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是什么?】(10)周易是一部“史书”

 书蠹之家315 2017-12-30

【周易是什么?】  (10)  周易是一部“史书”

 

“史书”是指古籍专门记载历史的书,记载着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按其体例主要有纪传与编年两种,按照时间又有断代与通史之分。按照上述史书的标准与分类,假如依据天道重新排列卦爻的顺序,那么可以看出,周易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史,一部编年体例的断代史。

 

我们已经知道,周易有天道与人道之分,天道是六爻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道顺序是用天干来表示。人道是六爻关系的一种外在规定,反映是的是人的观察与叙述的顺序,这个顺序是用初二三四五上来表示。两个顺序有一致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不一致。通常人们阅读周易,总是按照人道顺序,因为这是明显的,没有人按照天道顺序,因为这是隐晦的。如果是按照天道顺序排列卦爻,那么六十四卦就不只是一个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巨大链条,还是一个有着三百二十一年之久的历经十一代帝王的编年史。

 

周易中有名字可考的帝王有两个,一个是“帝乙”,如泰五和归妹五都讲“帝乙归妹”,另一个是“高宗”,如既濟三讲“高宗伐鬼方”。其它有“天子”、“帝”、“王”、“公”、“王母”、“臣”、“大君”、“国君”等等说法,可知周易时代的政治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但是这些帝王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办法说清楚。周易中的地名也有很多,如“国”、“城”、“邑”、“郊”、“野”等,但比较明确的只有“鬼方”、“岐山”、“西山”这样几个,同样,对这些地域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办法说清楚。周易中讲述了许许多多的事件,单是一个蒙卦二爻,就有“包蒙”、“纳妇”、“子克家”这样三个事件,如果不是天道,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弄清楚周易中所谈到的各种事件,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在什么时候,也无法弄清楚帝王之间的更替,当然也就更说不清他们的业绩。当着我们依据经文的提示,把天干纳入每卦每爻时,一部清晰的历史画卷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周易反映的社会,既有无贫富差别的大同社会,也有贫富悬殊的阶级社会。大同社会,主要表现在乾卦与坤卦,在乾坤卦中,没有强与弱的差别,没有贫与富的差别,爻与爻可以说是完全平等,如果说它们还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地位的不同,先后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建立在自然的血缘基础上的不同,如父子、兄弟之间的不同,与经济地位上的不同是有区别的,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接济与被接济的关系,没有战争、侵伐、掠夺、盗寇。在交往中,虽然也有“厉”、“咎”、“悔”等失当行为,但没有哪个爻处在艰难当中,处在凶险当中。

 

自从屯卦以后,爻与爻有了强弱或贫富的差别,特别是天道与人道发生了错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也就不再是平等的社会,而是有了阶级差别的社会。爻与爻之间的关系,也就不是简单的血缘关系,接济与被接济的关系,而是有了战争、侵伐、掠夺、盗寇,爻与爻的关系,有亲善的一面,也有敌对的一面,在这样的社会中,有的爻可以积聚大量财富,也有的爻被剥夺,面临凶险,以至于“泣血漣如”。

 

周易反映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可以说是“君主立宪制”、“分封制”和“世袭制”。所谓“君主立宪制”,是指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国君”或称国王、皇帝等,一般不亲政,但享有某些特权。周易中的“国君”是谁呢?原来他就是天元甲,这个爻在乾为初,在坤为上,在屯为四,在蒙为三,在需为四,在讼为三,在师为五,在比为四,简言之,在不同的卦中,它的爻位有所不同,身份也有变化,可能是“主”,也可能是“家”、“父”、“王”、“公”、“宗”、“子”等等,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个是在家庭里的身份就是家长,这是自然形成的,另一个是在国家的身份就是“国君”,这是社会地位所形成的,经文中的“天子”、“帝”就是专指这个爻。若说亲政,天元甲只是在乾坤卦中当了一段时间的“君主”,在其它六十二卦中,天元甲再也没有亲政。虽然没有亲政,但他在执政期间所形成的各种法则、章程、制度等等,却一直延续下来,而且他的权威也非其它爻所比拟,比如说师卦二爻是一个强大无比的爻,没有哪个爻能与之抗衡,但天元甲却可以以家长的身份对其进行教训,师五讲“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就是他把强大的二爻比作“禽兽”,二爻尽管强大,但不过是他的“长子”。据此我们说周易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

