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思明居士 2018-01-01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日本的城防要塞和我们国人都认为的大型城池、防御工事有所不同,它们的年龄肯定没有我国古代城池年龄大,身高也不及,构造更是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本土特色。所以在战国时代的城防要塞,都是以“战斗据点”来称其名的,而他们的战斗据点很鲜明,意味着里面住的人都是战斗成员,也就是武士。这又和中国古代军民一体的大型城池又不一样了!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而战国时代初期,军民一体的城池则是被称为“山城”,就是当时日本各个领主,与他们的族人、仆从等居住的场所,而这些封建领主的居住地则也是由周围的壕沟环绕,并在门前修设箭塔,防备敌人的突袭。这在日本最普通的叫法也就称之为:城下町。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城池防御:天守天守初期是以望楼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在其基础上扩建成层塔式的楼阁建筑。作为城郭中的最高建筑,它象征了城主的权威,因此普遍造的高耸入云。天守的外观一般呈2层到7层不等,但实际上内部的阶数和外观并不一致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石垣距离地面是有一定的高度的,越高也就越能够防守敌兵的攻击,当然石垣的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石垣的底面被称作“敷”,从敷开始,朝向城外的倾斜部分叫做“外法”,朝城内的叫做“内法”。外法要防守敌人,所以角度很陡,而内法为了便于城里的士兵的行动而比较平缓,也有做城阶梯式的。内外法的倾斜面叫做“法面”。除掉突堤上的敷和法,剩下的就是“褶”,一般栅栏·城墙就是建立在褶的外侧。而外部突出的其他部分就叫做“犬走”,这个部分的面积自然是越小越好。相对的,城里面的通路就叫做“武士走”,这里就是士兵们战斗·传令的空间。战斗时也可以做了望·射击等作用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钓塀:就是在塀的表面盖上一个伪装的塀,当人爬上去的时候,这个伪装的塀就会掉下来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修筑的安土城也差不多在同样的时期。之后,丰臣秀吉秀出的大阪城和付见城完善了例如天守、石垣、升形、马出以及城门这些现代人印象中城池所必备的条件,真正实际意义上,与中国城池类似的日本本土化城防要塞正式出现了,不得不说,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不仅仅军事才能出众,就连搞起土木工程学,也是有那么两把刷子的。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城池防御:塀平安末期—镰仓时代的武家居所是采取木板作为塀来防备敌人。但是对于敌人的破坏工作,枪弹,火灾就无能为力了。于是工艺就逐渐发展变化。在板塀上盖起屋顶,把板增厚,两边支起柱子。为了防护枪弹,而在原来的木板上又增加了一层木板,就做成了二层木板。木板和木板之间填充砂子和粘土,这种被称作“太鼓塀”的方法比普通板塀在耐久性·防火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又出现了土塀,城郭的土塀多种多样,不过近代城郭用的最多的是漆喰塀。在塀的外面涂上漆喰以后塀的耐久性和防火性十分优秀,而且白色的塀从外观来看也非常的优美。在有的地方还在漆喰塀上贴上瓦片,也就成了强化耐湿性的“海鼠塀”。除了漆喰塀之外,还有使用粘土加固的“练塀”以及用瓦片·砾石加固的“筑地塀”。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城池防御:虎口

在城的周围被壕沟和墙所围起来后,敌人想要进入城内就只能够通过门和桥。虽然在城外可以通过破环墙或者从壕沟上强渡。但是这种方法效率极低而且损失很大。而桥—门—城这样三点一线的道路一方面容易进入而且障碍比较少,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从城外看到城内的情况。这个情况是攻守双方都清楚的,所以在这三点一线的主干道上设计了许多种防守的方法。最简单而且比较有效的就是设置路障。在城外侧设置的路障叫“茀”,而在城内侧设置的路障叫做“蔀”。如果使用土垒来充当蔀的话,就叫做“一文字土垒”。为了防止敌人的长驱直入,也通常把直线的通路改成弯曲的形状。经过发展后也有改造成Z形。那么这些从通路上进行改造而形成的防御设施叫虎口

虎口大体上可分为

平入式虎口,入口为直线,在内侧筑有一字形防垒的称为一文字虎口

喰违虎口,为加强入口防御通路通常为Z形,防垒成交错配置,门面向一侧

枡形虎口,有些像中国的瓮城,通常设置有两道门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城池防御:门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城池防御:马出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

堀,其实就是壕沟,堀最初是无水的空堀,人们挖堀,目的就是要让敌人掉进去,直接把敌人摔死是最为有效的杀伤敌兵的方法,所以在堀底部也设置有竹枪等,可以起到杀伤掉落者的作用。同时,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堀也可以作为出入口来使用,这对于缺乏水源的山城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设施。后来,水堀作为另一种防守设施也出现了,它是基于“隔离敌人”的理念而产生出来的。由于水堀“深不见底”,可以给与敌人一种心理的打击。同时,也可以利用壕沟里的水进行补给、运输、消防等。通常堀有竖堀和横堀两种。竖堀,一般用于山城在山城陡峭的一侧,在那种地方掘出几条长长的沟道,守军可以利用这些沟道向山下滚落石块。竖堀分为连续竖堀、垄状竖堀、放射状竖堀

连续竖堀,两条横向连接的竖堀

垄状竖堀,三条以上的连续竖堀

放射状竖堀,由曲轮中心向外辐射配置的N条竖堀

古代日本的城防要塞剖面透视图比如战国中期以后,又平原和丘陵之间修筑的“平城”形成主流,而作为防御优越,但政治作用有限的“山城”便渐渐退出了日本的历史舞台。加上战乱不断,于是日本战国时期的“村城”诞生了,这对比那种专门修筑在山顶上、平原上的“春军事设施”而言,自然比不过了,而这些村城之所以存在,更是为了许多战乱时期的百姓、平民而安置的。这也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大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