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记载的孔子弟子有72人,这其中最剽悍最可爱的只有一个。 剽悍篇: 在成为孔子弟子前,他性情粗野,整天好勇斗狠,头戴雄鸡冠,宝剑特意用猪皮制成剑套。在当时,雄鸡和猪的形象代表勇力。所以这种奇异的打扮,有点类似于今天混迹街头的古惑仔:染个黄毛头发、戴个墨镜、刺个青、叼根烟,穿个细腿裤什么的。估计有一天在街头闲逛,遇到孔子,看不起孔子这个书呆子啊,就仗着自己是道上混的,找茬欺负孔子。《史记》这样记载:陵暴孔子。你想啊,孔子一书生,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了。敢欺侮孔子的学生,他是独一个。 成为孔子弟子之后,他的行为有所收敛。孔子周游列国之时,他既是孔子的司机,又是孔子的保镖。以至于他死后,孔子这样感叹:自从我收他为弟子,恶言不闻於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成为孔子的保镖以后,再也没有敢对孔子有恶言恶语了。大圣人孔子活得憋屈啊,敢情在没有收他做学生的时候,没少受欺负。 他性情刚直,爱认死理儿。生前,孔子就曾经这样预言他:将来不得寿终。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当时,他在卫国大夫孔悝手下做邑宰,邑宰相当于今天的县长。孔悝与卫国国君卫出公的父亲蒉聩(人名)作乱,赶跑了卫出公,就是说父亲作乱赶跑儿子,自己做了国君,是为卫庄公。作为孔子的弟子,他当然信奉儒家的学说,那就是不能容忍乱臣贼子。听闻卫国内乱,赶紧骑着快马赶到卫国国都城门,当时有人就劝他,说现在正值宫廷政变,你这时候不要赶过来掺和了,否则空受其祸。他不听啊:我做了卫国的官,拿了卫国的工资,就应该承担该承担的义务,一定要杀了乱臣贼子。见到蒉聩后,就质问蒉聩“为什么不杀了孔悝这个乱臣”? 最后被蒉聩杀死。死的时候,他的帽子掉了,还搞笑的停下来把帽缨接好,从容而死。为了道义,不惜牺牲自己,他真的有一种虽千万人,我亦往矣的剽悍之气。 可爱篇: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非常美丽妖媚,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南子和孔子两个人在屋内叽叽咕咕好长时间。作为孔子的学生,他非常不高兴。惹得孔子对他连连发誓:你老师我真的和南子没什么啊,我是清白的。如果我做了苟且之事,就让天打雷劈死我好了。哈哈哈哈,圣人孔子也有狼狈的时候哈。有没有觉得他和孔子两个人都萌萌的啊。 孔子周游列国,失意而归。说了一番这样的话:我的主张没有人采纳,不如乘小船漂流在海上,出世隐居,跟从我的人,大概只有他了。他听了这话番话,非常兴奋:老师多喜欢我啊。如此在意老师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和我们今天的学生被老师表扬后偷着乐的申请多么一样啊。 子路 可惜,他剽悍又可爱的一生,却结束于卫国的一场宫廷政变。他的名字叫由,字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