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那么大,洪堡教授带你去看看

 依山居图书馆 2017-12-30


有个神话,名叫洪堡基金

很多人或许听说过洪堡基金,却不一定知道亚历山大·冯·洪堡。

 

洪堡基金是科学界的一个传奇。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无不对洪堡基金心驰神往。

 

慷慨的洪堡基金,神秘的洪堡基金,把青年科学家当做人类共同的财富精心呵护的洪堡基金。

俯瞰洪堡基金会


洪堡基金会,每年遴选优秀的外国学者,不仅资助他们来到德国进行一两年的合作研究,更是会对这些学者进行终生的支持和帮助,又送书籍又送仪器,办会议也给钱,出版专著也买单,既慷慨,又周到。

 

所有的洪堡学者形成一个庞大的“洪堡大家族”,既在科学研究中互相合作,更是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友谊。迄今为止,“洪堡大家族”中已经产生了五十多位诺贝尔获得者。能够加入这样显赫又团结的“洪堡大家族”,是一项终身的荣誉。

 

这样一个被全世界的青年科学家视为荣誉的圣殿、灵魂的家园的洪堡基金,便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而设立。

 

亚历山大·冯·洪堡教授,出生于1769年,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一个人生轨迹像穿越剧男主角,朋友圈像是历史教科书人名表的——美男子。

这就是美男子本尊亚历山大·冯·洪堡


没有洪堡,就没有今天的地理课本

洪堡教授对近代科学的贡献有多大?可以这么说, 孩子们手中的世界地理教科书,几乎每一章,都有洪堡教授的贡献。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地球、洋流、磁场、植被分布、等温线、等压线等,无不有赖于洪堡教授在那个没有直升机这样的现代交通工具,也没有照相机等辅助仪器,更没有现代医学保驾护航的年代,穿越雨林,翻越冰山,几历生死,穷其一生,对地区所进行的观测、探索、总结和描述。甚至有些就是洪堡教授首创的概念。所以,安德烈娅·武尔夫所著的洪堡传记,标题就叫做《创造自然》。洪堡教授的个人传记,亦是一段近代科学的起源史。

 

一个人开创了这么多门近代科学还不算,洪堡教授还要遍交天下豪杰,和歌德做了好基友,然后南美洲北美洲的革命还要插一脚。发明了进化论的达尔文,《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以及后来许多的生态学家、环境学家,都自认洪堡的门徒,表示自己的成就是受到洪堡的启发和影响。

书房里的洪堡


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是不是穿越回去的?你如果说不是,反正我也不信。

 

穿越的洪堡教授是怎样炼成的

《创造自然》细细地讲述了童年像贾宝玉一样养尊处优又讨厌仕途的贵族小公子亚历山大,怎样在启蒙运动的召唤下,一步一步突破了时代的藩篱,成为了改变科学史的洪堡教授。

 

伟大的洪堡教授,当年曾经也是德国普鲁士贵族家庭里,一个望着高墙大院里四角的天空发呆的忧郁少年。父亲早逝,母亲严厉,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冯·洪堡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一点自由都没有。家里给洪堡兄弟二人请了许多名师授课,意图把兄弟俩培养成优秀的政治家。按照普鲁士贵族的标准,哥哥威廉表现优秀,精通各种语言,当过外交官和教育大臣,主持过普鲁士教育改革,最后还写了一本专著,叫做《论国家的作用》,深刻的批判了当时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构想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理念和制度。《论国家的作用》后来被德国资本主义改革家奉为“自由主义的大宪章”。历史对威廉·冯·洪堡的最终评价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学家。有这样一个高山仰止的哥哥,亚历山大从小到大真是压力山大。

洪堡和他哥哥威廉曾住过的大房子


和哥哥不同,亚历山大从小就更喜欢在树林里东翻翻西翻翻,弄得头发也乱了衣服也脏了,花花草草、青蛙昆虫塞了一口袋。和一心读书的哥哥比起来,他简直就是亲朋好友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大一点之后,受到启蒙运动中自然科学的萌芽的吸引,亚历山大喜欢上了研究神经系统。他不仅“残忍”地用青蛙、蜥蜴、小老鼠做实验,还不惜为科学捐躯,给自己伤口上滴上刺激性药品然后观察肌肉是怎么抽搐的(我一边写一边都觉得好疼)。

 

