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这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是否让你想起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林小霖 2017-12-30

辛弃疾的诗词,多数壮怀激烈,有着浓重的家国情怀和壮志未酬情感。作为豪放词的代表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以“沙场秋点兵”知名,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为豪情,以“可怜白发生”最为遗憾。

但是辛弃疾的词作并非都是如此。在他的词作当中,还有不少是写他农村生活的场景的。这些诗词有着浓厚的生活趣味,契合了很多70后、80后的童年生活。且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这首词题目是《清平乐·村居》,所描写的内容就是农村的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老人、孩子都在怡然自得的生活,反衬了农村生活中颇有生机的一面。

开篇写农村房屋及周边的景色,“茅檐低小”,说明农村的条件确实差了点,但是“溪上青青草”,春日景色美好还是不错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说当地人的交谈,都是吴语,很好听,而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是谁家的?

上片勾勒出了当地的整体环境,有一个整体印象。下片则主要写孩子们的玩闹。老大帮助家人干活,在“锄豆溪东”,老二帮助不了农活,就干些“正织鸡笼”的活计。而老三,正在“溪头卧剥莲蓬”。

春色美好,农村安逸的生活,吴侬软语惹人醉,老人孩子都怡然自得,这样的生活不就是世外桃源吗?在辛弃疾的视野当中,除了壮怀激烈的理想,除了金戈铁马的战场,如此极具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一样引起出现在辛弃疾的词作当中。

诗人的简单描写,却勾勒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对于农村的人情生活之美给予了赞美,也反映出了词人在理想受挫时的回归田园之意。而这种恬淡闲适的农村生活,不也是我们童年的生活记忆吗?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