 

周易中的“王”不只是天元甲,还有一个就是地元己。六十四卦按照奇偶可分为“原筮”与“复筮”两类,天元甲有极大的权威,但它的权威仅限于“原筮卦”,在“原筮卦”中,天元甲是天道上的开端,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而在“复筮卦”中,天元甲却是天道上的终结,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而地元己却成了天道上的开端,有了“只出不入”的性质,这个爻在乾为上,在坤为初,在屯为二,在蒙为五,在需为二,在讼为五,在师为三,在比为二,简言之,在不同的卦中,它的爻位有所不同,身份也有变化,可能是“主”,也可能是“王”、“母”、“公”、“宗”等等,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个是在家庭里的身份就是“母”,这是自然形成的,另一个是在国家的身份就是“王母”,这是社会地位所形成的。地元己只在蹇卦和解卦中执政了一段时间,其它时间也不亲政,但她的权威也不容忽视,在取象上,天元甲取象为“龙”,地元己的取象就是“虎”。师卦二爻讲的“王三錫命”,这个“王”是指的天元甲,比卦五爻讲的“王用三驅”,这个“王”说的却是地元己。

 

周易中虽然有两个“王”,但这两个“王”也不是平起平坐的,相比之下,天元甲的身份要比地元己高,大有卦三爻讲的“公用亨于天子”就是地元己与天元甲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地元己尊称天元甲为“天子”,而自谦为“公”。经文中谈到的“鬼方”就是地元己。

 

周易中的执政是“原筮卦”的初爻,在经文上这个爻就叫“大君”。“大君”担当着主宰社稷的任务,是“开国承家”,社会稳定与否,主要看这个爻。“大君”的产生,有天命、王命与自命之分,乾初甲作为“大君”就是天命,好比家族的族长,是自然出现的。屯初、师初、小畜初、同人初等作为“大君”可以说是王命,王命就是得到王的任命,比如讼卦四爻讲“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正是这个爻变成了师卦初爻;再比如师上讲“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正是这个爻变成了小畜卦的初爻。自命就是自己给自己任命,不一定得到王的批准,比如说豫卦卦辞讲“利建侯,行師。”四爻辞讲“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正是这个爻凭借强大的实力,又得天时、地利、人和,通过武力,一举夺取政权,变成了随卦的“大君”,这个“大君”是否得到王命了呢?至少从经文上看不出来,豫卦中地元己是“盱豫悔,遲有悔”,天元甲是“貞疾,恒不死”,这表明两个“王”对豫四的行动持不支持的态度。“大君”的变化,就是改朝换代。

 

“复筮卦”的初爻也承担着支撑卦体的任务,但它不是“大君”,而是“从王事”,诸爻能否通达,也主要看这个爻,如果不能支撑卦体或者使诸爻陷于僵窒,那就有可能引起特殊卦变。

 

除了“王”、“王母”和“大君”有着特殊的权利以外,其它爻也有自己的权利,有疆界、有城邑,有国君,有臣民,甚至有军队,因此我们说周易的政治体制,既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也是一个封建诸候制。

 

与封建诸候制相配套的就是世袭制,“王”可以世袭,“王母”的家族也是世袭,诸侯的疆界、权利等等也是世袭。

 

如果我们以岐山作为地理坐标,那么天元甲的领地就是在岐山以东,地元己家族的领地在岐山以西。长子乙的领地在天元甲的北部,次子丙的领地在天元甲的东部,三子丁的领地在天元甲的南部,四子戊的领地在天元甲的西部。天元甲有“庙”,地元己有“宫”,也叫“王居”,这个“宫”或“王居”当在天元甲的领地内。