歌德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了洪堡,然后歌德这样一个翩翩文学好少年,就被洪堡带坏了,听他讲火山,讲化学实验,还跟他一起折腾小动物。歌德兴致勃勃的写到我们“早上先推敲诗句,然后解剖青蛙”。洪堡对歌德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歌德写完《浮士德》之后,人人都觉得浮士德很有几分洪堡的影子。后来歌德写了一首诗,叫做《植物变形记》,是由他自己写的一部植物学论文改编而来的。甚至写爱情小说,题目也要叫用当时化学上形容元素结合的术语《亲和力》。

 

亚历山大和歌德玩耍的很愉快。可是眼看应当成为政治家的儿子变成了科学怪人,母亲可高兴不起来。她命令亚历山大必须进入仕途。年轻的亚历山大左右为难,最后机智的选择了矿井观察员这个既是官员,又可以名正言顺爬山玩石头的“好位置”。从此亚历山大尽情游览德国的山脉和河流,甚至还发明了矿井照明灯——当然首先为了方便自己在矿井里研究地质,顺便也造福了矿工兄弟。

洪堡和他母亲


 1796年,对亚历山大不好好当官、专门不务正业而忧虑万分的母亲,在与癌症搏斗一年之后,去世了。严母已逝,27岁的亚历山大就像被解除了印封。他立刻辞官不做,用自己的那份遗产购置行装和仪器,同时遍访欧洲的大学以做知识的储备,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作为野外科考的一次演练。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启程去探索未知的新大陆。南美洲、非洲、俄罗斯,一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地方对亚历山大来说都是知识的宝库。他,马上就是启动自己的寻宝之旅了!

 

亚历山大出走半生,归来已是著作等身的洪堡教授。各国的政治家都视他为座上宾,向他请教新大陆的知识,和他探讨如何发展矿业、农业、水利。而洪堡教授,在游历的过程中对饱受西方殖民者奴役和剥削的原住民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他趁机鼓动西蒙·玻利瓦尔在南美洲掀起独立运动,又游说托马斯·杰斐逊解放黑奴。玻利瓦尔后来掀起了席卷南美的民族独立运动。杰斐逊认为黑人比白人低劣,因此对解放黑奴的可行性非常怀疑,但是也愿意做出尝试。杰斐逊将自己名下的一小部分黑奴释放为自由民,还把德国移民中勤奋而城市的农民安置在自己的农场附件,让他们与自己的黑奴比邻而居住,希望黑奴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逐渐具备他心目中成为模范自由民所必须的素质。

洪堡和他的助手在亚马逊丛林考察  

                                                                                                                                               

1859年5月6日,90岁高龄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授去世了。在晚年所著的《宇宙》一书当中,洪堡教授还在努力驳斥当时西方所流行的白种人高于其他人种的言论,力主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武尔夫带你回去找洪堡

从星星上来的洪堡教授回去了。然而他的名字却刻在了欧洲大陆上。德国决定把一所大学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以纪念洪堡兄弟。后来更是有了洪堡基金。洪堡基金的全名就叫做: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

 

洪堡基金对跨国合作研究的投入,正是对洪堡教授一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致敬。洪堡基金对优秀青年科学家的无微不至、不计成本的扶持,也是对洪堡教授散尽家财,扶持青年学者的精神的延续。

 

一百多年之后,有一位和洪堡教授一样兼具科学的精神和人文的情怀的女士,名叫安德烈娅·武尔夫。她不仅是一个屡受《纽约时报》赞誉的科普作家,自己也是一个地理学家。为了写《创造自然》这部传记,她自己亲自把洪堡的探险考察之路重走了一遍。她还把洪堡教授的著作、游记,与洪堡教授有关的史料全部研读。这本传记正文之后附有长达九十多页,密密麻麻的注释,宛如一部学术专著。或许,只有像安德烈娅·武尔夫这样严谨又勇敢的学者,经历过洪堡教授所经历过的困难险阻,理解洪堡教授所面对的科学难题,才能穿越慢慢的时空,触摸到洪堡教授伟大的灵魂。

 

武尔夫以一位地理学家的眼光,一位畅销书作家的笔触,绘声绘色的描述了洪堡教授旅途中种种奇异又惊险的故事,描述了洪堡教授与当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们思想的交融与碰撞。

 

如果说还有什么比穿越小说更精彩,那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教授传奇的一生。如果你想要了解这传奇的一生……

《创造自然》

安德烈娅·武尔夫著,边和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


当代地理学家、作家安德烈娅·武尔夫,带你穿越回到十八世纪,和传奇的洪堡教授一起游历火山和密林,开创近代地理学, 参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革命, 改变世界,亲历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