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云飞:徐渭的艺术与人生

 d大羊 2017-12-29

  文/孟云飞


       中国文人癫者、狂者有之,不过,像西方的梵高那样,时不时就有些精神失常的,还不多见。徐渭算是一个例外。

        一、心路历程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等,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他天资聪颖,20岁考上秀才,后来连续八次乡试皆名落孙山,仕途上终身不得志。徐渭青年时满腔热情,积极用世,富有进取精神,心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嘉靖37年(1558年),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有自己独到见解,并参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赏识。但仕途上的好景不长,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遭逮捕于狱中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精神失常,之后九次自杀未遂。生活中,他怀疑继室张氏对自己不忠贞,竟然杀死张氏,因此下狱,经历过7年牢狱生活,后为好友张元忭营救出狱。

       徐渭出狱后,心情逐渐恢复平静,陶醉于自然美景,并偕同学生出游,写诗并借自然风光抒发自己内心的苦楚。其间,56岁时受老友吴兑的招请,去宣府逗留了近一年的时间;60岁时,应好友李如松之邀去北京,其余时间都在游览大自然之中。该时期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文学艺术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

        二、艺术综述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不媚权势。诗歌得“李贺之奇,苏轼之辩”,他的传世著作有《徐文长全集》,剧本《四声猿》,《歌代啸》,嘉靖三十八年撰成戏曲理论著作《南词叙录》,总结宋、元南戏艺术。

       徐渭工山水、人物、花鸟、竹石,绘画新颖奇特,以花卉最为出色,被誉为青藤画派鼻祖。徐渭《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曰:“……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他的写意花卉别具一格,水墨大写意花鸟笔势狂逸,用笔豪放,笔墨淋漓,不求形似求神似,自成一家,开创了水墨写意画的一代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书画家影响很大。

        三、书法成就

       1.取法对象

        徐渭的书法延续“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孜孜以求。受宋人的影响最大,尤其倾心米芾,行草仿效苏、米之风。他在《书米南宫墨迹》跋语中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这一恰切的评述源自于他广泛的临帖研习,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理解。

        2.书法强项

        徐渭擅长行草,其笔力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题自书一枝堂帖》自认为:“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但他那气势磅礴的书法风格很难被常人接受。然而,徐渭的书法之所以倾倒身后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关键在于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书家纷杂而激越的个人情绪。

        徐渭的书法,笔画方圆兼济,轻松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法则。徐渭的行草,能以隶书笔法融入行书之中。 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自然宣泄,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和苦闷都积郁在狼藉的笔画中了。 

         现在来赏析几幅作品。

        ⑴.《白燕诗轴》,行书,纸本,横73.5厘米,纵264.1厘米,浙江天一阁博物馆藏。

       释文:

       一时伴侣自应非,海路空长遇亦稀。汉将玉门投老入,赵妃雪夜待人归。孤回夏日 摇寒色,渐下秋空见羽衣。已识朱门无可托,玉楼天上任高飞。 白燕三。大环。

       行书《白燕诗轴》,原有四轴,此为第三轴,羊毫书写,笔走龙蛇, 结构平衡,强心铁骨,融会贯通,字里行间有磊落之气。明代张岱称赞说:“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⑵.《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草书,纸本。橫60.3厘米,纵189.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幕府秋风入夜清,淡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堪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此件作品用笔枯润相间,笔势酣畅,纵肆淋漓,放浪开张,满纸云烟,摄人心魄,苍劲中见姿媚。如飞流急瀑态势,如百舸争流, 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当为徐渭晚年之作。钤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漱仙”白文印。

         3.书法特色

       西方美学家里普斯说:“美是情感的外化”。一件书法作品的能否打动观众,首先源自作品本身主体精神的流露。如果把书法史上的各时代的书法家作一个比较的话,应该说明末的书法家是最富有艺术特质的,与晋代的名士型、唐代的官僚型、宋代的文士型、清代的学者型书家相比较,明末的书法作品更注重个性的张扬与情感的宣泄。品读徐渭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他的后期行草书法,其满纸云烟,用笔轻重缓急,字形或大或小,笔墨或干或湿,布局或密或疏,线条扭转,点画零乱,动人魂魄。社会所加给他的种种折磨与苦难,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内心的愤恨、失意、燥动、不平,都化成了奔放的笔墨线条,其强烈的节奏,迎面袭人。

       书法之妙不在形式,然而,书法作品最先打动人的又往往是形式。从某种意程度上讲,一个书法家的天赋与创造性能在这一方面体现出来。我们感叹米芾曾在短短40多天内写成风格迥异的《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对于徐渭来说,这种变化亦易如反掌。他一个时期多种面目,而每一种面目又是独特鲜明的。徐渭不满足于一种面目,他不断创新,不断否定,不断求变,永不自足。以草书为例,他在50岁左右创作的长卷《春雨诗》刚健遒丽、气势夺人,后期的草书则精益求精,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律诗《春园细雨》、《应制词咏剑》、杜诗《幕府秋风》、岑参诗《鸡鸣紫陌》、李白诗《送汪伦》、七绝《一篙春水》等面目各异,令人称口叫绝。

         书法之妙,妙在神采。徐渭的书法艺术水平不仅在于技巧的高超,他深谙书道,不排斥技巧的锤炼,更有对“神采、韵趣、意境”的不懈追求。对于徐渭的书法,袁宏道曾有“不论书法而论书神”之上的评语,徐渭那些乱头粗服的书法作品,人们容易误认为徐渭不讲究,不重视书法技巧。显然是对徐渭缺乏全面的、立体的认识。其实,徐渭著有《笔玄要旨》和《玄抄类摘》两书足以让人另眼相看,《笔玄要旨》是专门论述执笔、运笔等书法技巧的,内容具体精微,是他学书的经验总结;《玄抄类摘》则是他辑录前人的书法理论。创作上,人们对徐渭技法的误解,源自他的一些大幅草书作品。如果细读他的《野秋千》、《秋兴八首》、《前赤壁赋》等作品,我们一定会对徐渭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其传统技巧的精熟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总之,他的大幅草书作品表现出来的气势和精神掩盖了技巧的精妙;徐渭的技巧是反传统的,反理性的,是为艺术服务的,是他对更深层次技巧的认识和把握。

         四、后世影响

         徐渭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他认为自己“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的草书相当著名,宣泄着愤世疾俗之气,被称为“明之草书,以天池生为始。”徐渭死后20年,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中看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发现“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后,不禁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读,以致拍案叫绝,把童仆惊醒。之后,袁宏道极力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的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称赞徐渭的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为他写下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的真正知音。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然而,天才的生前是寂寞的,徐渭在他的一首题画诗《题墨葡萄》中写道: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文转载自《书法导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