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脏高密度肿块的病理基础及影像诊断

 昵称42715024 2017-12-29


CT图像上,部分肾脏病灶相对周围正常肾实质呈高密度影像,其原因通常为病变内蛋白样物质凝集(囊性病变)或组织结构致密(实性病变)。大多数肾脏高密度病灶为出血或富含蛋白的良性囊性病变,少数为组织结构致密的实性肿块,后者增强扫描可有强化,且病变性质涵盖良、恶性,恶性病变多为肾细胞癌以及淋巴瘤,良性主要为乏脂性AMLCT在诊断高密度囊肿、出血、肿块样血管畸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部分乏脂性AML与肾细胞癌均可表现为体积小(直径≤3cm)、强化均匀的实性肾脏高密度结节灶,单靠CT较难做出明确的诊断,可进一步行MR检查。MR在二者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乏脂性AML与乳头状细胞癌的鉴别却无能为力。此情况下,经皮穿刺活检有利于明确诊断,一旦MR扫描与穿刺活检均不能明确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

定义以及发病机理

肾脏高密度病灶全部或大部分由X线衰减值高于周围肾实质的物质构成,因此,在CT平扫图像上呈高密度。正常肾实质的CT值约为30-40HU,而肾脏高密度病灶的CT值介于40-90HU。

囊肿出血或其内富含蛋白虽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理过程,但在CT平扫图像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其他致肾单纯囊肿密度增高的原因包括铁含量的增高、胶质的形成、感染以及一过性碘聚集等。实性或部分实性的肾脏病灶亦可表现为高密度。结构致密可为部分肾脏实性病灶CT较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弥漫的微钙化可为其另一可能原因。

血肿

自发或外伤性血肿可形成肾脏局部高密度灶,大多数血肿位于肾周、呈新月形、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有时,外伤性血肿亦可呈占位样改变,很多血肿在外伤后较长时间才被发现,且酷似肾细胞癌。增强扫描,慢性血肿不强化,而几乎所有肾癌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因此,在无强化性肾脏高密度病灶中,要考虑到血肿的可能,尤其是伴有钙化及周围脂肪模糊者。

fig 1肾脏血肿。男,59岁,右肺癌史。(图aCT平扫,右肾见一外生性较均匀高密度肿块(箭头),CT值约50HU,横断面大小约4cm×2.5cm,周围脂肪间隙略显模糊。(图b)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由于肿块不符合良性高密度囊肿的诊断标准,故行针吸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慢性血肿,未见恶性细胞。

fig 2肾脏血肿。男,60岁,腹痛。(图aCT平扫显示一直径约10cm不均质肿块(箭),CT值约46HU,肿块边缘及中央部见线样钙化。(图b)增强扫描髓质期,肿块无强化。手术证实为肾脏血肿。 



动脉瘤、血管畸形

肾脏动静脉畸形(AVM)、假性动脉瘤及(真性)动脉瘤等血管畸形临床罕见,亦可形成肾脏占位样高密度影,若含较多血栓,则CT值可更高。其影像特点包括:血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自病灶引出粗大引流静脉;动态CT增强扫描及MR扫描,强化密度及信号同周围血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