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能学会独立思考吗? 《学会提问》是一本很流行批判性思维教材,我们把全书最关键的几个问题抽出来,如下: 1.你正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你在这个问题上的结论是什么? 2.你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你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和证据是什么? 3.你说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4.你的论证中有哪些隐含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5.你的论证过程中有哪些逻辑谬误? 6.你所依赖的那些证据,其可靠程度有多高? 7.除了目前这个解释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8.你所引用的统计数据,是否具备误导性? 9.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还有哪些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10.根据这些信息,除了目前这个观点外,我们还能得出哪些合理结论? 上面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只有200多个汉字。假设每句话都认真读很多遍,10分钟也该读完了。 那么,是不是每个人只要花10分钟的时间,就能学会批判性思维呢?就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了呢? 10个小时能学会独立思考吗? 也许,光是读那10句话还不足以完全掌握批判性思维。也许,要为每个问题单独开设一节长达1小时的课程,讲解底层原理,提供足够多的案例,让大家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那么,是不是只要10个小时,大家都能学会独立思考呢? 《学会提问》英文名叫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2014年出到了11版。标题直译过来是《提出正确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指南》。这本教材有两位作者,布朗(Browne)是一位经济学教授,基利(Keeley)一位是心理学教授。 假定我们花10个小时学会书中所讲的那些知识,我们的水平是否就相当于一位经济学教授加心理学教授了呢? 心理学的入门课程叫“普通心理学”,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叫“经济学原理”。在大学里面,两门课程的一般都要上一到两个学期,总共要花30个学时。假设某个学生花了60个学时,认真学完这两门课程,那是否就意味着这个学生已经相当于研究经济学和心理学几十年的老教授的水平了呢? 思考能力的进步阶段 10分钟,我们能学会一些“话术”。话术就是一些说话技巧,易学易用。不过,只懂话术的话,无法举一反三地思考复杂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处理的问题不可能和书本上示范了答题过程的例题一摸一样。 10个小时,我们能学会一些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方法和理论,为以后的进步打好基础。此时,一些人会误以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已经是批判性思维的高手了。 大概50到100个小时后,我们会发现自己之前学的批判性思维知识点,比如逻辑谬误、概念分析、认知偏误、论证理论等等,只是一个又一个思维工具。这些思维工具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也有其不适用的范围。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要想具备高水平的思考能力,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那些复杂的问题,完成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光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很多学科的知识,很多行业的经验。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亲身经历,才能知道如何做好。 每个小学毕业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写作文。不过,同样是中文母语者,写作水平依然有高低之分。这说明,“知道”和“知道”并不一样。有的人只是肤浅地知道,有的人则是深入地知道。有的人只是知道该怎么说,而有的人则知道该怎么做。 让我引用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对思考者发展阶段做出的归纳和总结作为结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