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纪录片《家风》

 耕田书馆 2017-12-28

2017-12-28 

纪录片《家风》,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家风的纪录片,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


家风(上孕育

家风(下)传承

    

        家风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家谱。

家德,是家庭崇尚的德理和伦理。如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等;

家规,是家庭遵从的规则。如站坐有姿、互敬互爱、勤俭持家等;

家训,是家庭尊从的信条。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家谱,是家庭传宗续延的记载。前辈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得以传承。



      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家风好,是家庭之幸;家风不好,则是家庭之祸。好的家风,对家人,尤其是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以说,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一个知识分子,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差强人意;一对文盲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这样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小时候,父母在吃饭时经常提醒我:不要拿筷子敲碗,吃饭时尽量少说话,咳嗽时要背对饭桌,待客时客人先动筷,做客时不挑三拣四……这其实就是关乎言行举止的礼仪教育,是家风的积淀与传承。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像一个无形的磁场。人格是内在的东西,必须依靠良好家风的熏陶、塑造,才能渗透到骨髓。


正如教育家马尔库沙所言,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一样,一直在注视着你。他们幼小的心灵就像一片荒野,如果不播种善良,就会被杂草淹没;如果不耕耘高尚,就会蔓延低俗。孩子总在模仿大人,家长天天在家读书看报,孩子也会去翻翻书,或让你给他讲书中的故事;相反,家长天天打麻将、玩游戏,或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讲脏话,孩子也会跟着学。



中国人自古注重家教,“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还流传着。历史上的名儒如欧阳修、司马光、朱熹、曾国藩、郑板桥等,都留有家训,其治家经验在当下仍具借鉴意义。家教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事,而不单是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一些学校育人一课缺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给孩子补齐这一课。缺少德行修炼的孩子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出现偏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微缩的世界。讨论家风,不仅仅是怀念往昔,更应当关注未来。重视小家建设,引领孩子成长,是每一对父母都要放在首位的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