 

第一代“大君”是乾初甲,我们这里叫做“帝甲”,历经乾坤两卦,在位十一年;第二代叫做“帝乙”,历经屯、蒙、需、讼四卦,在位二十一年;第三代叫做“祖丙”,历经师、比两卦,在位十二年;第四代叫做“祖戊”,历经小畜、履、泰、否四卦,在位十九年;第五代叫做“祖丁”,历经同人、大有、谦、豫四卦,在位十九年;第六代叫做“中丙”,历经随、蛊两卦,在位十一年;第七代叫做“中丁”,历经临、观、噬嗑、贲、剥、复六卦,在位二十八年;第八代叫做“中乙”,历经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等十四卦,在位七十四年;第九代叫做“公爵”,历经蹇、解两卦,在位六年;第十代叫做“小乙”,历经损、益、夬、姤、萃、升六卦,在位三十二年;第十一代叫做“小丁”,历经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等十八卦,在位八十八年。这样周易这个“王朝”自乾初始,至未济五终,历经十一代“大君”,共计三百二十一年。

 

周易作为编年史,我们先以帝甲为例:

 

1、甲子     帝甲元年,初创时期,不可有所施行。

       (乾初:潜龙勿用。)

2、乙丑     二年,转折时期,宜积聚力量。

       (乾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3、丙寅     三年,固守君道,勤勉有加。夜晚警惧,似有危厉,无灾。

       (乾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丁卯     四年,或有挫折,但无灾祸。

       (乾四:或跃在渊,无咎。)

5、戊辰     五年,英雄出世,如鹏展翅,欲大有为。

       (乾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6、己巳     六年,兴旺至极,此后转衰。帝甲势退,将是他人有为之时。恰似暮秋季节,严寒将如期而至。

       (乾上: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初:履霜,坚冰至。)

赞曰:大哉帝甲,开国之君。格于上下,光照四邻。九族和睦,平章百姓。保合太和,国脉长存。

      (乾卦辞:元,亨,利,贞。)

7、庚午     七年,前程若直,前景似方,周行如返。不再攀高,则亦无不利。

       (坤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8、辛未     八年,鱼龙杂处,倒也安定。欲助他人成就霸业,不能成功,但有结局。

       (坤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9、壬申     九年,门关紧锁,无咎无誉。

       (坤四:括囊,无咎无誉。)

10、癸酉    十年,收获时节,当以长子为继。

       (坤五:黄裳,元吉。)

11、甲戌    十一年,帝甲失位,倍感苍凉。望其子孙,各奔前程,如猢狲散,兄弟阋墙、同门喋血之事也时有发生。帝此后只能以宗主身份,发挥作用。动荡时期,妻女欲与强者联姻,也不失明智之举。

       (坤上: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屯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赞曰:贤哉帝后,凤鸣西歧。生儿育女,后事有继。步君后尘,前途不迷。扶长携幼,安宁得吉。

   (坤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我们再以帝乙为例:

12、乙亥   帝乙元年,初登宝座,动荡不宁,当以正固自守,封建侯国,令其各有所安。

        (屯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13、丙子       二年,东方侯国,欲逐鹿南方,虽此行无需忧虑,但有违君子之道,当知事之几微,舍弃此举。此侯前景艰难。

        (屯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14、丁丑        三年,南方侯国,积贫积弱,孤立无援,动荡年代,唯有“泣血涟如”而已。

        (屯上: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15、戊寅         四年,西方侯国,囤积财富。适可而止则国运兴隆,过分则有危及帝乙之势,难免凶险。

       (屯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16、己卯         五年,中原公爵,虽也贫弱,但西北两强,皆欲交盟,唯此时也,当如女子贞洁自守,静观其变。无知无欲,可得吉祥。

