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约束自我 闲话带钩

 七彩阳光3109 2017-12-31

带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古又有'犀比'、“狮比头”等多种称呼。

带钩作为一个小发明,却对人的衣冠约束和着装整齐起到了极大作用,从良渚文化发现的玉带钩至今,它伴随人类发展至少走过了5000年历程,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品。时至今日,我们腰带上的“皮带扣”仍在延续使用!几十年前流行的中山装制服和军服领部的钢丝领扣(风纪扣),也是古代带钩的发展变形。

  带钩的用料十分丰富,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金、银、铜、铁、玉、翠、玛瑙、骨木牙雕、瓷石琉璃等制成。带钩造型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中原为主,形状基本上以琵琶形、∽形为主(本文图例以中原带钩为主,见图一,带钩基本制型及各部称谓)。另一个系列就是内蒙、河北、辽宁、云南一带的金属(青铜)带钩,这类带钩特别注重造型,内容丰富多彩。钩身有虎龙狮豹,有牛羊马犬,飞禽走兽,昆虫,也有人物造像,乐器、兵器、工具等,包罗万象。

(图一)

  目前最早的带钩,发现在在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器型多呈长方体形或扁长方体形,有长型和短型之分。长度在3-8厘米之间,通体光素无纹(图二:良渚文化玉带钩)。一端有孔,为两面对钻而成,可穿绳结系,是带钩制作的初始状态。带钩出现后,直至西周近2000年间,并没有在大范围内普及,这应该与我们汉族人的结绳系带习俗有关,时至今日,乡下老年人仍有用布条搓绳系带的习惯。

(图二)

  带钩大量使用主要是在战国秦汉。在战国中晚期的使用相当普遍,出土及传世皆很多。玉钩一直是贵族首选;这个时期的青铜钩,很多也钩体鎏金鎏银,错金错银,构成各种精美图案,有些还在钩身雕刻各种图案、浮雕、镶嵌宝石、松石、玉,使带钩更显珍贵,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淮南子·说林训》所记,“满堂之坐,视钩各异”。


(图三:曲阜鲁国故城出土银带钩)


(图四(1):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铜错金银镶嵌带钩)


图四(2):临淄带钩错银铭文:丙午钩口含珠手抱鱼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士族权贵们衣带的加宽,武将士卒铠甲和骑兵马具的发展,带钩和带扣开始并行,因为宽的腰带和硬的革带用带钩不方便。宋元明清时期的青铜带钩已不多见,大多使用带扣;玉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首有龙有凤,有鸟有兽,钩身上常常有圆雕镂空各种奇异的怪兽,或镶嵌各种宝石;这一时期带钩的实用性已和把玩观赏性并重,所以选料考究,精雕细刻,钩身上常常镂雕螭龙、异兽,十分生动(图五:元代玉带钩)。这一时期的带扣一般钩身较短且宽,有方有圆,上面圆雕镂空螭龙或素面。一半带钩,一半带环,两面对称,各带一钮。同时利用巧雕,在钩身巧雕出各种动物的精美造型(图六:清代翡翠带钩)。


(图五:元代玉带钩)


(图六:清代翡翠带钩)

        带钩的主要用途是系带!但在带钩发展过程中,有一带钩,其纽演变成一个印章,这种带钩也叫带钩印;还有的增大钮面,成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铜镜;一物两用,既是带饰,又是印章或端容工具,带在身上十分方便,真是一举两得。

        带钩引起大家兴趣的时间较短,上世纪90年代之前,市场上青铜带钩基本上没有仿品、赝品。90年代以后,市场上才开始出现伪品。作假都是围绕着玉带钩、错金银镶嵌铜带钩进行的。玉带钩防伪断代与一般玉器防伪断代办法是一致的。近几年,随着玉料大幅度升值,特别是和田玉料价格飞涨,用新玉作旧作伪的玉带钩已经少见了。一般素面铜带钩市场价位不高,铜带钩作伪最多的是老体新工,就是将老的素面青铜带钩上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提高价值,坑骗钱财!同时收藏青铜带钩,要仔细观察铜钩是否有修复,修复的带钩大大影响其经济价值!

        因为带钩收藏家群体人数较少,带钩存世量又很大,目前青铜带钩整体价格不高,如青州博物馆收藏的一枚错金带钩(图七),被定为二级文物;而笔者几年前在冷摊了淘到一枚基本类似的带钩(图八),花费也不过数千元而已!市场上常见的普通带钩,价格基本在百元至几千元之间。


(图七:青州博物馆藏青铜带钩)


(图八:笔者所藏青铜带钩)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个人的行为便受到约束,不管是法律的还是道德的,也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目前党和政府为了规范公职人员和公知人员言行,出台了“八项规定”,并加大了监控和管理力度,新常态下,大家不妨像带钩一样,加大自我约束力度!不出格,不越轨!


参考书目:《中国文物定级图典》、《善自约束》、《山东文物精粹》、《临淄文物集萃》、《青州文明图典)


作者:农行山东分行冯爱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