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态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萌生出大量的重工业和机械型生产工业,这些工业在促进拉动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如废渣和废液的随意排放导致河流受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生态水的循环系统。本文选取污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处置程序以及后续的环境评估完善方法,以期为河流污染事件的处理方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河流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程序;环境损害评估技术路线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季风性降雨气候极易引起突发性水灾,河流灾害一直是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于重工业的扶持力度,使得河流灾害污染情况恶化,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无论是土壤资源还是水质资源都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资源污染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的生命健康。 1 河流水污染案例2009年5月,我国铜梁县发生一起重大河流污染事件,由于附近居民不知晓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疏忽,居民将久远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煤焦油储蓄池开闸排放,导致约有50t的煤焦油流入到久远河中。此事件不仅使公司受到经济损失,还使河流沿岸居民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该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就因企业环保未达标、污染严重而被相关部门查封取缔。但事故发生的时间是在2009年,这就意味着在2007~2009年期间,这家公司一直处于非法营业阶段。在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中,污染问题一直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始终都要求严格控制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工作。在我国,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一直都较为完善,而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却一直都有所欠缺,这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预防与应急应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预防比应急更为重要。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预防突发事件的宣传力度,对造成重污染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改善环境。 同年,齐阳县天师锰业公司在场地内堆积了大量的锰矿渣,但之后连续五天的暴雨天气使得沿岸的河流水位线迅速上涨,场地内废弃的锰矿渣被卷入流水进入河流,严重影响了河流的周边环境,造成化工污染,有多名民众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中毒症状。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作为影响我们生存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并督促社会及政府建立健全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2 河流污染应急措施河流污染问题是在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污染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还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在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后,已总结出一些针对河流污染的应急措施。 围堵河流是控制河流污染范围的主要应急措施,这种方法对河流较窄、河道狭小的河流有较大作用,它通过在河流的下游建立土坝或者围墙,或者直接利用河流堤坝进行污染物阻挡,有效地减缓了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围堵河流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污染的蔓延,防止污染物的下渗,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扩展范围。但对于较大流量的河流,该方法则不适用。因此,需要注意的在治理大流量的河流时,可以通过投放吸附剂或者物理沉淀剂的方法减缓污染。 切断上游来水或控制上游下泄水量是河流污染应急措施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污染的上游建立堤坝,利用地形优势靠上游河库抵挡住上游污染,或者是依靠新的河道蓄水,将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切断上游污染源,达到减少下游的污染的目的,为应急预留更多的时间,可以更好保障污染问题的后续处理。由于该方法需要依靠堤坝,或者建立堤坝蓄水,这对河流的水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密切留意河流的水量变化。 吸附拦截是应急处置中常用的方法,通常能很大程度上减轻污染物,这是处理便捷高效、原理上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将污染物与水体快速分离,从而达到将污染物去除的目的,一般吸附拦截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布设稻草、吸油毡等。吸附拦截虽然能够避免次生污染的发生,但长期不更换吸附剂也会影响到水质,所以吸附剂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后一定要注意更换。 投放处理剂或絮凝沉淀剂是河流污染应急处置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是通过投放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固体沉积物的原理将污染物去除,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采取此种方法容易遗留一定的污染,并且化学剂也可能对周边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在采用该方法前,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调查化学剂是否会对当地生物造成伤害,否则在处理水体污染后,就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3 河流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河流水污染应急处置程序总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包括切断污染源,查明污染情况、检测污染点的后续、处置污染水体以及后续处置及水质评估。河流污染问题要早发现早处理,污染一旦发生其蔓延速度极快,事态则会向人们无法预估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此类事件发生之前,我们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从解决应急处置程序的基础上,避免后续污染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事故发生的隐患。 3.1 切断污染源 根据污染的传播途径,准确判断污染的源头,对污染源头进行合理的控制,是防止污染继续蔓延的重要手段。在污染物泄漏等突发情况发生时,污染物往往根据地形地势来蔓延,或者经过地表土壤、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方式继续蔓延,倘若控制措施实行不够及时,污染则会越发严重。因此,在发生污染问题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实行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强行将污染源控制住,防止污染扩散,并截断污染途径。 3.2 查明污染情况 面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尤其是对于靠近居民区的污染区域,务必要对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需要安排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巡查,当地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需要全力配合,集合公安、环保、安监、交通等部门的综合力量,彻底排查污染情况,给市民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3.3 监测后续污染 污染问题往往呈现多发态势,污染问题的解决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污染问题常常伴随着很多的隐患,例如,污染问题给人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单纯了解污染问题和切断污染源并不能起根本作用,甚至不能减少污染事件。 3.4 处置污染水体 污染的水体处置一般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实现,物理方法有围堵河道、切断河流、抽干河水、底泥疏浚等,化学方法一般是投放处理剂或絮凝沉淀剂。物理方法是通过对污染源头进行合理的控制,但河水污染仍然存在。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试剂与污染物进行反应,然后生成非污染物,从而达到除去污染物的目的。化学方法通常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但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化学处理剂沉淀现象,形成污染残渣。在处置污染水体时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先对河流进行围堵,后续对围堵河流投入化学试剂进行处理。 4 环境损害评估技术路线环境损害评估是人们根据环境污染行为,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对损伤的环境进行修复,并用法定的措施量化评估过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会独立开展评估工作,避免受到当地其他机构的干扰。环境评估工作内容主要有基础资料收集、应急监测结果分析、访谈调查、现场勘查等。 收集资料的对象分别为污染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环境、敏感人群、生物多样性、污染分布、污染种类等,通常这些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国内外网络、信息机构、政府和企业相关资料等。应急监测结果分析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事故的影响程度,预测事件的潜在风险,以便针对损害作出相应的恢复措施。 访谈调查是获取资料的一大途径,通过对当地的现场进行调查,来了解和掌握周边群众的反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成因等分析和探究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并作出果断的处理措施。现场勘查是全面了解事件整个过程的最直接的方法,可运用相关的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或采集当地样品进行独立的成分分析。损害监测是现场勘查过程中采样的重要环节之一,污染区域的成分是分析污染成因的重要信息,因此损害监测是实时掌控环境的重要方法。 5 环境评估程序污染标准指的是国家所恒定的污染指数标准,一旦达到污染标准,就应当采取污染应急措施,传统的污染评估程序过于复杂,审核标准过于繁重,对污染问题的处理不够及时,导致污染源持续蔓延。现有的评估路线,首先对污染源取样,然后递交给委托方进行水质检验,检验人员此时会查阅相关资料,并走访当地进行询问和实地考察,并对数据加以核对和审查。对于污染问题的判定不是通过简单的数据和少量的取样完成的,样品和数据并不能作为判定污染问题的唯一标准,要结合当地事发现场的实地勘测,综合再下结论。一旦判定该地受到了污染,接下来就应当确认污染对象和识别污染源、污染物,分析污染对象的症状和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根本的污染源。污染源一经找到,即可实行污染监测,污染检测是全面了解污染源污染情况的重要举措,以及分析污染扩散范围的主要方法。污染检测能够有效落实环境评估,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程序。 6 结语了解河流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及环境损害评估技术路线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它不仅有助于开展突发性河流水污染事件工作,也对于解决河流水污染的问题意义重大。 |
|