        (屯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蒙五:童蒙,吉。)

赞曰:雄哉帝乙,奉天承运。固守基业,叶茂根深。封侯建国,意在利群。尾大不掉,是以担心。

    (屯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17、庚辰        六年,西侯恃强凌弱,骄奢淫逸,一如败家之逆子。

        (蒙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18、辛巳        七年,南方侯国,受西侯胁迫,欲对东侯制裁,用以摆脱西侯控制,唯其自身贫弱,处境艰难。

       (蒙初: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19、壬午         八年,东侯处于困境。

        (蒙四:困蒙,吝。)

20、癸未        九年,面对诸侯纷争,帝乙宜固守基业,不宜侵伐,但需防范。

        (蒙上: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21、甲申         十年,诸侯纷争,帝甲受扰。恰似柔弱之女子被有财势的男人逼迫,难免失身受辱。

        (蒙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赞曰:帝乙当朝,持权握柄。诸侯归心,勿做童蒙。先王有制,不可亵渎。宜于安定,天下太平。

    (蒙卦辞: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22、乙酉       十一年,帝乙局势稍安,应谋长久稳定之策。

        (需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23、丙戌      十二年,东侯国势渐强,有侵伐南侯之势。

        (需三:需于泥,致寇至。)

24、丁亥      十三年,南侯自身贫弱,又为列强环伺觊觎,难免心生警惧,但列强之间又互有猜忌,故此终得吉祥。

        (需上: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25、戊子      十四年,西侯富裕充实,尽情享乐。

        (需五:需于酒食,贞吉。)

26、己丑      十五年,中原公爵,亦渐强盛,招来微辞,但最终吉祥。

       (需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讼五:讼,元吉。)

赞曰:天下芸芸,宜于有宾。影响所及,安定为吉。化解矛盾,利于出巡。

    (需卦辞: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27、庚寅      十六年,争讼肇始,西方侯国败讼,退归原地,尚能保全“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讼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28、辛卯       十七年,南侯未能尽守土之责,也招致微辞,但最终吉祥。

       (讼初: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29、壬辰       十八年,东侯也败讼,返回本土待命,保持安定稳固,可得吉祥。

       (讼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30、癸巳       十九年,东西两强为争夺南侯地盘引发争讼,恰如官吏骄横,皆由升迁过分而起,帝乙乃实行削藩之策,对东西两侯和公爵进行褫夺。

       (讼上: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31、甲午       二十年,帝甲供养唯靠原有所存,虽形势艰难,但最终吉祥;欲图重新执政,无奈力不从心。帝乙拥兵自重,老王予以谴责,命二子东侯即位,而长子帅师征伐,其它子弟死伤惨重。如再保持沉默,听之任之,难免凶险。

       (讼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师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赞曰:宾不尽来,中道阻塞。中期吉祥,结局险恶。群雄争霸,自有强者。不可远行,岁月蹉跎。

    (讼卦辞: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32、乙未     二十一年,帝乙削藩,战衅蜂起。帝乙帅师,所向披靡。只是招来众怨,终至失位。继之者为东方侯王,帝乙之弟,是为三世。

      (师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后略)

周易作为编年史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但是否可以改为纪传体呢?我们说也可以,只要把遍年史当中有关某人的事迹集中起来,就成了传记,我们先以帝甲为例:

 

帝甲者,易国开国之君也。甲子年(公元前某某七年四月四日)登基,在位十一年,历乾坤两卦,以龙为图腾。 帝在位期间,初遁世无闷,后则天而行,自强不息。察风物之微,辩动静之宜;明君臣之道,申长幼之序;与天地合德,为生民立极。裂土封疆,长子居北,次子居东,三子居南,四子居西,帝后则居中。巡游视察,上传下达,赏赐供奉,皆依序而行。即帝之圣谕赏赐及巡视,则先北而后东,再南再西,最后归于王后。而启奏或供奉则正好相反。王后之懿旨、赏赐及供奉等则与帝相反。此谓“君子之道”。是时族内均等,弟兄和睦,四海升平。正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但在转折时期有了贫富、强弱的差别。帝终日勤勉,保持警惧。虽国运兴隆,然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也无可奈何。至甲戌年传位于长子,此后便以“宗主”身份,或周游列国,或颐养宫中,虽不再干政,但遇有不平之事,也少不了要说上一说。

