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扬州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冬可燃冰 2018-01-01
      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扬州
      ——探寻扬州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摘 要:
      古代世界的四大文化发源地——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也是世界城市产生最早的地区。中国古代文化长期延续不衰,而延续这种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作为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深厚底蕴清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扬州这座2500年历史的古城在21世纪如一艘世纪巨轮,航行出新的方向和活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城市扬州,温暖扬州,生态扬州,园林扬州,规划扬州,发展
      新 城 市 扬 州
      据统计,全国4批共100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拥有物质形态文化,如苏州的江南乡镇风貌和苏州园林,上海的西方风格建筑群和近现代文物古迹,镇江三山风景名胜、传统街道风貌和其他历代文物。而拥有非物质形态文化(语言、文字、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如审美、饮食习惯、娱乐方式、节日活动、礼仪、信仰、习俗、道德、伦理等;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生态结构)的仅有北京、西安、南京、扬州、苏州、绍兴、韩城、榆林、武威、延安、泉州、漳州等10座城市,除去历史古都类的及具有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边疆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外,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仅有扬州、苏州、绍兴、韩城等屈指可数的几座城市。扬州的这种非物质文化形态主要表现在扬州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即扬州历史文化,具体地说,就是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根,是扬州城市之魂。
      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特点十分明显,概括起来有三方面:
      1.通史性
      扬州经过了从原始社会包括新旧石器社会直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中尤其是封建社会2500年的建城历史,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隋炀帝修大运河,从唐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直到宋大城,从宋代普哈丁墓遗址到马可波罗口述中元代的扬州,从明清漕运到清代两淮盐运,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可移动的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犹如构写了一部扬州文化通史,这种通史性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2.多元性
      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海外交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同时又是长江的人海口必经之地,使之具有东西文化碰撞的地利条件;因此,历史上就有中国的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去传播中华文化;同时,还有韩国崔致远到中国并在扬州作官留下了大量诗文和遗著,成为韩国
      ……(新文秘网http://www.省略164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投稿换积分注册登陆 
      这是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春秋吴王夫差开凿,其目的是打通中原的通道,调兵粮沿邗沟北上。此后,因京杭大运河开凿,逐渐丧失其实用价值,目前仅存北部“漕河”一段。
      (3)毁于战争或各种政治运动。如历史上扬州的文汇阁曾是清代四库全书的藏库之一,也是全国闻名的图书藏馆,后毁于咸丰年间战火之中;而天宁寺前的牌楼、华表等则是因政治运动被拆除。
      (4)因城市拆迁、改建而造成的变异等。扬州城曾有大城、夹城、宝佑城,虽几经嬗变,直至民国年间保留尚好。新中国建立后,因城市“生产发展需要”在建国初拆除。与之同样命运的还有一些著名的人文景观,也因人为原因而被废弃。历史上的旌忠寺是六朝遗址,清代为阮元治学之地,亦是纪念岳飞之地,后成为宗教寺院,这种历史变异使之面目全非。扬州历史上的11个名镇,今天除少数保存完好的外,相当部分名镇已几乎无遗存。如宝应汜水镇拆晚清著名华家大院,以致汜水镇几乎无历史文化遗存。
      (5)因口传中断而失传。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是十分可惜的,人们熟知的石涛墓地,是重要人文景观,黄汉侯先生在世时尚知其方位,但在“文革”后期黄先生去世后其遗址已无人知晓。
      (6)其他原因。如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淡薄,在名城保护名义下造成的破坏,尤应引起人们注意。如2006年7月《扬州日报》报道的扬州城的楠木厅屋,连续几家开发商企图拆卖,幸被守护人阻止加上新闻披露方被迫停止,即是一例。
      如此等等已表明,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确实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三方面,打造文化扬州与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一,打造文化扬州与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依据、方法和原则。打造文化扬州与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内容广泛,情况错综复杂,必须认真对待。
      人类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经历了从早期单体历史遗迹保护阶段到历史遗址周边地区、历史地段保护阶段直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个阶段。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是热点和难点,国际上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条例和宪章,最早见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是世界各国对历史文化名城建筑保护的最早一个文件。
      此后,二次大战后直至冷战结束,其间,世界各国有关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呼声日高。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原则与方法,之后有“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宪章”和“马丘比尔宪章”,特别是1987年国际古遗址会议通过《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市》宪章,即“华盛顿宪章”,体现了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理念、方法和内容。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三种:(1)保护文物古迹;(2)保护历史街区和保留某些古城格局;(3)保护古城即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前一二种较多,而后者则相当少。
