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酷暑难挡古人是怎么应对高温天气 “空调房”冰棍这些东西原来早就有了

 风干了忧伤hmsh 2017-12-31

高温强势来袭,北方多地打破气温纪录,吐鲁番、西安、宝鸡甚至刷新了7月气温历史极值。编编在想我们身在空调房内都受不了高温天气的“蹂躏”,古代人又该如何度过夏天的呢?难道各个都袒胸露乳在大树底下纳凉吗?

古代也有酷暑天,那时候的人们可没有空调这样的神器,只能通过吃吃“冰棍”,利用扇子来解暑了。唐朝的时候,开始有了公开出售的“冰棍”,这东西那时候怎么做呢。就是在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盐以降低冰的融点,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过一会儿,就冻成了冰棍。

在气象学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作为高温的标准,如果多天在35℃及以上,称为“热浪”,属于气象灾害,古人称为“热灾”。摄氏度这个概念,也就百十来年吧,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古代有多热?尽管古代夏季气温资料极为缺乏、简单,直到明清之后才略微丰富详细起来,但古代文人笔下有关“天太热”的记述,多少弥补了气象史料的短板。

古人形容夏天炎热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七月流火”。此说出自《诗经·国风》中的《七月》一诗,诗歌开头即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有人认为七月流火是指天文现象,但此古语现在已被通俗形容暑热)。

在古代,到了夏天,贵为一国之主的皇帝,会怎么降温呢?除了用冰块、扇子,还有一个降温“神器”,就是“龙皮”。这“龙皮”,据史书上说,一取出来四周立即清凉下来,颇有降温之效。“龙皮”可以随身携带,也就是说皇帝走到哪儿,哪儿就成了“空调房”。“龙皮”究竟为何物,史无记载。当然,不可能有真实存在的龙,来供皇帝降温。照常理推测,这“龙皮”,应该是某种动植物的表皮。而在古代,不管是神话还是现实中,能被称为龙的也只有大蟒蛇了。

所以,皇帝所谓的“龙皮”,照多数人推测,应该是大蟒蛇的皮。这种蛇皮,透气之余还能降温。而且,蛇是冷血动物,蛇皮摸上去也是清凉的。大蟒蛇的皮,面积大,可以做成帘子。把帘子放下,在四周围拉起来,也就成了一个小型的“空调房”。

蛇皮清凉,在夏天确实可以阻隔热气,还能降温。不过,要大到能做成帘子,非大蟒蛇的皮不可。而且,宫中的“龙皮”,肯定在数量上也不少。要在全国找到这么多的大蟒蛇,用其皮制成帘子,也只有皇帝有这个能力了。

摆正心态,相信心静自然凉

《黄帝内经》说,要早睡早起,感受凉爽的天气。但编编觉得想要真正“心静自然凉”可并不简单!唐代柳宗元贬谪湖南永州时,虽有自我无数次“心理暗示”,也难忍夏夜酷热,只能登楼纳凉。他只能靠写诗吐槽以心静来战胜炎热,实在毫无胜算。

所以呀,其实不管对古人还是现代人,所谓“心静”都是“浮云”,只有“纳凉”才是“王道”。

自制纳凉工具和清凉饮品

古代人的智慧令人拜服!

先秦时候大户人家会挖掘“窟室”,即奢华版的地下室,每日餐饮也会安排在内进行。

到汉代,皇宫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叫“温调殿”,夏季叫“清凉殿”。

到了唐代,人们就已经会制作公开出售的“冰棍”了。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盐以降低冰的融点,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过一会,就冻成了冰棍。宋朝的冷饮非常丰富。

到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房间内甚至出现了可移动的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

古人还靠枕头来降温消暑,这其中的神器就是所谓的“竹夫人”和“瓷枕”。

还有凉席,一般是藤、苇、竹等编织而成的,最昂贵的是象牙席。

看完有没有觉得我们的祖先真是牛逼哄哄?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此猎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古人不甚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