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专访】张建国:脑起搏器可治帕金森,做癫痫手术不用开颅

 台湾伴手礼 2018-01-01



36岁被导师王忠诚院士委以重任以来,张建国带领的团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脑起搏器”技术的国家。他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脑深部电刺激手术”,3年之中,为中国病人节约了2 亿多元的医药费。他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手术。


“抽动秽语征”患者打瞎自己右眼


佟彤:你的专业都是很难治的病:癫痫、帕金森病、抽动秽语综合征,后边这个很少听说。

张建国:“癫痫”就是人们说的“羊角风”;“帕金森病”,现在越来越多了,它是老年病;“抽动秽语综合征”,就是肢体不能控制地抽动,嘴里还不自主地发声,好像说脏话一样。这个病很痛苦,我之前做过一个病人,20岁,因为双手总是控制不住抽动,每次抽动都打到自己的眼睛,来看病的时候,右眼已经被打瞎了,左眼也发展成“外伤性白内障”,没办法,家人只能每天把他的双手绑住。


佟彤:为什么等到20岁才来治?

张建国:美国耶鲁大学的标准设定在25岁,因为这个病在孩子时常见,但是随着生长发育,很多孩子可以自愈,设定25岁是为了防范外科过度干预。这个病到现在我做了20例手术,看似不多,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样本了,所以,全球对这个病制定诊断标准时,由世界34个中心参与,亚洲只有中国这个中心,就是我这里。


癫痫遗传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佟彤:说到癫痫,大家都很害怕,而且误会也很多。

张建国:癫痫的发病机理,就是大脑细胞的异常放电,放电引起的神经冲动,使病人抽搐甚至昏厥,造成癫痫的原因很多,有先天发育不良的,也有后天受伤导致等。得了癫痫,一般都需要吃药控制,但药物治疗有效的比例,加在一起是65%,剩下就是顽固性癫痫,必须手术才有根治的可能。

有些病人一年只发作一、两次,也想做手术,就是想要根治,一是发作起来可能面临危险,而且他们觉得,得了癫痫是丑事,很难见人。

我看过一个病人,是个女孩,发作也不是特别多,家里帮她隐瞒了病情结婚了。结婚之后没几天,对方就把这个姑娘送回娘家了,因为她在婆家发作了一次癫痫,婆家不懂,不仅怕以后治病花钱,还担心遗传,所以退婚了。其实,癫痫遗传的可能性很小,假如正常人生孩子的致畸率是1%至2%,癫痫患者在吃药状态下的致畸率也不过是3%至4%,即便这样,人们也还是畏惧。


治癫痫是小手术  1小时左右完成 


佟彤:人们害怕手术,因为觉得治癫痫就要开颅,开颅很危险。

张建国:癫痫是脑细胞的异常放电,如果是由一个明确的病灶引起的放电,切除了这个病灶,癫痫就会根治。但很多癫痫,找不到明确的病灶,做手术切除都不知道切哪儿,比如婴幼儿,有一种类型的癫痫叫“灾难性癫痫”,就是什么药都无效,而且是全脑放电,高度失律,发作频繁犹如灾难一般。而3岁至5岁,正是孩子大脑发育期的时候,如果控制不了癫痫发作,智力有很大损害,即使成人之后有了根治的方法,智力也不会改善。



对这种病人,就不是切除能解决的,他们需要做的手术不仅不开颅,而且手术都不在脑子上做,而是在颈部切开一个小口,暴露出颈动脉鞘,找到位于那里的迷走神经,然后把电极缠到神经上。

电极下面是固定的,有正极和负极,单向向上传导,另外,在胸部锁骨下的皮下,做一个囊袋,把刺激器埋在那里,如果是女孩子,可能就埋在腋窝下,外表看不出来。一旦癫痫发作,大脑异常放电了,这个刺激器就发出电流冲动,抑制住大脑的异常放电,有的时候正要发作的癫痫就这样被抑制了或者是减轻了。这个治疗原理和仪器的研制都是高科技的,但从手术本身的难度说,算是个小手术,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就完成了。


国产手术仪器比进口还精细耐用


佟彤:这么“高大上”的手术,是不是很贵?

