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哲学,体天之道

 善信慧兵 2017-12-30

我们现在谈起中医,总要提到一个关键词,就是“天人合一”。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呢?让我们先从了解“天”开始。

在老子提出“道”作为宇宙本体和基本规律后,“道”的概念为诸家所吸收和发挥,具有自然意义的宇宙之“天”的观念也渐与“道”的概念相融,更与气、阴阳、五行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天道观”的哲学基础;而天文、气象、历法、物候、医学等领域或学科的发展,则成为其科学背景。古人讨论宇宙奥秘,实质上是以人为中心,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来展开的。于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种思想就逐渐由潜到显,在实用领域,“道”的根本意义就很容易被归结于“天”之“道”中。由此,哲学基础与科学背景相合,逐渐发展成为一套系统、规整的理论体系。而对此“天道”的把握主要依赖于体证“天道”的自然变化规律并由此形成理性认识。

宇宙之演

中医哲学,体天之道

说到“天”,很多人会联想到“宇宙”。宇宙是什么?人们虽然经常用这个词,但不少人对其内涵是不甚了了的。关于宇宙,《淮南子·齐俗训》有言:“往古来今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即宇宙包含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张衡的《灵宪》进一步说: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表明了宇宙包含无限时空。所以古代“天地”二字的内涵要视语境而定,或与宇宙同义,指无限时空;或仅指天空日月星辰与山河大地的自然空间。

关于宇宙本原和演化,中国古代有两种代表性的论述:

中医哲学,体天之道

一是将“道”(无)作为宇宙的本原,如老子之道,以及王弼提出的“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同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的“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们都是在宇宙生成之前提出了一个“无”或类似于“无”的阶段,作为宇宙产生的本原,我们姑且称之为无生宇宙说。

这个学说以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据,进而有“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天瑞》)之说,此处太易阶段几近乎“无”,未见气、形、质;而太初、太始、太素,依次见气、形、质,是为“有”,更具体的进阶就是弥散之气是“气”的本原状态,气聚则成形,形成则质具。

中医哲学,体天之道

二是将“气”(有)视作宇宙本原并有参与宇宙生成过程。《管子》的“精气”化生万物说是其发轫;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认为天地万物都由元气聚合生成的元气自然论,是其发展;张载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认为太虚虽无形无相,但并非空无,而是布满了气,气聚则为万物,万物散则为气,复归于太虚,气是太虚(宇宙)的本原,这是气本论或“气”(有)说的进一步深化,且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好的解释性。

而《淮南子·天文训》的宇宙生成模式(见图60)则将无中生气,气变而化生天地万物的观念逐步清晰与图式化。

中医哲学,体天之道

中医哲学,体天之道

中医哲学,体天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