSD再多的一个复杂的PTSD。那这个现在也被用来去了解长期的在一个关系中不断的重复的受到虐待跟创伤的受害人会有的反应。那这个反应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PTSD,常会不断的再去重新历经创伤,那创伤记忆的回闪。或者跟创伤一些相关的场景跟关系会回避,会麻木,会解离。或者是过度警觉,这些典型的一些反应之外,那更大的影响其实就是在依附关系,不安全的依附。还有在对于自我的一些负面的一些概念,还有对人际关系上面的困难,退缩或者是两极化的一些表现。在临床上有时候常常这样的女性可能会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是解离症。以及焦虑跟恐慌,那也是非常多的。那在最早期有提过受虐妇女症候群,这个是比复杂创伤后压力障碍还要更早的。但是受虐妇女症候群讲到除了PTSD的反应之外,很多受虐妇女她们会渐渐的有一种习得的无助感。所以她们相信她们没有办法摆脱这样的一个受虐待的一个关系。那甚至她们会把对方的权利过渡的放大,然后希望觉得自己是没有办法去抗衡的,相信自己随时都在危险甚至是一个生命威胁的一个状况之中。


04
施虐者的特质


那最早的受虐妇女症候群是一个女性精神医师沃克发展出来,她是一个法庭精神科医师,主要的是去为长期受虐最后把先生杀死的这些妇女去做自卫杀人的辩护。并不是要标榜受虐妇女都是无助混乱的。所以现在用复杂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来了解受虐妇女的状况,和受虐妇女为什么在这样的关系里面,她的表现。还有她为什么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关系,那就是比较完整一点的观点,可以去看待她们。那在跟受虐妇女工作的时候,那也比较能够去对她们的那个复原力有比较多的探索,还要可以在这个工作中可以帮助妇女一起来看自己的反应,了解她的状况,很多时候有的妇女会分享说,她们怀疑她自己是不是快要疯了,或者她怀疑她自己的心理的能力跟精神的能力是很有问题的。但是当她们了解到这个是在一个长期的受压迫,或者是受虐待和侵犯的情况之下,会有的一些反映。我想对自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一个自我形象可以发展出来。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去归纳出这个施虐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施暴者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特质。很多对于施暴者的特质的描述,大部分人都是在于他的外在的,比如说他可能是一个社会弱势的男士,在社会地位地方低,生活受到比较大的压迫。或者是他有精神上面的疾病,有成瘾的行为,比如说像酒瘾,像毒品,所以他的生活是紊乱的,他的人格是解组的。这样的一些观察,当然也是很多施虐者他们可能是会有这样的一个背景。

但是也有一个盲点,很多的施虐者他们其实并没有特殊的人格的议题,人格违常的一些现象。他们可能是在平常他们在外面的社会地位并不低,甚至很高,或者他们在外面有可能是成功的人士,他们也并没有反社会人格。那有一个研究指出来说施虐者可能有三类,那第一类施虐者是他们只有打他们自己的妻子,他们在外面从来没有攻击别人。大家可能会很惊讶的觉得这样的形态的施虐者其实占了被通报婚姻暴力施虐者的50%。另外有25%是有反社会人格的,他们不但是在家里面有家暴,他们在外面也会有攻击别人的现象,他们甚至有犯罪的行为,也有前科。

另外有约25%的施虐者,那是被认为是有比较非组织性的,或者是有边缘性人格的这样的一些现象。那他们在外面攻击他人的那个比例也比较低。但是他们主要的那个冲突跟暴力的对象也都是家人。不过这样的统计数目其实指出来说,过去我们认为施暴者都是有一些外显的行为问题跟情绪或者是精神问题,这样的看法其实是不符合的。谈谈婚姻暴力的处理:两种,第一个是从家庭暴力预防系统来的,透过警察或者是透过其他,透过医院,透过学校的通报来到治疗师的面前,那我想所有的咨商师在你所有的生涯里面,一定都会碰到有暴力议题的个人,夫妻或者家庭来到你的会谈室。那在我的经验里面来到我的会谈室的可能会有两种,一种是从暴力预防体系来的。我们在台湾每个县市都有家庭暴力防治中心,那我们也有家庭暴力跟婚姻暴力的那个通报系统。所以不论是个人的通报,或者是从家暴中心转接来的,或者是从警察,从法庭这样转接来的这些个人,或者是婚姻,夫妻,或者是家庭,家庭暴力这个处理其实不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专业可以处理的,因为这是一个跟社会文化脉络息息相关的一个题目,所以事实上这个处理我们很需要有一个防止暴力的一个体系的建立。那在台湾,跟在美国或加拿大一样,就是这样的一个防止暴力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来自于一个平权运动,或者是防止对女性暴力运动的结果。