张建国:之前是进口的,价格是18万,电池可以用8.4年。我们和清华大学联合自主研发的国产的,价格是11万,电池可用11.4年。

除了价格和使用时间,还有一个是每次调试刺激器电流的步进大小,我们的比进口的要更精细,什么意思呢?刺激器刺激神经时需要通过提高电流强度来发挥作用,如果一次调试电流的强度比较大,病人不容易耐受,会出现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副作用;反之,如果一次调试的电流强度比较小,病人就容易耐受。国产的迷走神经刺激器,一次最小可以提升0.1毫安,而进口的一次必须提升0.25毫安。

依靠进口仪器时, 10年左右,一共做了800例。有了国产的产品之后, 3个月已完成200多例,接受手术的病人明显增加了。包括治疗“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现在也都国产化了,国产的比进口的便宜三分之一到一半。


2030年中国将有500万帕金森患者


佟彤:大家只听说过“心脏起搏器”,脑子还能按“起搏器”?  

张建国:“帕金森病”的患者很痛苦,他们脑子很清楚,但是身体的肌肉不听使唤,而且越来越严重,先是一侧肢体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整个人会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和运动都不协调,直到不能运动,很多人最后是因为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不治身亡的。

这个病发生的前5年左右,可以通过服药控制,症状改善比较好,但一般过了5年,服药效果就差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手术。这个手术也不是开颅,只是在颅骨上打孔,是通过精细定位,最后植入一个叫“电极”的东西。

“帕金森病”是因为身体里缺少“多巴胺”这种物质,服药治疗就是补充“多巴胺”,但是吃药有个问题,等上次吃的药,效用发挥完了的时候,肢体的强直僵硬震颤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就又得马上吃药,吃了药才能缓解,所以病人的症状不断地在药效的波峰和波谷之间震荡,非常难受。通过植入“脑起搏器”,病人就不用在“多巴胺”补充带来的周期变化中受罪了。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越来越多见,到2030年,中国将有500万帕金森病患者。


不手术不抢救不是没有亲情


佟彤:你对现在医患关系有什么感触?

张建国:我们总在教育医生要提高素质和修养,发扬职业精神,这是应该的;其实,病人也应如此,要学会看病,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生和病人及家属共同营造。现在的许多疾病复杂,诊疗也越来越精细,特别是脑功能性疾病,要做各种化验、检查和测试等,不可能速战速决,病人如果不了解这点,看病的时候就会着急。

还有就是对生死的看法,脑死亡的病人是不是还需要抢救?必须理性,这个时候医生要慢慢引导病人家属。比如急诊送来一个病人,已经脑死亡,虽然有心跳,但呼吸都没有了,只能靠呼吸机维持。这种情况医生都知道,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所以没有价值。

但是,因为疾病是突然发生的,家属接受不了,肯定会追着医生说不惜一切代价。就算知道没价值,这个时候医生也不能说,拔了管子吧,那肯定有医患矛盾了。这个时候就按家属说的做,之后逐渐向家属透露病情的严重程度,最后告诉他们病情控制不了,难度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家属也有了心理准备,逐渐平复,理智了。很多家属都是这样,事发的时候很激动,等真的救成“植物状态”了,又后悔。

包括恶性肿瘤,有的位置不好,如果手术切除,可能危及“生命中枢”,那就不如不做,通过其他办法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不抢救,不手术不等于不孝顺,不等于没有亲情,无论是从医疗资源的价值,还是从病人的客观情况上分析,这种“不作为”看似消极,其实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养生心得

每周健身三次

我每周争取能健身3次。比如,一会儿采访结束,吃了中饭,休息一会儿,我就去健身一会儿。从健身房出来就要去张家口,那里有我们对口帮扶的医院,要给那里的医生讲课。

包括周六、周日,因为工作强度比较大,所以必须通过锻炼来保证体力。


 

温馨提示

张建国医生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

周二、四下午

轻松一刻

问:风的孩子叫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