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集团为何做不大

 liuhuirong 2018-01-01
             
       古往今来,正史野史,刘备集团的名声一直好得吓人。老大刘备根红苗正,仁义道德,具备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质和舆论条件;老二关羽以忠见重,是千古颂扬的武圣;老三张飞,虽属匹夫之勇,但给刘备干活,赴汤蹈火,矢志不渝;再加上诸葛亮这个呼风唤雨的军师,班子实在是完美无缺,领导力非常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由杰出人物组成的杰出班子,为什么屡出败仗,最后被曹魏吃掉呢?
         关键是人才的延揽和用人机制出了问题。
         刘备集团从组建到完结,在用人问题上始终没有摆脱“铁三角”的樊笼。一个班子有核心自然是必要的,但要谋篇布局夺取全国政权的战争,仅靠几个核心显然难以完成。纵观刘备集团与曹魏、孙吴争夺地盘的战争,出马的无非关、张、黄、赵几个老面孔。这些老面孔大多有性格缺陷:武圣关羽,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就为“走麦城”埋下了伏笔;有匹夫之勇的张飞面对关羽被害,丧失理智,要求在不可能完成的时间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结果为两个裁缝所杀;刘备在关、张相继死亡的情况下,只关心桃园三结义的承诺,只关心如何报仇,不关心大局,不关注事业成败,利令智昏,硬要与孙吴一决雌雄,结果落得个火烧连营七百里,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当玩完。刘备集团始终相信的是“铁三角”和“三家店”里的人,胸怀狭窄可想而知。就连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似乎也不大相信,要不,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怎么在刘、关、张一系列错误中没有发挥作用呢?
        武大郎开店,容不下大个子。赵云、黄忠的能力和忠诚,是无可挑剔的,智慧甚至在关张之上,但因为是外来户,不是“铁三角”“三家店”的人,在集团里基本没有发言权,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始终只是个干活的。
        装神弄鬼,无端给将领戴帽子、打棍子。刘、关、张、赵、黄先后死去,刘备集团只剩下魏延可以挑起保卫蜀汉的重任,但因为魏延是个外来户,能力强,爱提意见,诸葛亮不仅在高级会议上当众羞辱魏延,还给魏延戴了一顶“后脑勺长有反骨”的帽子,并设下计策,让马岱寻机把魏延杀害,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局面。
       刘备集团不仅在骨干的使用上只相信“铁三角”“三家店”,而且在治蜀人才的选拔上只使用刘备从荆州带来的江东干部,对蜀地干部基本不用或者用了也极不信任,导致失去了本土干部的支持,因此政权的基础和根子不稳。
       更重要的是,刘备集团、孙吴集团都是打着反对曹操,匡扶汉室、维护中央的旗号,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的独派,正因为他们的作祟,使国家陷入了几十年的战乱之中,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后来的司马懿集团所以取代曹魏,也是本着“江山你坐得,我也坐得”理论叛变老东家的。而司马懿集团的上位,使国家陷入了300余年的分裂,大大伤了中华民族的元气。
       刘备集团在人的使用上有这么多致命缺点,岂能斗过曹魏与孙吴?岂能做大做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