那这个是需要在司法警政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还有心理治疗,心理卫生还有医疗体系的一个合作,但是如果他们是从这个体系来的,那那个暴力的议题一开始就是很明显的,所以对于咨询师来说的话,一开始你的焦点就是会被放在这个暴力议题的处理,那这个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方式。那另外一种呢?就是它就像是一般的咨询者,不管是他的个人或者是夫妻一起来,那他们主要来,他们问题不是暴力的问题,他们带来的是某些症状,情绪,精神方面的症状,或者是一些行为的问题。或者是他们的关系的冲突这样表面的问题。然后进入咨询的场所。所以这时候非常需要的就是一个咨询师,他对于这个处理…本身对于我们自己也是处在同样一个社会文化脉络里面嘛。所以我们对于这样的自己的社会文化脉络里面的性别结构,还有那种父权意识到的形态,基本上是要有充分的自省跟觉察。

所以你有这样的对于可能的暴力议题的一个敏感度,对于夫妻之间权利动力的这个觉察就可以帮助你去探索,他们是不是有暴力的议题。通常我大概都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工作的经验,所以我在看到一对冲突比较激烈的夫妻,或者不一定是冲突激烈的夫妻,我通常也都会探索说,当你们有冲突,有分歧的时候,那你们都怎么处理。那处理的经历是怎么样,结果是怎么样。那你们曾经发生过暴力的状态吗?我有时候会直接的这样跟他们讨论。所以对于暴力动力的觉察,对于夫妻之间权利位阶的这种观察跟敏感度,对于他们之间是不是有这种权力控制的模式,那要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去放在跟夫妻工作,评估他们夫妻关系的时候,那这个是很有帮助的。

05
婚姻暴力的咨询


那如果已经有告诉你,有这个暴力的事件发生过的话,那第一个最重要的是要跟他们有一个危险的评估。其实这个暴力的危险的程度到底是怎么样?通常如果是可以的话有几个很实际的一个问题可以问的。比如说第一次暴力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生了什么。最近最后一次的暴力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暴力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生了什么,第三个问题就是说最严重的一次暴力是什么,严重到什么程度。有受伤吗?有住院吗?那再过来一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的时候对于复杂创伤的应激反应的了解,那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这样可以帮助你除了创伤跟除了内在心理的议题之外,还有关系的议题之外你有一个暴力的一个镜片,或者是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关系。不管是从防暴系统中过来的来访者,或者是跟他们工作之后发现有暴力问题,也许有的来访者需要帮助他们跟暴力预防体系,或者是处理婚爆体系的其他的专业,比如说社工,比如说他需要申请保护令,他可能要跟司法单位,跟警政单位有连接。像这可能会需要咨询者给他转介。

当在跟有婚姻暴力议题,尤其是严重婚姻暴力议题的当事人工作的时候,那咨询师可能要跟这个防暴的网络系统也要一起工作。知道那些系统可以为你的当事人做一些什么,会对你的当事人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这个我知道对于很多的心理师或者咨询师来说其实是一个挑战。因为心理师是很习惯于一个人工作的,我们非常重视的是一个保密性,我们非常重视的是一个密闭的含容的空间,重视这个治疗关系。所以这个时候怎样在单独的这个治疗关系还有跟其他的系统工作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善用多元的处理模式很重要,多元的处理模式就是除了个别的治疗婚姻治疗跟家庭治疗之外,对于婚暴的当事人来说,他们从团体里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我的经验里面。常常会让他们的很多的恐惧跟害怕得到一些共鸣,而且从别人的经验里面,对于他们的这种恐慌跟未知的这种孤单感,可以很大的程度上打破,那样的一个痛苦。那其他还有另外的像能够给他们带来比较多的权益,比较增权性质的一些服务和支持性的服务。比如说在台湾每一个家事法庭都有社工在那里提供受害人的服务中心。那他们甚至可以陪同出庭,或者是告诉他,提供他可以有什么样的权益。这些具体的东西对于一个人的那种心理上面的支持是有非常实质而且非常具体的帮助的,是非常重要的。

