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很常见,“脾虚”的时候,多个系统都会有问题,其中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甚至生殖系统,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甚至是从亚健康向疾病过渡时期,中国人的性格和体质特点,使我们更容易脾虚。 1、压力大,“脾气”易受损 中医讲,心属火,脾属于土,按照五行学说,火是土之母,心思过重的人自然胃口不好,容易生病,现代人精神压力大,甚至用心术,这就增加了“脾气”受损的几率。 脾主肌肉,肌肉的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到脾。过去,中国人靠劳作为生,过劳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气;现在,中国从温饱不足变成小康了,体力活动锐减,结果又从过去的肌肉过劳,变成了现在的过逸,过逸就要用进废退,同样是对脾气的削弱。 2、脾虚与中国人体质有关 另一点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体质特点。中国男人少有肌肉壮硕者,白面书生、弱不禁风曾经是既往国民的常态,甚至符合传统审美,所以才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褒贬。中国女人高发的疾病之一是漏尿,一般在五十岁之后,因为咳嗽、大笑甚至奔跑而出现小便控制不住,这和生育多少没直接关系,非洲的生育率比我们高很多,但那里的女性无此尴尬,就是因为我们不是肌肉有力的体质类型,这也是中国女性更容易出现垂臀平胸,更容易有“黄脸婆”的问题,而黄色,是脾气不足时必然显然的颜色。 不独运动用到的肌肉,胃肠道的肌肉也同样,所以大便不成形,吃了硬质的食物消化不良等也是我们常见的问题。因此,喝粥是中国的民族习惯,而欧洲人却吃意大利面,后者的坚硬显然是被我们脾虚的体质本能就会拒绝的。 就是因为这一点,《黄帝内经》将“五谷为养”设为饮食规范,因为粮食都是入脾经的,每天的饮食中不缺粮食,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健脾。 编辑 / 张瑞玲 聂爱玲 李含威 出品 / 北京晨报社名医坊周刊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