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下一城!上市公司买医院买到手软

 fgh315 2017-12-30

导读:2017年开年以来,宜华健康涉足到大健康领域已经13次交易了。

作者:高嵩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ID:caixin-life)

如果说2015年宜华健康转型大健康领域还只是“伸出脚试试水”,2017年的宜华健康则在大健康领域自身定位已有了选择方向。

12月22日,上市公司宜华健康(000150.SZ)发布公告,子公司达孜赛勒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孜赛勒康”)以现金约2.85亿元收购姜奕杨所持余干县楚东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余干县楚东医院”)60%的股权。

余干县楚东医院是一家营利性二级综合医院,微创外科和结石科是该医院的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床位实际开放480张。公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余干县楚东医院总资产1.35亿元,净资产8655万元,营业收入1.04亿元,净利润2908万元。而收购后,余干县楚东医院对宜华健康的业绩承诺为: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000万元、3,450万元、3,864万元、4,250.4万元。

这已经是2017年开年以来,宜华健康涉足到大健康领域第13次交易了。

13次频繁交易背后,宜华健康不仅仅是“壕”气十足“买买买”,也有如“壮士断腕”般出让非核心医疗资产。

看似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背后,宜华健康似乎已摸索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那么,未来业务引导将向什么方向偏移?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宜华健康是如何规避的?回顾从年初至今宜华健康的13次“出手”,我们试图捕捉其中思路。

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医养结合”

作为一家以地产起家的上市公司,宜华健康“财技”了得,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交易规模和频繁程度与行业内的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有得一拼。

此前,健康点曾经对宜华健康4月至8月间收购的五家医院进行过盘点和分析。实际上,宜华健康在医疗大健康领域并不只是收购几家医院运营这么简单。

宜华健康2017年13次重大资产收购一览(健康点根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宜华健康原本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了六大板块,即:医疗机构投资及运营、养老社区投资及运营、医疗后勤服务、医疗专业工程、慢病及健康管理及互联网医疗。而到了2017年年终,宜华健康把筹码更多压在了“医”和“养”相关的医疗机构投资运营、养老社区投资运营以及自己的强项医疗后勤服务上面来了,而慢病及健康管理方面的业务则以“抽刀断水”之势止住了探索。

医疗机构投资运营方面,宜华健康近几年“买买买”的势头一直很猛,2016年收购的达孜赛勒康公司是其麾下拓展医疗机构投资和运营业务的“一员猛将”。根据2016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截至2016年底,达孜赛勒康已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以及托管的医院超过了12家。而借助于达孜赛勒康,宜华健康在2017年也将不少医疗机构收入了囊中。

借助于子公司达孜赛勒康,宜华健康收购了八家医院,这些医院多为一级或二级的营利性综合医院。这些医院在康复、老年护理方面有一些专科优势。总体来说,宜华健康在医疗机构投资和运营业务方面有意向“医养结合”方向靠近。

除此之外,宜华健康的另一家参股公司汕头市宜鸿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鸿投资”)在医疗机构投资运营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视。

同花顺产业链数据库显示,宜鸿投资由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8亿元,宜华健康出资3.2亿元联合设立,可以说是一家根正苗红的“宜华系”公司。借助于这一参股平台,“宜华系”控制了玉山县博爱医院、彭湃纪念医院城东分院、博德医疗有限公司三家医院,这三家医院中两家为二级综合性非营利医院、一家为眼科非营利医院,皆处于由非营利性医院向营利性医院转制的过渡中。宜华健康借助于参股公司宜鸿投资收购非营利医院,有可能是在借助“参股”来规避医院转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影响已上市的资产。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宜华健康在今年7月分别出资1亿元成立了“宜华健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和“宜华健康养老投资有限公司”,用以统筹医疗健康产业及养老产业的相关业务。

养老方面,宜华健康继续加码会员制养老社区运营及服务,在12月4日收购了亲和源集团剩余41.67%股权,将亲和源集团变为宜华健康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半年报显示,宜华健康养老服务业务板块实现了5082万元的营业收入,毛利率达50.76%。

一边厢加注,另一边厢减码。针对非核心业务慢病及健康管理,宜华健康则显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

2017年12月12日,宜华健康将爱奥乐医疗器械公司全部股权以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芜湖九九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爱奥乐原本在2016年实现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到2017年业绩却出现了大的滑坡。公告显示,爱奥乐在2016年、2017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了2055.5万元、135万元的净利润。

宜华健康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转让这一资产的原因是为了突出主营业务公司,专注于构建医疗养老后勤服务、医疗机构专业服务和养老社区专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医疗后勤服务湖南拓展

除去“医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拓展,2017年宜华健康在自己的强势业务医疗后勤服务也进行了一些全新的尝试。

此前,健康点曾经比较过复医天健(此前上市预披露,现IPO终止)和宜华健康的医疗后勤服务业务,宜华健康旗下的众安康是国内医疗后勤服务的领先品牌,相较于复医天健局限于上海的业务发展方式,众安康的业务发展受地域的限制更小。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众安康服务的医院家数已超过100家。

2017年,宜华健康考虑在湖南拓展业务。当年11月15日,宜华健康以现金7500万元收购湖南吉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立物业”)60%股权。吉立物业为湖南省内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医院后勤服务商,其服务的主要医疗机构中有七家三甲医院。借助于吉立物业的品牌,宜华健康尝试在湖南实现医疗后勤服务业务的本土化。

转型中的业绩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为医疗机构投资及运营、养老社区投资及运营、医疗后勤服务这三块的哪一块,宜华健康收购资产,都会在收购协议中明确提出要求被收购方给予净利润业绩承诺。一旦被收购方的净利润业绩未达到承诺要求,将面临赔偿的责任。

数据来源:根据宜华健康上市公告整理

由表格整理的资料可以发现,宜华健康收购完成后对被收购方要求的利润增长率一般在10%以上,比较突出的像江阴百意中医院,业绩承诺要求的利润增长率则达到了20%。可见无论是宜华健康还是交易对手,对于收购资产的优质程度都有充足的信心。

此前,健康点曾经对复星医药收购的医院进行过梳理,复星医药参股的医疗机构很多在投资框架中并未涉及明确的业绩承诺。相较而言,复星医药偏好规模较大的医院,宜华健康更青睐“小而精”的一级、二级医疗机构,这种偏好上的差异似乎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两家公司在收购条款设置上的差异。

类似于资本市场中的“小盘股”,“小而精”的医疗机构很有可能是一些价值洼地,在引入社会资本后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与此同时,由于规模较小,其本身抗风险的能力不一定特别强。与其进行“裸”的收购,附加业绩承诺进行收购能有效控制其中的风险。而宜华健康收入囊中的资产是否能如期带来不错的业绩回报,尚待时间考验。(原标题:2.85亿元再收一家医院,宜华健康一年13次大交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