那这边特别要讲一下就是有关于婚姻咨商跟家庭治疗。那在婚姻暴力的议题上面有一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在暴力的婚姻关系里面,婚姻治疗之前一定要做非常审慎的评估,评估四项东西。第一个是要评估人身安全,就是这个暴力是不是真的会发生,那这个受害人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源,或者是能力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那这个加害人是不是也能够遵守这样的一个安全的计划,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要评估的,而且要跟他们工作的是这个暴力责任的归属。那这边不是关系冲突的责任,关系冲突的责任一定是双方的互补,或者是共同建构的一个关系上面的困境。但是这中间的暴力的责任是一个单独的归属的。就是在那个施暴的人做出一个暴力攻击的行为,这个人身上,他必须要能够接受他自己,要承担施暴的责任。第三个要评估的就是施暴者,他是不是有能够给出停止暴力的承诺。那他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保守这个承诺,所以有的时候在一些地方,现在在台湾也开始这么做了。就是会要求这个施暴者他去参加加害人的处预方案,不管他是上课,是个人的治疗,或者是团体的治疗,那他必须能够在这个疗程之中能够展现出来他是有能力够能够停止暴力的。

这三件事情都澄清之后,还有第四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时候先生跟妻子双方,他们都愿意,都还愿意维持这样的关系,他们也愿意用谘商,用婚姻治疗来探讨他们的婚姻的困境,或者是修补他们的婚姻的关系。那么这四样都已经评估好了之后,而且是正向的,那这个时候才开始做婚姻治疗。那你进入婚姻治疗之后第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你也是怎么他们两个人一起建立一个安全的契约。那我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迷思跟盲点。就是我们对于我们很多的工作都是跟受害人工作,但是事实上加害人处理方案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终止暴力,加害人的责任是非常大的。加害人他们必须也有一个机会去面对他们的自己的暴力的议题,而且他们必须要去承担这个改变的责任。

那我就先讲到这里,其实很欢迎大家提出一些问题,我很愿意回应。

06
问答环节



问:请问老师,我在一对夫妻相处的模式中看到,女方可以从最细微的各个方面开始激怒男方,直到男方开始动手,这个过程才停止,似乎被暴力是她最终想获得的结果,得到后就心满意足了。在与这个女方工作时有什么重点呢?

答:这个跟我们刚才说的有一点像。就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那个权利控制的那个核心是什么。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里面是什么样让女方一直要得到那个暴力之后他才会心满意足,是真的像它的表象所看到的那样吗?当然这里面很多牵扯到是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或者是女方的这个对暴力的态度,还有男方对暴力的态度,因为这个男方也回应了她的激怒,最后也是用了暴力的方式。所以这个男方也是需要去看看他自己,为什么他也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回应。

问:老师可以讲一下预防婚暴的要点吗?

答:预防婚暴的要点,那我在想这个问题是讲当一对夫妻在他们的关系里面怎么样可以没有暴力的发生。那我这边也在讲的是,我们还是要把那个暴力的行为的责任先分出来。就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如果他们成为一对夫妻的话,他们是不是可以承诺用非暴力的方式去相处?那怎么样可以做到这样的一个非暴力的方式?这个是他们两个人可以一起讨论的。但是在想基本上对于那个相处之间的一个共同的互相的支持的这样的一个关系是不是有一个基本的认同?我觉得这个可以在关系一开始的时候能够有所澄清的话是有很大的帮助。还有预防婚暴很大的一个重点,我们常常说的是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要重视自己的需要,不需要在关系中做出了可能会丧失自我的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妥协,只是为了去留住这个关系,那这个是防止演变成婚暴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问:经受暴力的女方,多久内心会复原?

答:所以经过暴力多久会复原?我想跟暴力的形式,强度,个人的承受度,自己个人有没有过早期的创伤跟现在的创伤,两者有没有互相的激荡,让创伤会更放大,还有他现在在生活中的支持网络足不足够,能不能够打破孤立,帮他自己找到支持,无论是朋友的,或者是专业的这些支持。那这些都会对于那个创伤的复原是会比较有帮助的。

问:婚姻中女方对丈夫暴力。而丈夫不反抗。出轨报复女方,但是很快又回到女方身边。说自己离不开她,是否可以理解为丈夫有受虐倾向?

