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通史:5平安时期的日本与宋朝(古典)

 陆一2 2017-12-31

日本王政的第二个阶段,史称平安时期。飞鸟及奈良时期已经为日本的政治奠定极好的基础,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这个阶段,日本的政治模仿唐代,土地公有,只有名分上的贵族,没有财政上的王侯。然而,不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这种理想的公有制一定会滑向恶劣的私有制。中国的唐朝最后沦为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日本的情况则是贵族伺机兼并土地,掌握经济力量,进而干预朝政,最后造成贵族藤原氏掌权。藤原氏掌权后,迁都平安京,也就是今天的京都。京都是一座无中生有的都城,模仿洛阳,采用纵横方整的布局,当时迁往居住的人口尚无法填满整个城市的规划。

 

平安时期持续大约400年,大体属于王政阶段,天皇仍然握有实权。日本是旧大陆最东边的国家,也是汉字文化圈的北极和东极,因此,当时的日本要寻求国际交流,唯有面向西方(东方只有茫茫太平洋)。不幸的是,至10世纪,中国人的唐朝、靺鞨人的渤海国以及朝鲜的新罗和百济相继灭亡,日本在短期内失去所有邦交国,打击可谓十分巨大。

 

这段时期,日本对朝鲜的关系值得一提。日本建国之初,天皇统一日本之后试图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汉、魏时,朝鲜半岛主要有北部的高丽和南部的新罗、百济三国。日本最初与百济建立邦交,使百济向其称藩,于是通过百济获得汉文化。日本帮助百济抵御新罗的入侵。后来百济亡国,日本又与新罗屡战屡和。10世纪,新罗灭亡后,日本势力撤离朝鲜。在这一持续数百年的过程中,日本确曾打算在朝鲜立足,也确实拥有过一份基业。正因如此,后世的日本长期对朝鲜念念不忘。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出现一派思潮,要求重新夺取朝鲜。我们从来只关心中日关系,其实日朝纠葛也一样“源远流长”。最后,正是日朝之间的问题直接导致清、日关系的破裂。虽然中间隔了很多年,这一笔伏笔依然不容忽视。

 

平安时期,日本一时失去西面的所有邦交国,只好把所有注意力都转回国内,日本遂由外向变为内向。唐朝灭亡后,五代战乱,中国自身一片焦土,无心经营对日关系,唯有江南钱氏的吴越国仍同日本保持基本正常的往来。前有大唐,后有大宋,中间一个世纪邦交的断绝,使日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中国,遂有日本史学界“唐宋变革论”一说。今日民间常将唐宋并称,事实上史学界多将两者区分看待,更常与宋朝并举的应该是明朝,即所谓“宋明”,之前的则是“隋唐”、“六朝”、“秦汉”、“三代”、“唐虞”。五代是隋唐和宋明之间的断层,使前后两种文化判然有别。唐朝灭亡之后,宋朝与日本恢复邦交,日本人发现自己原先印像中的那个中国已不复存在。倘若我们能抛开身为中国人的自负,心平气和地设想日本人的感受,或许更容易体会何以他们不再认此中国为彼中国。所以,对宋朝的交往,日本人只当作是“宋日邦交”,而不再是“中日邦交”,宋和中国已经是两个概念。各位如能回顾一下宋朝的疆域,放下无益的自尊,应该能够接受,宋朝已经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北方契丹人的辽、党项羌的西夏、女真人的金,还有其它一些外族人建立的朝代,都是六朝乃至隋唐送给宋朝的“厚礼”,使宋朝这个西晋灭亡之后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比较纯粹的汉人王朝不仅自始至终无法独揽中国的代言权,甚至一开始就注定了要灭亡。隋唐和日本的交往,日本的心态是单纯的仰慕和热爱;宋朝和日本的交往,日本人的心态就比较复杂了。宋朝的汉文化显然高于日本,甚至高于北朝出身的隋唐,这方面日本人也服,但是日本人更看重的其实是隋唐文化中的那些胡人成分,比如佛教。宋朝的佛教已远不如隋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经不如日本。宋人撰写的佛学著作流传到日本,日本人评价颇低。

 

在文化上,日本不再仰视宋朝。但是宋朝依然对日本有文化方面的输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理学和禅宗。这两者对后世日本(尤其是幕府时期)影响极深,明治时期提倡西学之后方才逐渐衰落。在物资方面,这个时期的日本仰赖宋朝的铜钱。日本人自己铸钱不多,一方面是因为有现成的宋钱可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国各时各地所铸钱币质量良莠不齐。钱币就是信用,宋钱有一个更大、更开明的政府以及更稳定、更繁荣的经济体为其背书,是当时东方地位最高的一种良币。日本对中国铜钱的依赖一直保持到明朝,所以在日本也可以发掘出大量的宋钱和明钱,比如“永乐通宝”就在日本长期流通。整个日本历史上铸钱的次数不多,不像中国,每个朝代,甚至到了宋朝的每个年号都有相应的新钱币。

 

平安初期,日本由外转内,文化上开始关注本土文化。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清少纳言的随笔,都出现在这个时期。那个年代,不仅女人,男人也普遍流行写一些小作品,比如随笔和日记。此前的日语文学(而非日本人写的汉语作品),注意力主要放在短小的诗歌上,此时日语散文终于遍地开花。当然,日本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诗歌艺术,日语的特性决定了它既无平仄也无声韵,西方诗歌所用的轻重音和长短音节也不适用于日语,因此,直至今日,日本也不存在本土的格律诗。日本人要写诗,只能写汉诗,用汉语的平仄,押汉字的韵。日本人自己的诗歌,不论是古代的和歌、俳句,还是今天的歌曲唱词,其实更像是一篇篇散文或者格言,只不过写的时候分行。日本人适合写散文,也善于写散文,散文水平和叙事手法臻于极致的民族,日本算一个。其开端就在平安时期。这个时期的大量小说、日记和随笔为我们感受当时日本人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口。


 

平安晚期,王权趋弱,土地公有制逐渐被私有制置换,出现大庄园(可对比中国南北朝时的世家门阀)。贵族兴起后,开始干预朝政,终于取得大权。这条道路上所发生的所有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都不算新鲜,只不过是中国历史的再演,中国早了几百年。

 

当时成功窃取权力的贵族为藤原氏。京都的平等院凤凰堂即为藤原氏所建。建筑展现凤凰展翅之貌,标榜恢宏与奢华。

 

贵族干政导致日本王政的终结,遂使日本历史进入第二期——中古。

平等院凤凰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