    帝一生简朴,尤其退位后,子弟不和,争端屡起,每每供养断绝,甚至危及宗庙社稷 ,帝则忍辱负重,维系大局。退位四十余年后,适逢东北天灾,生灵涂炭,帝不顾垂暮之年,放弃舒适生活,拔山涉水,前往视察救济,终以心力劳瘁,于甲子年辞世。其辞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帝临危曾招集族人共同议事,死后谥为“宗”,立嗣为“天子”,惟奉祀宗庙而已,国政则由君主执掌。

帝后己氏,西歧人也。辅佐帝王,母仪天下。厚德载物,乃顺承天。帝出则代行王事,帝居则考鉴得失。帝退位后,己后也甘于贫穷,恪守妇道;己后死后,其族人封为“公”,位列诸侯之上,得享诸侯贡献,世袭一如天子诸侯。

 

再以帝乙为例:

 

帝乙者,帝甲之长子也。初封北地,躬耕田亩,兼父王信任,渐成气候。乙亥年继位,号为帝乙,在位二十一年,历屯、蒙、需、讼四卦。当其时也,兄弟间实力已然失衡。帝乙登基伊始,即先封建侯国,划定疆界,命二弟为东侯,三弟为南侯,四弟为西侯,自居北地,老王于中有宫室宗庙,母后于中则有封地,其族人为公爵,位列诸侯之上,各守其土,世袭罔替。余则皆承父制不改。唯依君子之道,则帝乙之政令、赏赐或供奉等,则变成先母后,后东侯,再老王,再西侯,最后是南侯;启奏和供奉等则反其道而行之。

    帝乙当朝,政局不稳。西侯凭借强大国力,囤积财富,自行享乐;东侯也有逐鹿南方之心。帝乙六年,西侯恃强凌弱,先是胁迫南侯与东侯交恶,后竟危及老王,一如败家之逆子。西侯东侯于是引发争讼。帝乙迫于无奈,乃收回对各诸侯之成命,实行削藩之策,集权势于一身。此事引起老王不满,招致诸侯怨恨,终至失位,继承君位者则为二弟东侯。

帝乙失位后,一度凭借强大实力,征伐扫荡,公爵首当其锋,其他子弟死伤不计其数。帝乙在师中,“君命有所不受”,致使三世君主形同傀儡。但帝乙却无复辟之意,战后先是奉养老王,父子言归于好;后与西侯尽弃前嫌,规其回复正道,助其登基继位。四世六年,帝乙传侯位于子嗣,自己则回归帝甲属地,颐养天年,偶因属地饥馑,也有嫁妹联姻之举。帝甲归天之际,召开同族大会,帝乙则被排除在荒郊野外,自思也无愧对祖宗之事。考帝乙一生,勇猛刚决,武功盖世;代行君事,杀戮甚众,也属无奈之举;战后奉养帝甲;以天下为公,辅佐三世;不计前嫌,力荐并规劝四世。颇具长者之风,固亦一代明君也。

 

周易当作史书阅读是完全可以的,但这个王朝距离我们现在到底有多少年还很难确定。另外,用周易这种方式描述历史也是绝无仅有,因此,我们说周易可能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更可能是历史的真实。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真实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偶然因素,有很多的巧合、雷同或重复。历史的真实是以真实的历史为原型,经过了再加工,剔除了某些偶然性、个别性的东西,凸显了历史的必然性和一般性。比如说帝乙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人物,也可能是一个“化身”,是众多的类似帝乙的人物的一个“集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