答:这个受虐的倾向有很多种层次。那这边先讲女方对丈夫暴力,那这个情况跟男方对妻子暴力又有点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里面是比较容忍男方对女方暴力,而且对男性气质有比较多的要求。所以他是不是有受虐倾向呢?我想有很多的因素可以去解释。一个受虐倾向是内在精神的一个心理的一个机制,那另外也有一些是社会现实的因素。比如说有些男性也许他有某种情绪上面的创伤,或者是他有一些外在现实中的一些社会不利的因素,包括他一些个人的身体残障,或者是其他的社会的不利的因素使得他必须要依附在跟这位女性的关系里面。像这样的因素都可以一起看,然后再做一个整体的一个决定。那他是不是一个受虐的呢?我想可能也不便这么快的就给他做一个诊断。

问:经受女方暴力的男方多久心会复原

答:我的回应是跟受虐的女性会有多久的情况复原是一样的,那都是要看这个创伤的强度,创伤的复杂度跟个人的心理,跟精神的结构,跟他们的过去的受创的经验,还有他们现在生活里面的支持的网络,是帮助他们复原的不管是人或者这些资源有多少,那都有关系。

问:如何解决在婚姻中受到暴力的女方,逐渐失去觉知和反抗意识的问题?

答:如何解决在婚姻中受到暴力的女方,逐渐失去觉知跟反抗意识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有时候就说,就像你把一只青蛙丢在冷水里面,慢慢的熬煮它可能一开始不知道,到最后它煮熟了。那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景。那在这里要说的也是,就是怎么样给这位女性一个增权的治疗跟支持呢?如果在婚姻中受到暴力,使得她逐渐失去觉知和反抗意识,那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增权的协助,这个增权协助不只是心理治疗而已。我想有很多具体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怎么样让他能够看到体会到他的自我的存在,能够重新拥有自己的感觉,肯定自己的需要,那前面所说的那个团体的经验,或者是我们这个社会上面对婚姻暴力是拒绝的,我们如果能够给出这个讯息,那我们也实际上真的有这些支持的这些方案,那这是一个从外在帮助这个女性去体验,然后能够允许他可以拥有他的内在的自我。

很多时候这个事会要经过一段历程的,在一开始的时候,如果他逐渐就已经失去了觉知和失去了反抗的话,她对她的自我一定是非常的压抑,而且是拒绝的。那这个时候怎么样回复她对自己的一些感知,跟一些自我的接纳,也常常会是一个第一步,就包括能够允许她用她的方式去表达她的痛苦。包括麻木,无力也是一种表达。

问:婚姻中受到暴力的女性,大多数是受到控制,社会关系被隔离的,如果发现这种状况,她自己没有求救,我们需要去解救吗?需要怎么做?

答:我的经验里面她自己没有求救通常都是有原因的,那么各种各样的,有可能她以为她没有办法求救,或者是她以为别人对她是没有兴趣的。那曾经有过一位当事人她就不敢跟别人说。但是有一天她在一个公园里面跟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倾诉了她的遭遇,那是她第一次迈出的一步,向别人说。因为受到这样的隔离很久的人,对于求救是恐慌害怕的,因为未知是很可怕的,不知道求救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那这个时候其实整个社会或者是社区对于这样的婚暴的现象的反映其实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很多妇女是在她发现她的社区里面有得到一些友善的眼光和友善的接触。而且她知道在她得到一些…不管是电视上面的广告,或者是一些公开的信息,谈论对于婚姻暴力的不接受跟支持,或者是实际上有一些支持的方案,像这样的一些具体的东西,对于她们是有比较大的鼓励。

我可以再补充一个,就是在台湾这个问题也曾经是一个很重要的在政策上面被讨论的问题。所以曾经有在想要制定如果发现婚暴,要不要跟发现儿虐待一样,有一个主动的通报的机制。那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决定并没有要用这样主动通报的机制,因为我们也不想被受虐妇女小孩化。因为这样也可能会造成另外一种让她觉得被控制的感觉。那曾经有学校的老师在学校就直接问孩子,比如说在班级上公开说,谁家里面有爸爸妈妈吵架,爸爸会有暴力的请举手,像这样的方式虽然是好意,但是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恐慌,会被标签。他们会觉得整个家庭好象突然门户顿开,有一个很大的失控的感觉。所以像这样的,也就是我说的,还是要非常谨慎小心。伸出援手我觉得还是需要的,但是怎么要伸出援手呢?我觉得还是要好好的考量。

谢谢大家。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