      就扬州历史文化名城而言,目前基本是三类皆有之。即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古街区、保留某些古城格局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件的根本大法是2002年10月经第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而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则始于1982年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至今已有4批100个城市,其最早倡议者则可追溯至梁思成先生,此后,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修改并补充完善已初步形成一批法规或文件。
      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有22处被登记列入。
      1986年,我国明确宣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城镇具法律效力。
      1996年,有关法律文件进一步明确“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重要一环”。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公布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的名录为518种,并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81处,自此,全国共计宣布了6批2353处国家文保单位。
      其中,尤其是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建设的方法形成了多样性的共识,提出“有机更新”、“持续整治”、“微循环式保护与更新”和“动态保护”等多种保护方案,从总体实践看,已逐步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发展,从大规模整治到小规模、分阶段、谨慎而又适时地渐进式发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委、市政府2002年提出“打造文化扬州”;2003年并决定全力构建文化扬州;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和扬州市政协分别调研召开“文化扬州论坛”等等。与此同时,扬州市人大通过了《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决定》、《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详细规划》。以地方条规的法律形式形成对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文件,并由政府出台有关激励政策,支持对历史文化遗址、人文景观保护,并对一些有贡献者给予鼓励,对一些可能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种种保护。
      第二,建立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全面做好扬州历史名城保护和建设工作,并建立相关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咨询会议。这是在新时期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组织保证,目前已有类似性质的工作班子。
      第三,根据“有机更新”、“持续整治”、“微循环式保护与更新”和“动态保护更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好《扬州历史文化名城详细规划》的实施方案,把历史文化街区分成若干板块,以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式保护与更新方式修复整治等,以此展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活力,并组织分步实施:
      (1)首先做好老城区5.09平方公里的保护与建设,其中尤其是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如:名人故居(刘师培故居、祁氏故居、江上青故居、朱自清故居等);南河下会馆(湖南会馆、徽商会馆、山西会馆等);私家花园(二分明月楼、匏庐、怡庐、逸圃、蔚圃、杨氏小筑等);宗教寺庙(市区20多处,其中重点包括大明寺和高明寺等)。
      (2)其次是所有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对古镇、园林、寺庙、工艺、书画、盆景等全面保护,并施以不同的方式做好保护建设工作。扬州是一座文教昌盛、名人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蕴涵了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并有现代文明的开放、自由和文明的城市,扬州文化是具有与中国的海派文化、京派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和吴文化等相比毫不逊色的区域文化,它是建设现代化扬州的历史依据和重要着眼点。
      文化扬州的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它不仅依赖政府,而且还依赖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海内外所有关心热爱扬州的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在扬州现代化建设中,文化现代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妥善地完成文化自身的扬弃过程,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则是必须始终关注的。
      温 暖 扬 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江苏扬州景色之美,牵动着各地游客的情思。来到扬州后,人们发现,这里的好人更令人动容——乡镇有“好人馆”,邗江方巷镇的“好人馆”里陈列着村民殷武勇为救父“三割头皮”的故事;社区有“好人柱”,康乐社区的60根景观柱贴上了好人照片、故事;街道有“好人墙”,文峰街道专门辟出荷花池畔的一整面墙,把好人的照片放大向公众展出。
      2012年底,扬州构建了全国首个城市荣誉体系,通过项目全面化,让全体市民都能在城市荣誉体系中找到坐标,争当先进。不断完善的机制与城市的文化、环境相互交融,点亮了扬州百姓心中的道德明灯。
      这样的荣誉体系建设,与一封信密切相关。由于在一次评奖中意外落选,一位教师给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写信,表达自己希望入选的心情。谢正义认为,这说明大家都有争做好人的意识。这封信激起了他对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而建设扬州城市荣誉体系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很快,扬州成立了城市荣誉体系课题小组,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起草《关于建设扬州城市荣誉体系的意见》。
      翻开这一《意见》,“十大扬州好人”“十大功臣”“十大能工巧匠”等诸多个荣誉项目跃然纸上,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各个领域,兼顾了各年龄段。“在所有行业、所有年龄段评选好人,是城市荣誉体系最大的特色。”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广春说,将“十大功臣”等纳入荣誉体系,就是要丰富好人的内涵,引导各行各业学有方向、好有榜样。《意见》同时规定,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定期组织市民代表、专家学者对荣誉获得者和荣誉项目进行评估,对表现不佳的获奖人和绩效不佳的项目予以清退,并不断吸收新项目。
      经由评选,一批平民英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事水稻栽培研究30多年,刷新我国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高产纪录的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被评为“十大功臣”;长期从事化工新品种研究、完成10多个农药品种开发的丁克鸿,被 ……(未完,全文共13153字,当前仅显示461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探寻扬州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