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冯唐易老”,有位朋友留言说,最好把“李广难封”也写一下,今天补上。 我们上学时背课文,有一首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刮得刷啦啦起伏抖动;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天亮之后,一看,昨晚上那只老虎,其实是一块石头,将军射的那支箭,箭头深入石头。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汉名将李广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有载,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读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这段记载之前,有一段“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敌人听到名头就躲开了,李广的“飞将军”称呼,就来自这里。可是这样的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只落了个自杀身亡的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呢?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战功显赫,士兵爱戴,名声在外的李广为什么没有封侯,李广自己也曾有这样的疑问,于是,《史记》中记载,他向当时的星象家王朔问自己没封侯的原因,王朔让他自己思考有啥后悔的事情没有,李广反思之后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杀降故然不祥,但显然这并不能做为李广终身不能封侯的原因,我们今天再去思考李广的生平,他不能封侯的原因应当更加复杂一些。史书中多次记载李广的命运不好,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最重要的原因当来源于李广本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汉景帝时,天下的刘姓小国太多了,不得不削藩) 汉景帝年间,汉景帝因为采用大臣晁错的《削藩策》,引起其他诸侯小国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周亚夫为将,在三个月内平叛。李广也随周亚夫出战,作战勇敢,立功无数,身为骁骑都尉的他接受了当时身处平叛最前线的梁王刘武(属于听从中央军指挥平叛的一个诸侯王)的接见,甚至还接受了梁王刘武(景帝刘启的弟弟)给他的赏赐,七国之乱本来就是中央政权与地方诸侯王政权的一次严酷斗争,可是如此敏感的政治氛围,身为中央平叛军李广跟同样是诸侯王的梁王走这么近,汉景帝怎么可能高兴,七国之乱结束后,立功甚多的李广,回朝却没有受到封赏。不封侯的原因之一:不懂政治。 李广因为作战勇敢,成名于七国之乱,后来与匈奴作战,他仍然是老样子,勇敢,但指挥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仅仅勇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李广事迹都是李广以少胜多,勇猛无敌的战例,这是因为李广擅长轻兵深入,不守规矩,轻兵作战,运气好,就斩将立功,运气不好,就战败被俘,《史记》载,因为他孤军深入,曾经被匈奴抓获,后经他自己装死才侥幸逃脱,“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个人勇敢,但不会运作大军团作战,兵败被敌人俘虏过,本来是要斩首的,花钱买了条命,李广一生重要的四次大战中,战绩两次全军覆没、一次迷路、一次没战绩,上面说的是其中一次被生擒。这些都是李广的人生污点,这些污点,注定了他不可能封侯,是个战斗英雄没得说,但却不是好的军团指挥官。在具体的战斗中的英勇是没得说的,就是不能指挥大的军团作战。不封侯原因之二:个人英雄主义。 (李广的浮雕) 李广治军的特点是:作战时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苦,每次获得军功之后,都把所得的封赏分给共同作战的士兵,而且平时对士兵也没有严格的纪律,只要作战勇敢就可以了,其他的军纪都可以忽略,于是,士兵们都原意跟着他参加战斗。这与李广同时代的程不识治军是两回事,程不识治军严明,讲军纪规矩,赏罚用制度控制,平日里军纪严谨,士兵们受不了约束。因此,当时,李广带的兵就是“李家军”,只服李广一个人的管;而程不识带的兵才是国家的军队,是皇帝的军队,换其他将领之后,仍然听命。对于封建王朝的帝王来说,军队再强,“只知有将,不知有君”显然是不行的,比如宋代岳飞的“岳家军”,很牛吧,可是皇帝心里不舒服。因此,李广不封侯的原因之三:不会当官(这其实是不懂政治的副产品)。 (宋代岳飞的军队叫“岳家军”) 再有一点,李广在最后一次可以申辩自己指挥作战失败的时候,认为自己不能再受小吏们的盘问侮辱了,挥剑自刎自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不死呢,未来能不能封侯还不好说,60余岁还性格这么火爆,显然性格上也有缺陷。 再稍稍说说封侯与不封侯的区别:大致来说,不封侯就相当于高级打工仔,混得好的,拿高工资,但没有公司股份,封侯之后,可能工资不一定高,但因为有公司股份,收入基本上是有保障了,这是经济上的区别。由此而带来的公司所有权的地位和权力象征是另一重大区别,这些区别是封侯额外的衍生物,因此,封侯是古时侯一个人政治生涯的重要分界点。由此衡量,李广没有封侯,就显得比较正常了,一个政治上不成熟,没有大兵团战功,对中央政府不够尊重的李广怎么可能封侯。 尽管如此,由于李广的人格魅力,“冯唐易老”和“李广难封”放在一起,都用来表达生命易逝,人生成功不易的叹息。在王勃写完《滕王阁序》之后,都成了著名的典故。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