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汉字是通过把某字倒着写创造出来的?

 昵称2673038 2017-12-31

哪些汉字是通过把某字倒着写创造出来的?

和制汉字、古文字、俗文字、字喃等等都可以说说。像甲、由这些凑巧轴对称但是从字源上没有任何关系的不算。

我有靠谱回答

1个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仔细思考了下,字源上有联系的两个汉字,互为倒写确实有,大多只有从汉字古文字才能看出来!

注意:是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不是今文字。因为互为倒写的汉字,且要在字源上有联系,只有可能追溯到象形阶段才有可能。

如你所说,你举例的「甲、由」只是凑巧对称,其实字源上没有任何联系,我说的情况都是字源上有联系,我归纳分类了一下:

互为倒写的情况:

  • 有些汉字。

  • 有些是汉字部件。

而倒写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一种是上下颠倒,

  • 一种是左右颠倒,互为镜像。


--------------------------------------------------------------

下面就来举例说明,


先说第一种:互为「上下颠倒」的两个汉字和汉字部件


  • 「大」和「屰」

「四肢张开」的人形为「大」,而「屰」是「逆」的初文,以「颠倒九十度」的人形,表示「逆反」,引申为「不顺从、叛逆」等义。

所以,「大」和「屰」都是取像于「人」,以正、反人形表示不同的意思。

  • 「止」和「夊」

「止」和「夊」其实就是「脚」的象形符号互为上下颠倒。可以表示不同的运动方向,可以单独成字,也是汉字的部件。

在「出」字中用「止」,表示走向前方,意思是「出去」;


在「各」字中用「夊」表示走向后方,意思是「回来」。

汉字「登高」的「登」是用「止」,表示向上:

汉字「下降」的「降」用「夊」,表示向下:


再来说汉字部件:

  • 「子」和「弃、育(毓)」上半部分,是互为倒写的汉字部件:

我们只看「弃、育」的古文字就一目了然:

「弃」的甲骨文像「双手丢孩子」之形,有的字形加「其」,就是装垃圾的「簸箕」,意思就是丢弃孩子,像丢垃圾一样,「子」写成颠倒九十度,

周人的祖先后稷,名字叫做「弃」,就是被遗弃的一个婴儿。


「育」的初文古字「毓」,从「母」、从「水」、从「倒子」,像「女人生孩子」之形,生出来的孩子是「倒子」之形,「水」表示「羊水」:


汉字的一部分上下颠倒

  • 「从」和「化」

「从」和「化」都是「二人之形」,来看古文字:

「从」以「两人相随」之形,表示「跟从、服从」。

化就是将「二人」中的「一人」颠倒九十度,表示「颠倒变化」之义,引申为「教化」之义。

-----------------------------------------------------

再来说第二种:左右颠倒,互为镜像。

「司、后」本一字,左、右镜像各司其职:

我们熟知的「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争议,就是由于古文字很多时候是左右不分的,所以无法取舍。

  • 「片」和「爿」

《說文》:片,判木也。从半木。

「片」和「爿」就是将古文字「木」砍为两半得到的象形字,右为「片」,左为「爿」。

汉字部件互为左右颠倒的镜像就有很多了:

「手」字互为镜像的部件,也就是左右手,在「共、丞、弄」中就有这个部件:

「爪」字在「受」字中互为镜像:

还有上文说道「止」的镜像「左、右脚」,也就是汉字部件「舛」,这个部件在「舞桀」中都有:

-----------------------------------------------------------

暂时只想起了这么多,还有很多,只是一时记不起来,以后想到了,再往上补。

我估计古文字中,左右镜像的比较多一点,上下颠倒的少一点。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一个话题,不是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往这方面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